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的双身魔鬼战机,敢与梅塞施密特Bf 110叫板

(温馨提示:本文约4600字,配图3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0年5月10日拂晓,由数百架飞机的引擎噪音汇聚成的声波浪潮先于初夏的晨曦越过了荷兰与德国的边界,德军精心策划的“黄色”方案以空前规模的轰炸和空降行动揭开帷幕。情报显示荷兰军队仅有100多架飞机,半数还是过时的双翼机,对于装备精良且在西班牙、波兰和北欧刷足经验的德国空军而言实在不值一提,在战争的第一时间就会被消灭在地面上。然而,德国人的算计落空了,为数不多的荷兰战斗机奋勇升空,向入侵者发起挑战,其中一种酷似Bf 110却有着罕见双机身布局的双发战斗机尤其令德国人惊讶,它们机头喷射出的密集弹雨宛若死神的镰刀收割了一架架德军飞机及其飞行员的生命,这就是绰号“死神”的荷兰福克G.I重型战斗机。

■荷兰陆航福克G.I重型战斗机彩绘。

福克狂想

20世纪30年代是航空技术大跃进时期,大功率发动机、全金属机身、单翼构型、可收放起落架等新兴技术使飞机性能大幅提升,轰炸机飞得更快更远,载弹量更大,杜黑在《制空权》一书中描述的空中战争正由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现实,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为轰炸机提供远程护航?又如何防御敌方轰炸机的进攻?当时单发轻型战斗机受限于航程和火力,被认为不能胜任此类任务,由此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概念顺应而生。

■德国空军梅塞施密特Bf 109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双发战斗机的代表。

更大的机身尺度和双发动机提供的充沛动力意味着重型战斗机具备更远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可以装载更多的武器,不仅可以承担护航和截击任务,还能客串对地攻击、侦察、巡逻等多样化角色,被视为万能机型,一时间颇为流行,各航空大国纷纷开发重型战斗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梅塞施密特Bf 110,此外还有英国的“英俊战士”、法国的波泰630型等,而这种新颖机型也引起了荷兰福克飞机制造公司的注意。

■1910年,荷兰飞行先驱兼航空工程师安东尼·福克在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上留影。

福克公司由荷兰航空先驱和天才工程师安东尼·福克于1912年在德国创办,在一战时期福克为德国设计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战斗机,让德国人一度主宰了欧洲的天空,被协约国飞行员称为“福克式灾难”,包括“红男爵”里希特霍芬在内的诸多德国王牌正是驾驶福克式战斗机大杀四方,制霸苍穹。一战后,福克将公司迁回祖国荷兰继续从事飞机设计与制造,逐步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制造商之一。在20、30年代的鼎盛时期,福克公司生产的客机曾占据美国市场40%的份额,并在欧洲市场与德国容克公司分庭抗礼。商业飞机的成功为福克公司开发军用飞机提供了技术和资本,在两次大战间也推出了不少军用飞机型号,不过产量都不大,比较代表性的型号是福克D.XXI型战斗机,曾在苏芬战争中由芬兰飞行员驾驶取得了不俗战绩。

■今日陈列在博物馆内的福克D.XXI型战斗机,是福克单发战斗机的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中期重型战斗机理念兴起时,福克公司也表现出足够的敏感,由首席设计师埃里希·沙茨基领衔的技术团队对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探索。与英德等国的同类机型相似,沙茨基在绘图板上描绘的蓝图是一种多用途战机,具备高航速、大航程、强火力的特点,融合了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功能,既能从事制空权的争夺和截击敌方轰炸机,也能携带炸弹进行对地攻击。为了达成预想的性能目标,沙茨基大胆地采用与后来P-38战斗机相似的双机身设计,驾驶舱及武器载荷位于独立的中央机身内,由左右发动机舱向后延长构成双机身并以水平尾翼相连,这种在当时极为新奇的构造起初受到不少质疑,认为除非增加强度否则将在剧烈机动中将导致机身变形,而强化结构又意味着增重而使性能下降,但沙茨基对此信心十足,只要设计得当完全可以在性能上取得平衡,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

