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玩易”与风水实践
曾祥裕 曾海亮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词形容知识面广,无所不知。王阳明就是古代中国大学问家渊博知识的典型。
古代学者的知识结构主要由四书五经。《易经》是群经之首。《 易经 》是中国智慧的源头,自春秋战国至汉、唐、宋、明、清,《 易经 》一直都居于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
王阳明龙场悟道与“玩易”
王阳明研究《易经》可追溯到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贬官至贵州龙场,谪居读《易》,智慧开悟,因撰文记录其事。
原文:“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无微,茫乎其无所指,孑乎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兮其若决,联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优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于是阳明子抚几而叹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名其窝曰“玩易”,而为之说曰:
夫《易》,三才之道备焉。古之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观象玩辞,三才之体立矣;观变玩占,三才之用行矣。体立,故存而神;用行,故动而化。神,故知周万物而无方;化,故范围天地而无迹。无方,则象辞基焉;无迹,则变占生焉。是故君子洗心而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也。盖昔者夫子尝韦编三绝焉。呜呼!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
有识之士认为,王阳明身处厄境之中远离官场和喧嚣社会,正好可静心用大把时间来研究《易经》,于是他效仿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点出“玩易窝”命名之缘由,也开启了由《易》悟道的大门,故而他欣然命名所居之处的山洞为“玩易窝”。
“玩易窝”在今贵州修文县龙场镇新春村一座孤山下,洞顶有石刻“阳明小洞”四字。
王阳明在玩易窝静处玩味《易》,沒有像周文王那样推演出后天八卦,而是从哲学高度思考《易经》的经世致用。
此记后半段详细阐释了自己研习《易》的心得:通过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可以看到“体”立,“用”才能行,而“用”行,“体”方可显,这就是王阳明所悟“体立而用行”之道。
同时,他指出《易》之变化无穷让古之君子玩味不已,由自然而思考人事,并引孔子研《易》而发韦编三绝之叹之故事来感叹《易》之深奥,他自少年时代便沿家学对《易》多有思考,但仍说“假我数十年以学《易》,其亦可以无大过已夫”,正与前文习《易》的三个阶段相呼应,足见其沉潜玩味之深。
专家指出,《玩易窝记》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王阳明由《易》悟道的过程。
“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王阳明这段关于良知的阐释,明显可从《玩易窝记》中看出端倪。
良知如《易》之道,变化无端,难以把握,故难有人参透,参透者即为圣人。
现代易学家朱伯崑先生认为出:“王氏心学的基本命题,虽非出自《周易》经传,但其思想体系亦受易学影响。”
王阳明“玩易”到堪舆的实践案例在江西龙南
风水也好,中医亦罢,无论理论基础、思维模式,还是价值取向,终极目标,都深受《周易》思想影响,二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王阳明“玩易”,知行合一,指导龙南栗园围、太平桥的设计布局。
栗园围位于龙南县里仁镇栗园村,占地面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始建于弘治辛酉年(1501),为明代吏部侍郎李清所建。
建筑专家认为,栗园围是一座集园林、居住、八卦风水于一身的围屋,很有研究价值。但鲜为人知的是王阳明与栗园围有一段风水情缘。
据李氏家谱记载,官任南京吏部侍郎的李清,受正在南赣巡抚的王阳明赏识,征召在南赣巡抚帐下。于是,李清追随王阳明参加过九连山平乱,并在战役中出谋划策,立有战功。 王阳明在班师回归途中,特意到驿道附近的栗园围屋看望李清,并对正在建设中的围屋进行评点。 据当地人传说,栗园围的名字,以及围内八卦型制就取自于王阳明的建议。
栗园围体现了王阳明的易经思维理念,而太平桥的选址之妙彰显了王阳明的风水造诣。
龙南杨村有一座建筑奇特、古朴庄重的太平桥。
桥下太平江属贡江支流桃江水系,流经杨村、夹湖,于程龙镇盘石村江口汇入桃江。
据传, 明正德十三年三月,王阳明平九连山余贼归来,率军途经杨村河时, 命兵士筑木桥。木桥建成, 大军过后,留以便民。 王阳明还将该桥命名为“太平桥”。
曾祥裕风水团队曾三次率海內外青年学子风水之旅到杨村考察太平桥和水口庙建筑。
我们在现场观察到太平桥下游几十米处水口砂紧锁,由此判定太平桥乃为水口桥。
所谓水口特指汇入明堂水,流出之处称为“水口”。 水是财富、兴旺的象征。
水口忌大开。 古人因此常在水口附近兴建亭、桥、楼、阁以锁财运,兴文运。
王阳明指导村民在此建桥,彰显了他选址的风水造诣。
太平桥造型别致,屹立山谷之间,长30米,宽3.5米。1墩2孔。墩和拱圈用麻条石组合,其他部位用河卵石浆砌。两孔跨径一个为11.9米,另一个为12.9米。从河底到桥面为6.2米。桥面中间建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以两拱顶中心为起讫点,长12.2米,供游人、行人览胜和休息。亭顶有3对飞檐,翘角昂首天穹。凉亭全部用青砖砌成,上盖青瓦。整座石桥宛如长虹,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我们站在太平桥身后,眼朝水口砂看去,两侧龙虎蜿蜒蹲守水口,水口前还有水口庙。
一桥一庙与龙虎砂共同镇守杨村水口,守护财富保平安!这古桥也是王阳明为民除害带来安宁的不朽丰碑!
王阳明生前为自己选定的墓地风水可圈可点
王阳明墓背靠鲜虾山,五脊相连,洪溪之水从鲜虾山而过。
墓地四周,古松挺立,群山连绵,藏风聚气。
据史载,王阳明一生喜好亲近山水,其墓地是自己亲选,后有仙虾山为靠,前有小案山回顾对景,山南有溪流缠绕山脚。此地山缠玄武,水聚明堂,当地居民称此处为“抖水仙虾”之格局,取其仙虾跃水、生机蓬勃之意。
从王阳明墓地的选址和点穴,可以看出王阳明的风水智慧,说明他娴熟地运用了东晋郭璞的《葬书》“四神位”学说以及藏风得水说。
2006年,王阳明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已成为海内外王阳明崇拜者心中的圣地,也是风水研究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