用孔子《易传》的思想,读解《周易》的益卦,感觉非常通顺 2024-08-06 05:20:32 我们已经在自媒体平台上,对《周易》的离卦,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因为《周易》十二盖取的第二个是盖取诸益,我们的这篇文章就讲一下益卦。我们继续用孔子《易传》的思想,通过《序卦》、《杂卦》、《卦辞》、《彖辞》、《象辞》、十二盖取、六爻、六爻的《象辞》这八个程序,讲一下对益卦的理解。一,《序卦》: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根据《说文》:饶也。《说文解字注》:饱也。凡有馀曰饶。《康熙字典》引《唐韵》、《集韵》:饶也,加也。《广韵》:增也,进也。可见,益就是增益、增多的意思。《序卦》说,损就是损失、损伤的意思,当受损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必然会有所增益,所以损卦后面就是益卦。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学者,都非常重视这篇《序卦》,总以为《序卦》对六十四卦的排列非常有讲究,还以为里面藏着什么名堂,于是拼命去研究六十四的排列规律,还搞出了一些错卦综卦变卦互卦。其实,《序卦》的排列,无非就是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从而编写的一个套路次序而已,就好比武术套路一样,无非只是为了方便练习才编排成的一套动作,武术套路是并不具备实战意义的。《序卦》对六十四卦的排列也是如此,也只是为了方便学习而编成了一个套路。至于那些错卦综卦互卦变卦,说破了都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二,《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就是说,由盛转衰这种事情就是损,由衰转盛这种事情就是益。综合《序卦》、《杂卦》:益卦,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增益、增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学习《周易》一定要先看《序卦》和《杂卦》呢?因为《序卦》和《杂卦》是对每一卦的卦名的具体解释,只有理解了每一卦名的含义,才能真正明白每一卦的经文和传文。孔子在《系辞·上》第二章: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的意思说,周文王把天地及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现象,归纳总结为六十四卦,又把六十四卦演衍成三百八十四爻,并对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都给出了吉凶悔吝等指导方针,从而根据吉凶的趋向来指导人们的行为。所以,君子在生活中,就要对照自己所遇到的事务,是属于《序卦》中的那一卦,然后再对照卦辞和爻辞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这么就可以安心又快乐了。如果连每一卦的具体含义都不理解,怎么能知道自己所遇到的事务属于哪一卦呢?又怎么能根据卦爻辞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呢?所以,读解《周易》的第一步,首先得明白每一卦的含义,而《序卦》和《杂卦》,就是对每一卦含义的最好解说,能够把《序卦》和《杂卦》配合起来理解,就能很清楚的明白六十四卦的含义了。《序卦》和《杂卦》中并不隐含什么名堂,《序卦》无非是根据人类社会的一般常理,把六十四卦像武术套路一样的串联起来而已;《杂卦》也无非是把具有相对或者相反意义的两个卦,放在一起加以说明。细心的读者网友们也应该能够注意到,《序卦》和《杂卦》在各自的编排上,也是能找到勉强之处的。三,《卦辞》: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我们在讲解离卦的时候,就已经讲过利就适宜的意思。攸,根据《说文》:行水也。《说文解字注》引戴侗:行水顺其性则安流攸攸而入於海。又引《尔雅·释言》:攸,所也。水之安行为攸,故凡可安为攸。可见,攸就是安行而去的样子。涉大川,表示要走过一条大河,这又是取象类比的写法,象征要经过的路有一定的难度。益卦的卦辞:利有攸往,表示在生活中遇到了有所增益的事情,适宜于安行而去。利涉大川,表示增益这件事情,也不是很顺利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适宜于克服困难去达到目的。四,《彖辞》: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彖,根据《说文解字注》:古人用彖字必系假借,而今失其说。