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56:李严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56 篇文章
今天来讲 李严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李严,字正方,今河南人。
李严年轻时以才干知名,而后,刘表征召他到各县任职,业绩都很出色。在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弃官而逃,向西逃往了蜀地,刘璋任其为成都县令。
213年,刘璋任李严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可谁知,李严率众投降,被任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又被任为犍为太守,拜兴业将军。
218年,盗贼马秦等人聚众起兵,当时刘备的大军还在汉中与曹操对峙。李严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只带着本郡的五千人前去征讨,成功斩杀了为首的几个叛乱分子,其余人等皆四散逃命,回家安安稳稳过日子去了。
不久之后,越嵩郡高定又聚众起兵,李严前往解围,大破高定。刘备于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不变。
在担任犍为太守的期间,李严表现出了其优秀的能力,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将郡城整整刷新了一番。百姓看到自己的家乡如此大的变化后,都很是喜悦。
然而李严是一个生性孤傲的人,曾与杨洪发生争执,杨洪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引退。在都领江州后,又与王冲发生摩擦,擦着擦着,王冲害怕日后被李严为难,所幸投奔了魏国。
222年,刘备伐吴失败,得了重病,将李严与诸葛亮一起叫了过来,交代了托孤重任,随后撒手人寰,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去了。
226年,诸葛亮在汉中筹划北伐事业,心想自己要是一路向北,汉中可就空虚了,应该派重臣过来防备,这么一想,诸葛亮想起了李严,准备让李严率军镇守汉中。然而李严却万般不肯,今儿死了八大姑明儿犯了痔疮,以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两个字:不去!
不去也就算了,李严还要求划分五个郡为巴州,让自己担任巴州刺史,理所当然,诸葛亮没有答应。之前,李严曾怂恿诸葛亮像曹操一样加九锡,被诸葛亮骂了一通。自此,李严与诸葛亮二人之间有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李严的同乡陈震有一次在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对诸葛亮说:李严这人腹中好像有鳞甲,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
诸葛亮想到大业未成,此时不应该掀起内斗,认为可以与李严一起相忍为国,并肩合作。
230年,曹真准备三路人马进逼蜀地,为加强汉中的防御,诸葛亮要求李严率两万人火速汉中阻击敌军。此时的李严,巴州刺史的梦没实现,自己反而被调离了江州,因此多有不满,私下里有些傲慢。
诸葛亮见状,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奏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江州的防务。李严这才心满意足,屁颠屁颠去了汉中。
对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李严改了一次名,叫李平,为了叙述方便,笔者统称为李严。
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李严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际,阴雨连绵,再加上蜀道之难,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便派人假传命令令其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虽万分不舍,也只得退兵。
李严在看到诸葛亮回来后,大为惊讶,问:哎?你怎么在这?你不是出门打仗去了吗?你怎么回来了?是担心粮草不够吗?你多虑啦,粮草充足着呢!
而后,李严又上奏后主,说:诸葛亮是伪装撤退吧,其实可能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之决战!
诸葛亮在一旁看着李严表演,随后将李严前后的书信原本递了上去,李严的错误与矛盾立马暴露了出来。一般来说,在犯罪嫌疑人看到监控录像之后,都会认罪,李严亦是如此。
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说:自先帝驾崩,李严的心思全放在自己的家庭,搞各种小恩小惠。只想平稳处世求名,没有一点上进心,全然不顾国家大事。之前我一路向北,希望让他带兵镇守汉中,谁料他再三推辞,反而想把五郡联合起来,自己做巴州刺史。去年我打算西征,想让李严镇守汉中,李严却拿司马懿的招降来吓唬我。这些我心里清楚,不跟他计较,我知道他只是想为自己谋私,因此顺手推舟,封了他儿子为官。李严上任后,大小事务全都交给他,大家都奇怪我为什么如此厚待李严,正是因为国家未定,汉室倾微,与其揭露李严的短处,不如对他进行鼓励,只可惜李严死性不改。之前竟然还擅自做主,令我退兵。如果这种人继续存在下去,必将成为国家的祸害。这是我的失职,说多了也没用。
于是,李严被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234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后,失声痛哭,发病而亡。本来李严还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而且李严平时自命清高,除了诸葛亮外,其他人不可能再用他,因此激愤发病而亡。
李严的儿子李丰最后官至朱提太守。
纵观李严一生,有的地方我还是有些疑惑。比如,以李严的聪明才智,竟然会做出假令诸葛亮退兵的事情,而且证据都还在诸葛亮手中。只要事后摊到桌面上一看,一目了然的事情,李严为何在这时候会如此愚蠢?
不可否认,李严自恃清高,作为托孤重臣,在后期只贪图一时之享乐。从史料当中看,李严似乎是每时每刻都在跟诸葛亮较劲,很多时候都不配合诸葛亮。虽说诸葛亮和李严都是托孤重臣,但总体看下来,李严也太小家子气了吧。
就比如,不配合诸葛亮安排的工作,甚至还闹别扭,但在最后证据拿出来之后,都没上诉就认罪,连一点反抗都没有。
而且,诸葛亮执法严明,这一点,相信当时的同事都能明白。
除了李严的目中无人外,是否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笔者在曾经翻阅史料的时候,对于李严的此种行为作出过一种猜测。在刘备进入益州后,有三种势力错综复杂,第一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荆州派,其次是刘璋父子在管理益州时提拔及接收的外来人才东州派,最后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益州派。
李严,本是荆州人,但在刘备入蜀之前就投奔了刘璋,在刘璋底下干过一段时间,也被提拔,而且最后还是心甘情愿主动投降了刘备。可以说李严是具有着双重身份,荆州派+东州派。这两个派系的人,大多数也都是心向刘备的,最主要的是益州本土派,跟刘备之前也没什么感情,在刘备进来后还惨遭剥削,这种人,估计会对刘备集团心有怨恨吧。
而且李严是一个清高的人,他的性格导致跟他相处过的人都讨厌他,再加上他平时的飞扬跋扈,如果诸葛亮能够“痛下杀手”,将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从他的宝座上挪开,是否能收买一点人心呢?况且,李严再怎么说,也是跟诸葛亮那一派比较近吧。诸葛亮废斥李严,似乎是一种自断臂膀的苦肉计。
笔者大胆猜想,很有可能,李严对此是知情的,他很可能是为了配合诸葛亮而演了这么一场戏,否则他做出来的一系列行为,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没有城府。而且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善于识人的人,应该不至于将托孤的重臣交给一个自恃清高,人缘很不好的李严吧。
另外,李严在两次平乱的过程中,可谓是其疾如风,没有丝毫的推脱和借口。当然,也有可能,那时候刘备还在,李严也不至于摆架子。
诸葛亮在最后拿出李严之前的书信时,李严是立马认罪,而且,竟然还留下了犯罪证据,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
最终,234年,诸葛亮死后,李严忧郁而死,距离李严被废,也就3年时间。李严为何感慨除了诸葛亮外,无人再敢用他呢?也许,在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一段不能说的秘密吧。
以上内容纯属笔者的个人猜测罢了,权当一乐就好。
欢迎在底部留言,精彩的留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