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入园焦虑和不愿上学,变成培养孩子逆商的机会?抓住这4点
培养孩子逆商,从入园焦虑和上学问题谈起,如何培养逆商好习惯?
原创庭爸谈育儿2020-11-02 22:12:47
为什么会有入园焦虑
入园焦虑,实际上就是一种分离焦虑,孩子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突然需要离开,并且去与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呆在一起,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一切,都会让孩子身心紧张。
碰到未知的世界,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寻找最安全的妈妈了。
但是,有很多孩子入园后,还是不愿意上学和入园,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入园焦虑了,而是孩子碰到了问题,但这些问题,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因此选择了逃避。
比如:
在家里,他是全家人的焦点,但在幼儿园里,他却是几十个孩子中的一位,他会像一滴水滴掉在水池里一样渺小,该怎么办?
这种被冷落的感觉,对孩子来说,简直是“人生中一大挫折”。
身边有很强势的孩子,我的玩具他会来抢,他总抢我的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被别的孩子欺负,不懂得保护自己,要是哭了还会被骂,我好委屈。
老师批评我不听话,可是明明是小胖不听话,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彤彤的衣服穿得比我漂亮,大家都喜欢她,我的衣服好难看,所以我不去幼儿园了!
......
实际上,跟我们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孩子来到幼儿园,他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他有两种慌张:最爱自己的妈妈第一次很长时间不在身边(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不见了),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入园焦虑的原因;第二种慌张,则是一个孩子要面对太多新的事情,他不知道怎么办,这有可能是隐藏起来,比较深入的问题所在。
所以,他就会想逃避,可是不懂得表达,于是用哭来告诉你,我就是不想去上学,当你询问原因时,小家伙往往说不出来。
这,或许是孩子有生以来,所要面对的重要人生转折点,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就是孩子的逆商培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起步了。
什么是逆商?
逆商也叫逆境商数,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也就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最早是由美国人保罗.斯托茨所提出。也叫AQ,并且和智商IQ、情商EQ并称为3Q。
面对同样的挫折,逆商高的人挫折感低,而逆商低的人往往有强烈的挫败感。
好在,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们很多父母,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矫情,太脆弱了,哪里像过去的孩子一样,这就是逆商不高的表现。
这也与我们的培养环境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孩子都处于“甜蜜的包围”之中,很少碰到挫折和逆境,也许对于一个2、3岁的孩子来说,不给买玩具,或许就已经是很多孩子碰到的最烦恼的事情。
那么,进行逆商的培养,就是应有之义。
但是,错误的引导,做法反而有害。有些父母采取人为打击和贬低孩子的做法,实际上并不合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张有弛的引导,下面我们来说说。
怎么来解决?3个普通做法,和1个逆商做法
前面3点,我们说说常规的做法,后面第4点,则是侧重于逆商的灌输与引导。
先说说常见的三点做法:
1、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用动作和态度来鼓励孩子
这也是常见的做法,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会告诉父母,送孩子入园时,态度要坚决,把孩子交给老师后就走。千万不要一步三回头,这反而显得你对你和孩子的分离,自己更加不舍得,小家伙们一定会用更大的哭声和更强烈的情绪,来让你难舍难分。
注意,到了这时候,请坚决地和孩子告别,也可以和孩子约好,下午妈妈会准时地来接你。
挥挥手,让孩子去完成入园的这个过程。
就连邓超,都有分离焦虑症。
你的轻松态度和笑容,会让孩子知道一定要去幼儿园,而你的情绪,会影响他,会让他更快地度过这个适应期。
2、带孩子提前熟悉入园前的这些问题
也有很多妈妈,会以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你,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可以的话,跟未来的老师见个面,聊一聊,或者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先到幼儿园里走一走,玩一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之中,减少陌生感,能更好的迎接接下来的入园。
3、有意识地在话语上做好引导
妈妈们切忌在和孩子沟通时,说这样的话: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吃饭这么磨蹭,我要告诉你们老师!周六日时跟孩子欢呼:耶,不用去幼儿园喽。
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就在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去幼儿园并不开心,不听话的孩子才要去。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是妈妈们常犯的错误。
那么,第4点的做法,偏重于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4、利用亲子共读的机会,在孩子的内心播下逆商的种子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表达,父母们也不知道孩子碰到的是什么问题,这时候只能靠猜来引导孩子,但这种“盲人摸象”往往效果并不好,这也让很多妈妈们十分困惑,为什么我给孩子解释了、安抚了、引导了,还是没有效果呢?
那么,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孩子会表达,二是教孩子学会面对。
直接教效果并不好,我们常常发现,教孩子碰到欺负你的人时,你要会保护自己,会跑开,会去找老师,结果发现再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还是只会呆站在原地哭。
我们要利用亲子共读来解决这二个问题,让故事来把我们想讲的道理,告诉孩子。
讲道理孩子吸收不了,但如果用故事来引导,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孩子的特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实际上,把问题变成培养习惯与能力的机会,这是聪明妈妈的做法,有碰到什么问题,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