《康熙字典》引《广韵》:易有彖象。也是用《周易》来解释彖字的。 可见,对于《周易·彖辞》的彖,我们只能根据孔子对彖的解释来理解彖的意思。《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彖者,材也。这里,又要说到《周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是象,说到这个象,又有很多的话要说,非常的头疼,可又不得不说。象,根据《说文解字注》:按古书多假象为像。《人部》:像者,似也。似者,像也。像从人象声。许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当作像形,全书凡言象某形者、其字皆当作像。而今本皆从省作象,则学者不能通矣。《周易·系辞》:象也者、像也。此谓古周易象字即像字之假借。《康熙字典》也是引《周易·系辞》来解释: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状也。可见,《周易》的象跟彖一样,只能根据孔子对象的解释来理解象的意思。《系辞》: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表示易就是象的意思,所谓的象,就是相像、很像的意思,比如说我要给你介绍一个相亲对象,你问我人家长得怎么样,我跟你说很像某明星,你就对这个相亲对象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种通过用相像的甲来描述另一个乙,这种方法就叫做象。可见,象就是象征的意思,周文王把这本书取名为《周易》,周易这两个字就是把人类社会的所有事务都全部象征了一遍的意思。那么,《周易》又是通过什么来象征的呢?《周易》这部经典,之所以后来分成两派,以研究卦象卦数、爻位爻变的规律,并由此推导人事吉凶的象数派;以注重卦象卦名、卦辞爻辞所蕴含的意义来阐述道理的义理派,后来更衍生出六宗,这可都是象惹出来的事。无论是象数派还是义理派,还都能从《周易》中找到依据,这全都是因为这个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要把益卦的《彖辞》仔细的讲讲清楚。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益卦的上卦是巽下卦是震,按照唐李鼎祚等人的说法:乾之上九,下处坤初,坤之初六,上升乾四,损上益下者也。就是说,减损外卦的九四阳爻而增益到内卦初爻,内为下外为上,所以称之为损上益下。另外也有一说,指上卦有五六两爻是阳爻,下卦只有初爻是阳爻,所以应该损上卦来增益下卦才是。此外还有一说,就是最上爻的阳爻,到了最下面来充当初父,原来的五父变成了上父。但不管怎么说,孔子也许真的是从这样的卦象中,看出了益就是减损上面有余的,来增益下面不足的,所以下面的老百姓就会欢喜不尽。那么问题又来了,孔子看卦象用的这些方法,是对每一卦都这么看呢?还是只对个别卦这么看?那山火贲卦为什么又说成是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而且,有些卦象如水天需卦,孔子就不说爻的变化而只说卦象: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也。表示外卦是水,前面有险阻;内卦是乾,乾的刚健会克服艰难险阻,而不会被困住。难怪唐孔颖达说: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就是把《彖辞》分为三类:以卦象的象征来解释卦的含义,以义理、德行来解释卦的含义,以爻象在卦中所处地位及变化来解释卦的含义。孔子用这样三种方法来解释卦名、卦象、卦辞,又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区分的呢?总不能孔子想怎么解释就这么解释吧。正因为孔子《彖辞》在对每一卦的解释上,似乎有点随心所欲,也就导致了汉儒对卦象爻辞的理解更加没谱,到了爻辞中的每个词都要从卦象的承乘比应、错综变互中找到根据,甚至到了自己想哪一爻变就那一爻变的地步!就拿益卦的《彖辞》来说,汉虞翻是这样解释的:上之初(即最上爻跑到下面来充当初爻,也有版本作四之初,指九四爻跑到初父),坤为无疆,震为喜笑,以贵下贱,大得民,故说无疆矣。乾为大明,以乾照坤,故其道大光。或以上之三,离为大光矣。中正谓五,而二应之,乾为庆也。三动成涣,涣舟楫象,巽木得水,故木道乃行也。震三动为离,离为日,巽为进,坤为疆,日与巽俱进,故曰进无疆也。乾下之坤,震为出生,万物出震,故天施地生。阳在坤初,为无方,日进无疆,故其益无方也。上来益三,四时象正。艮为时,震为行,与损同义,故与时偕行也。如果读者网友看不懂虞翻的解释也没关系,反正就是把卦象的六爻由着自己变来变去,挖空心思的找到一个象来对应《彖辞》中的词句。非常感慨的是,孔子是为了用卦象和爻的变化来讲清楚《卦辞》,才编写了《彖辞》,结果虞翻等人,为了讲清楚孔子的《彖辞》,又找出了这么多承乘比应、错综变互的理由。 