■福克公司首席设计师埃里希·沙茨基,也是G.I战斗机的总设计师。

双体死神

福克公司赋予重型战斗机的代号为G.I,还有一个非官方的绰号“死神”。为了让新机的性能能够配得上这个极具杀伤力的绰号,沙茨基可谓竭尽心智。G.I型战斗机采用福克公司擅长的金木混合机身结构,机身采用钢制骨架外覆铝合金蒙皮,而机翼采用木制,翼梁由云杉木和复合板制成,外覆树胶蒙皮,副翼为钢管加帆布蒙皮,襟翼为铝合金制并采用液压操纵系统。

■福克G.I重型战斗机的线图,采用罕见的双机身设计。

■福克G.I战斗机的机身框架结构,采用金木混合构造。

驾驶舱和机载武器被集中布置在线形流畅的中央机身内,可以容纳2~3名机组成员,除了驾驶员和领航员兼后部机枪手外,还可根据任务增加一名投弹手。各机组成员都配有多块透明风挡,机身尾锥也为全透明结构,以提供尽可能开阔的视野。浑圆的封闭式机首内布置2门麦德森23毫米机炮和2挺7.92毫米麦德森机枪,后来改为8挺一字排开的7.92毫米勃朗宁M36型机枪,齐射火力非常集中,弹如泼雨。为了防护后半球方向,在中央机身后部的尾锥内安装1挺7.92毫米活动机枪。在中央机身中部设有炸弹舱,可搭载400公斤炸弹,常见的搭载组合为2枚200公斤炸弹或10枚26公斤炸弹,可以客串轻型轰炸机的角色,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福克G.I战斗机机首武器布局结构,最初采用2门23毫米机炮和2挺7.92毫米机枪的组合。

■荷军地勤人员在为福克G.I战斗机的机首机枪装弹,可见一字排开的8挺7.92毫米机枪。

■福克G.I战斗机在中央机身后部可活动透明尾锥内安装1挺7.92毫米机枪用于后方自卫。

G.I型战斗机的原型机于1937年3月16日在埃因霍温的威尔斯夏普机场成功首飞,试飞员为卡奈尔·马尔斯。原型机安装2台650马力西斯帕诺-苏萨14AB-02/03型空冷发动机,因为在试飞中发生增压器故障而被750马力普拉特&惠特尼SB4-G双黄蜂空冷发动机取代,而量产型多数采用825马力布里斯托尔“水星”VIII型空冷发动机,安装三叶可变距螺旋桨,最大飞行速度可达475公里/小时,最大升限达10000米,爬升率为13.5米/秒。G.I在左右机身和机翼内设有多处油箱,最大燃油载量为1050升,航程可达1510公里。福克公司对外宣称G.I型战斗机的机动性可与单发战斗机相媲美,虽然略显夸张但机动性能在同期双发战斗机中相当不错,不过对驾驶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降落阶段速度不能高于250公里/小时,否则起落架无法放下,但也不能低于150公里/小时,容易失控,而且放下起落架后飞机稳定性下降,不易操控。

■福克G.I战斗机的X-2号原型机,注意垂直尾翼上的福克公司标志和机型代号。

■飞行中的X-2号原型机,飞行性能良好,颇具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G.I具备相当出色的俯冲性能,具备充当俯冲轰炸机的潜力。应潜在客户瑞典空军的要求,福克公司曾在G.I原型机上加装液压减速板,进行了俯冲性能测试,表明能以超过644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俯冲并保持相当的机动能力。瑞典空军军官比约恩·布格伦上尉驾驶G.I进行了超过20次高速俯冲,对该机作为俯冲轰炸机的效能给予积极评价,并促成瑞典空军向福克公司下达了生产俯冲轰炸型的订单。

■福克G.I战斗机的驾驶舱内景,对驾驶技巧要求较高。

■福克G.I战斗机分为双座型和三座型,图为一架三座型的机组成员从座舱内向外观望。

积极外销

荷兰本身是一个中立国,军队规模有限,对军用飞机的需求也不旺盛,因此福克公司从一开始就将G.I战斗机的主要目标市场放在国外,飞机尚在设计建造时就积极开展推销工作。福克公司起初希望出口法国,但法国空军最后选择了本国自产的波泰630型,之后西班牙共和政府成为G.I的首个海外客户,确定了购买意向。作为宣传造势的一部分,福克公司在1936年11月将尚未首飞的G.I送到巴黎航展上公开展示,其革命性的设计引发了轰动,同时该机亮相时采用了紫色和黄色涂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旗帜颜色。

