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炎热的夜晚》

这部奥奖片的开头就很有质感:一个典型的南方小镇,一个穷极无聊巡夜的干瘦阿sir,和小吃店里同样穷极无聊的一个夜班侍者,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夏夜里,衬衣仿佛都出了汗,黏答答地扣在观众的脸上,汗味儿里几乎能嗅到南方对黑人挥之不去的歧视——这正是影片的主题,也像大多数美国奥奖片一样,被这样或那样“政治正确”的主题所裹挟着,它们处处得体现这个主题,表达就多少有些生硬,这方面,跟法国片的时有戏谑相比,对人生就没有人家看得开,一旦看得开了,坏处是,不免有些混不吝的痞劲儿,好处是,有了表达上更多的可能性与对世界更深刻的体味,美国人则被自己的道德高地束缚着,打破“政治正确”目前还需要靠一个粗俗的川普,难免“杀敌八百,自伤一千”,让他的支持者都畏首畏尾。

回到这部电影,如果,在反映小镇敌视作为黑人的男主方面,能够略略超脱些,是不是有可能让观众理解到更大的历史背景呢?事实上,美国电影只要不是刻意去政治正确,奥奖可能不那么好拿了,但高水平的真是不少。

相比之下,警长的形象就丰满多了,他对男主的逐渐钦佩以至交心(从他的自负看很可能跟自己的同事们都没交过心)实际上是工匠对工匠的钦佩,让他服气的只是技艺,当然,工匠到了大师的级别,你不用担心态度,他对技艺本身的爱就足够了!这种对天才的佩服,有时没有原则,像对顾城、对海子,更不要说李云迪偶尔发点儿小脾气,那简直不是事儿,有时甚至超越政治立场,像郭沫若,那么恶心的人,我也承认他有些诗还是写得不错的。

题外话:男主去调查的那处种植园,建筑可真糟,导演可能根本没当回事儿吧,反正,这房子可千万别放在“新奥尔良种植园一日游”的广告上,效果会适得其反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