虞翻等象数派非但对孔子的《彖辞》是这样,对《卦辞》、《爻辞》、《象辞》都是如此,挖空了心思把六爻自行变来变去,总想找到某些卦象来对应卦爻辞中的词句。好在总算还没有对《系辞》、《说卦》也这样,如果也用虞翻的这种方式来解释《系辞》,真不知道这又是一篇什么样的奇文。在汉易象数派的概念中,《周易》中的任何词句,都可以从卦象爻变中找到对应关系,好像只要六十四卦的卦象确定了,所有的用词也就确定了,只要根据这些关系把这些词填上去就是一部《周易》了。而且,这些承乘比应、错综变互的应用,更是随心所欲得离谱,大家只要去看看那些文人学者们是如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就知道什么叫作随心所欲了。他们一会儿把离卦中空像孔眼,来解释渔网来自于离卦;一会儿又说木船行在水面上,来解释木船运输来自于涣卦;在泽雷随卦中,实在找不出牛和马,就自己随意的把随卦的第三爻,由阴爻变成阳爻,这样三四五爻就组成了八卦的乾,终于找到了乾为马。又随意的把第四爻由阳爻变成阴爻,这样第二三四爻又组成了八卦的坤,也算找到了坤为牛,总算把服牛乘马与随卦扯上了关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关键中的关键来了。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孔子在《彖辞》中要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呢?这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用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根据《系辞》:彖者,言乎象者也。彖者,材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可见,《彖辞》就是孔子用相像、象征的方法来对卦辞进行解释的。我们知道,只有两个东西之间具有相像、相似的地方,才可以用相像、象征的方法来描述,如果两个东西之间毫无相像、相似之处,也就没有办法用相像、象征的方法来描述了。既然是相像、相似的两个东西,也只能说相像、相似而已,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总有其不相像、不相似的地方。所以在描述上,人们总是把相像、相似的地方拿来描述,对于不相像、不相似的地方,也就避而不谈了。比如说一对父子长得很相像,我们就会把这对父子相像的眉毛鼻子嘴巴拿出来说,这父子俩的眉毛鼻子嘴巴都很像,而对于不相像的地方,也就不说起了。 《周易》的《彖辞》也是如此,只是把相像、相似的地方拿出来描述,而对于一些不相像的地方,也就避而不谈了。这里又牵出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象跟周文王所归纳总结的六十四种事务也要相像。要知道,乾坤屯蒙这六十四卦,并不是甲乙丙丁,也不是数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或一二三四只是数字编号,可以跟后面具体的内容毫无关系,但乾坤屯蒙就必须跟所对应的事务相像、相似才行,否则用泽水这个卦象来象征雄伟庄严的大壮卦,显然就很不像。所以,周文王既要把人类社会的所有事务归纳总结成六十四种,又要找到六十四卦中最相像、相似的卦象来一一对号入座。周文王所归纳总结的六十四种事务,是从人类社会的种种事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六十四卦是通过八卦重叠产生的,卦象也都是固定的,那如何才能把具体的事务跟卦象一一对应呢?这是一件非常为难周文王的事,尽管周文王能够把大多数的事务跟六十四卦的卦象作了很好的对应,但总有少些卦象和事务是不太相像的。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要把具体的事务、卦象用《彖辞》来一一对号入座就更加为难了,充其量就是把能够找到的相像、相似的地方,讲一点是一点,就好比有六十四对父子俩,孔子只能说你们俩个鼻子很像,他们俩个眼睛很像,对于实在找不出相像、相似之处的,孔子就只能说父慈子孝和睦幸福等其他话题了。所以,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周文王和孔子的为难之处,才能理解孔子的《彖辞》,似乎很随心所欲,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要充分理解孔子已经尽可能的把能找到的相像的地方,找到多少说了多少了。孔子能够找到大多数卦象和爻位变化都相像、相似的卦,如地水师卦: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表示九二阳爻刚而居中,统帅五个阴爻,好像一个统帅居中,其余众人跟着统帅。师卦又是上卦坤为顺,下坎坎为险,这是非常像领师出征的一个卦象。