■1936年11月在巴黎航展上进行静态展示的福克G.I原型机,当时该机尚未首飞,注意机身前方的展板上注明时速可达470公里/小时。

在试飞阶段,西班牙人同福克公司签订了购买合同,订购26架G.I,全部为双座型,安装“黄蜂”发动机,然而在收到货款后因为国际社会对陷入内战的西班牙实施武器禁运,荷兰政府不允许福克公司交货,这场交易就此告吹。不过,福克公司继续生产这批G.I,并对外宣称将转卖给芬兰,由于芬兰已经购买了福克D.XXI型战斗机,这个说法相当具有可信度,事实上芬兰人的确对G.I很有感兴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英国“布伦海姆”轻轰炸机。

■福克飞机工厂内的福克G.I生产线。

■福克工厂车间外已经制造完成,准备交付军方的福克G.I战斗机。

芬兰的邻国瑞典对G.I更为热心,要求福克公司改进为双座俯冲轰炸机,命名为B26型,安装“水星”发动机,武器配置更改为4挺13.2毫米机首机枪和1挺8毫米后座活动机枪,弹舱内可以挂载8枚50公斤炸弹或1枚250公斤炸弹,在主翼下的外挂点上还能挂载4枚50公斤炸弹。瑞典向福克公司订购了18架B26,后续计划通过技术转让由瑞典自产77架,最终达到95架的规模。首批18架B26中的12架后来改为侦察机,命名为S13型,依然装备“水星”发动机,在中央机身下方增设一个向下突出,被称为“浴缸”的侦察舱,采用三人机组,这个侦察舱也可以被替换为炸弹舱,机首武器改为2挺13.2毫米机枪和2挺8毫米机枪。然而,由于1940年5月德国入侵荷兰,B26/S13的生产计划均被取消,福克公司仅制造了一架原型机。

■福克G.I侦察型,在机身下方增加一个透明侦察舱。

■福克G.I侦察型的机身特写,下方突出的侦察舱和全透明的尾锥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除了瑞典外,丹麦也订购了12架G.I,同样因为德军的侵略而未能实现。此外,比利时、土耳其、匈牙利、瑞士等国也有意引进G.I,但均未实际下单。值得一提的是,G.I的潜在用户中还包括中国,当时面临日本侵略威胁的中国正竭力通过外购战机增强空军实力,G.I也在考察机型之列,并从福克公司获得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如今在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内的抗战正面战场馆内陈列着记录G.I性能数据的文件原件。

■四川建川博物馆内陈列的民国时期关于福克G.I战斗机性能参数的历史文件,机首武器改为2门20毫米奥立康(厄利孔)机炮和2挺7.92毫米白朗宁(勃朗宁)机枪。

捍卫荷兰

尽管福克公司与国外用户达成了多项出售G.I的交易合同,但由于战前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战争形势的变化,没有一架飞机成功交付,所有制造完成的G.I最终全部被荷兰自行消化。战前,荷兰尚未组建独立空军,航空部队属于陆军的一部分,即荷兰陆军航空队。荷兰军方对本国企业还是很捧场的,同意订购36架G.I,并提出改进要求,比如发动机改为与现役福克D.XXI型战斗机相同的“水星”VIII型,以便利后勤,机首武器强化为8挺7.92毫米机枪等,除了4架为三座型,作为对地攻击机使用外,其余32架均为双座型战斗机,这些荷兰自用版被称为G.Ia。在1940年5月德军入侵前,荷兰人手中有26架G.I可以作战,是荷兰陆军航空队中最现代化的战斗力量,装备驻鹿特丹的第3航空团和驻卑尔根的第4航空团。此外,福克公司的仓库内还有12架原计划出口西班牙的G.I,但没有安装武器。