也找到了只有卦象或爻位的其中一个能相像、相似的卦,如遁卦只讲爻位变化:刚当位而应,却没有讲卦象;大壮卦只讲卦象:刚以动,却没有讲爻位变化。还有一种如颐卦,既没有讲爻位变化,也没有讲卦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认孔颖达对孔子《彖辞》的总结没有错,我们也更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这样写的原因了。明白了以上原理,就能很清楚的明白益卦的《彖辞》了。这篇文章,由于篇幅实在太长,只能写到这里为止,对于具体的《彖辞》和十二盖取,以及六爻的《爻辞》和《象辞》怎么理解,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加说明。《周易》这本书,应该这样来读解,有些谜团,要这样来解开伏羲为什么画八卦?孔子在《周易·说卦》中的解说是否成立?总结当今社会学习《周易》的9种心态,并提供2条学习方法对《周易》任何一卦的读解,都跟本文对离卦的读解方法一样 赞 (0) 相关推荐 《易经·乾卦》卦形、卦名、卦辞、彖辞、大象通俗解读 太极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为大家交代过,<易经>分<周易>古经和<易传>两部分,古经纯粹是为了算卦,<易传>除了进一步告诉你怎么理解算卦用的断语之外, ... 初学《易经》 <易经>共有64卦,除乾卦多了"用九".坤卦多了"用六"的爻辞外,其余62卦的结构基本相同,每卦都分:卦序.卦.卦辞.彖辞.象辞(分卦象辞和爻象辞, ... 一文读懂《周易》和《易经》二者的前世今生!详细解读! <易经>和<周易>是同一本书吗?什么是"十翼",它有什么作用?易经>中的"象.数.理"是什么意思?本文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度解读 ... 《易经•益卦》的六爻到底说了什么?必须配合《易传》来读解 我们在上一篇<用孔子易传地思想,读解周易的益卦,感觉非常通顺>的文章中,已经利用孔子<易传>的思想,对<易经>的益卦作了初步的分析. 根据<序卦>:损而 ... 孔子何以传五行思想于子游 <荀子·非十二子>明确指出子思.孟子的五行思想来自孔子和子游,这说明子游是孔子和思孟之间五行思想传承的中间环节.孔子的五行思想见于<礼运>篇,其中记载了孔子向子游传授礼的运转之 ... 轻松学《易经》:帛书《易传》乾坤集解之坤 ——以《二三子》《衷》为中心 第9-7节 帛书<易传>乾坤集解之坤 --以<二三子><衷>为中心 [坤卦上六] 帛书<二三子>第4章 ·<易>曰:"龍戰于 ... 这部书是继孔子易传之后最著名的易学著作,号称易学第三次革命,这是什么书 易学自<周易>创立一套新的系统,到孔子及其后学写<易传>,形成了中国易学的基石. <周易>本为占卜预测之书,是古代用于军国大师的指导书籍,它是由卦爻辞等内容为核心, ... 易经损挂读解 以实补虚,尚合志也,尚,向上. 透,看破,透过什么,看到什么,透过外表,看到本质.透过这个信息,文字,了解到本质的事情.自然能够迅速下决定.已事遄往. 人事是以中和为贵,内中而外和.透过外表看到内心 ... 18.《实用周易指南—易传》——罕见的18变生成一卦的蓍草卜卦法 作者:杨本枢 原文: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she)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e)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解读: 这是<系传>讲解用蓍草占 ... 记载在《易传》中的《周易》解法 <周易>只是华夏易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在<周易>之前各朝均有阐述易经的经典,至少曾经存在过夏易连山(八万言),殷易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归藏& ... 《周易全解》之益卦(二)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益之用凶事无咎",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不当得益于人.然而六三处于下体之上,相当于统治百姓的郡守县令之类的官员.六三以阴居阳位,与上九 ... 从历史事件详解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 这几年西方的占星术在我们国内很热门,甚至一度超过我们祖祖辈辈最亲近的"四柱八字"和"周易预测". 其实我们中国传统的预测学要比占星术厉害很多,只是国人不懂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