■荷兰陆军航空队装备福克G.Ia战斗机,注意机首的横向排列的机枪射孔。

■荷兰陆航第3航空团装备的福克G.I战斗机群。

二战爆发后,荷兰陆航的G.I就担负起捍卫领空,确保中立地位的职责,在1940年3月20日,第4航空团的G.I就迫降了1架因迷航误入领空的“惠特利”轰炸机,属于英国皇家空军第77中队。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国空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发动了对荷兰的空中攻势,为了确保后续空降行动的顺利实施,德军轰炸机首先袭击了荷兰境内的军用机场,力求将荷军飞机消灭在地面上,而第3、4航空团的驻地首当其冲。第4航空团在空袭中损失惨重,3架G.I被炸毁,9架被炸伤,仅剩1架可以升空作战,地勤人员后来修复了4架受伤飞机。

■1940年5月,荷军第3航空团的飞行员们在1架福克G.I战斗机前留影。

■这幅彩绘表现了1940年5月荷军G.I战斗机攻击德军He 111轰炸机群的场面。

驻雅尔哈文机场的第3航空团情况稍好,在接到边境报警后迅速展开战备,为飞机加油装弹,当德军He 111轰炸机群飞临投弹时,有3架G.I被炸毁,1枚炸弹恰好落在1架G.I的左右机身之间,却是哑弹而躲过一劫。有2架G.I升空迎战,击落了4架He 111,重创1架,但自身也被德机自卫机枪打得遍体鳞伤。黎明前夕,数百架Ju 52开始在荷兰数个地点投放伞兵,幸存的G.I纷纷起飞展开英勇的截击,给德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据战后统计德军在鹿特丹和海牙上空损失的167架Ju 52中至少有14架是被荷军战斗机击落的。

■荷军福克G.I战斗机攻击德军Ju 52运输机群的画作。

■这幅画作表现了荷军G.I战斗机与德军Bf 110战斗机展开缠斗的场面。

天明后,德军再次派出He 111和Ju 88机群轰炸雅尔哈文机场,3架未及疏散隐蔽的G.I被炸毁,有5架G.I成功升空,狠狠回击了入侵者,击落了3架He 111和3架Ju 88,有3架G.I在燃油耗尽后迫降在海滩,1架遭到12架Bf 109的围攻而被击落,最后1架在击落1架Ju 52后降落在第4航空团的机场,并加入该团继续作战。荷兰人还匆忙为3架外销型G.I安装了武器后补充给第4航空团。在随后四天内,荷兰陆航凭借数量稀少的G.I和其他飞机抗击着强大的德国空军,同时还努力阻止德军地面部队的推进,它们的积极作战迫使德军从后方调来更多的高射炮加强野战防空力量。然而,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德军面前,G.I的奋战难以扭转战局走向,到5月14日荷军仅剩1架G.I可用。在德军对鹿特丹实施恐怖空袭的淫威下,荷兰政府宣告投降。

■1940年5月,被德军摧毁的福克G.I战斗机的残骸。

■一名德国空军士兵钻进被炸毁的荷军福克G.I战斗机座舱内拍照留念。

德军缴获了数架G.I,并强迫福克公司将出口西班牙的G.I继续制造完成,装备己方空军部队,作为训练机用于培训Bf 110机组成员,在随后两年中这些G.I基本损耗殆尽,仅有1架飞机的命运有所不同。1941年5月2日,福克公司试飞员海德·利格斯塔和工程师兼公司董事会成员皮特·沃斯驾驶1架G.I成功逃往英国。他们借口进行飞行测试从德国人手中获得了额外的燃油,在升空后利用云层摆脱了德军飞机的追踪,幸运地飞越海峡降落在英国。这架G.I后来被移交给菲利普斯飞机制造公司用于木制机翼的设计研究,它扮演这个角色直到1945年被拆解。G.I战斗机的生产数量没有确切记录,有资料显示为63架,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架幸存到战后,今天人们在荷兰国家军事博物馆内的看到的G.I是战后的复制品。

■一架被德军缴获的福克G.I战斗机,已经涂绘了德军标志,主要用于训练。

■1941年5月成功逃往英国的福克G.I战斗机,已经涂上皇家空军标志,用于技术研究。

■今日在荷兰国家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的福克G.I战斗机的复制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