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万到6000亿:“华尔街之王”苏世民的经验与教训|创业者必读

播出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同步学习强国APP

首播: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

10月31日  周日12:17

重播:中国教育电视台三频道 

11月6日  周六 18:55

北京科复时代集团创始人,CEO李侃

在《总裁读书会》发表演讲

本期推荐人:李侃

北京科复时代集团创始人,CEO,赛富雨林产业成长基金管理合伙人。

曾在教育部国际合作司任职,并做为当时最年轻的外交官派驻旧金山领事馆教育组。曾担任TCL汤姆逊CEO助理,全球人力资源总监,TCL电池总经理 ,TCL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等职。

投资代表作:胜宏科技,博创联动,小鹏汽车,丰巢科技,优必选,多维度等。

他被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私募界的巴菲特”“美国房东”。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全球私募巨头。他就是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苏世民。这一次苏世民将自己一生的投资管理智慧、几十年来追求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凝结于《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

本周李侃做客《总裁读书会》栏目为大家领读《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关于这位顶级成功人士,也许听听他的故事和感悟,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下是李侃的精彩演讲:

总裁读书会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科复时代集团的CEO李侃。今天由我来领读《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是一部投资、管理类图书,也是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苏世民以独树一帜的投资原则和管理原则,带领着黑石集团一步步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和房地产投资公司的巨头。他将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这部书中。没有高深的概念和理论,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但是这本书中深藏的精妙而深厚的投资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

苏世民是黑石集团的创始人,也就是世界最大的私募投资机构、另类投资管理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黑石集团管理着接近6000亿美金的资产,市值高达852亿美金,《财富》杂志曾经称苏世民为新的“华尔街之王”。

“ 成功绝非易事,一路走来,我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挫折坎坷。我对自己如何取得卓越成就、发挥影响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将其中重要的见解分享在了《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中,希望这本书能够给那些希望提升个人影响力、实现自我价值,或是志在建立具有独特文化的非凡组织机构的人士以启迪。”

今天,我想尝试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诠释一下这本书里面的一些精彩的片段。

如果说成长是个人、家庭、公司、组织、社会甚至国家的核心的永恒主题,那么伴随成长的往往是成长之痛,而非成长之乐。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更加如此,从0~1的这一步往往是破茧成蝶的转化,是一次一次生命的重生,而且是伴随着痛苦的心酸和眼泪。

尼采曾经说过,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往往会激发他才华横溢的潜能。

黑石成立于1985年,两位创始人分别投入20万美金起家,直到今天成长为一家管理6000亿美金,年复合收益率超过了30%的创造奇迹的华尔街之王。创始人苏世民花了两年的时间全职写了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大作。

书名的原文是“What It Takes :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直译为中文是“追寻卓越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本关于黑石创业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忧虑、关于失败、关于成长和向卓越攀登的过程中的成长之痛的故事,它可以陪伴、点燃创业者的灵魂,它也可以去激励我们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成就,攀登那些看似不可能攀登的高峰。

01

苏世民与黑石

1985年,两位踌躇满志的明星创业者各自投入20万美金,计划去开启一个令人兴奋的辉煌旅程。

一位是年近60岁的前美国联邦政府的正部级干部,刚刚从华尔街大投行董事长的岗位上退休,另外一位是年轻的不到40岁的志得意满的投行明星。二人在创业之后的第一次募集基金的过程之中,就遭到了当头棒喝。

两个人兴冲冲地发了400个邀请卡,打了无数通电话,满心以为资金会像过去一样很快涌入到他们的账户,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了6个月的时间,他们居然没有募集到1美金,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受尽了以前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和好朋友的白眼和冷遇,公司一度陷入了困境。

1987年,两个人决定要做一个有规模的基金。为了募资他们从纽约跑到波士顿找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捐赠办公室,约好了下午3点,结果到了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吃了闭门羹,还没有等到他们到,人家办公室的人就提前下班走了,他们俩不得不非常沮丧地冒着大雨去找出租车回到纽约,但这个时候没有出租车,他们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

苏世民拿出了20美金,挥舞着这20美金成功地说服了其他乘客合乘一辆出租车。苏世明后来在书中自嘲说,这是我近期以来谈成的第一笔买卖,过去的6个月一笔买卖也没有谈成。在此后的很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能够成功地募集到他们曾经以为非常容易就可以募集到的资金。

从0~1的创业过程是所有的商业活动中最困难的选择,通常来说只有疯子和斗士才敢于尝试,并且同时只有具备勇气、理想、超强执行力的战士、智者、强者才能够完成生存、发展、超越,甚至走向卓越。

无论出身、学历、颜值、身份,只要开始创业,就会带给你完整的充满痛苦的历练套餐,一样都不会差。创业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照单全收。

北京科复时代集团创始人、CEO李侃与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车汉澍

书中并没有罗列太多的他关于成功募资的辉煌案例,而是着眼于那些让他受益终生却也终身难忘的教训。书中也大胆坦诚地讲述了他职业人生最大的经验教训:由于他对契约精神的执念,而亲手错过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的机会。

拉里·芬克执掌着黑石的金融管理公司,他们确定好当时的股权比例之后,苏世明就放手让拉里去独当一面。当这块业务在拉里的带领之下飞速发展的时候,拉里提出自己和团队需要更多的股份,但苏世民婉言拒绝了,他的拒绝直接导致了黑石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分道扬镳。

黑石金融公司未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Black Rock,也就是黑岩。黑岩管理了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几万亿美金的全球资产。他在书中说,大胆想象一下,如果黑石和黑岩仍然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将是一番怎样气势恢宏的画面呢?这是他人生中职业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没有之一。

苏世民说,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可以开阔人的思想。如果你能够正确的引导这一情绪的话,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式之下的负面的风险,并采取积极采取规避这些风险的措施。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之中,他充分运用了以上的所学、所思、所想,不断地提升黑石的组织能力和竞争力。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谈论失败,分析问题的所在,你就会从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做很多逆人性的操作。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家犯了错误,因为最简单的方式方法就是轻松地找一个第三者把责任推出去。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错误,把问题找到自己身上,你才能够真正的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迅速进行调整,才能够找到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成功法则。

在我的公司科复时代,我们制定了一个成功公式,这个成功公式是由三个核心的变量组成。

第一,深刻的体会感受痛苦。

第二,凡是自我归因,从自身的自身的问题来找到问题的所在,什么是最根源的问题所在。

第三,迅速自我调整,然后加倍的努力。

这三条在非常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我们深刻读过这本书之后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坚定地相信改变世界最短的路径就是改变自己,虽然这往往是最困难的一条路。

03

关于创业的三个基本测试

苏世民在这本书里面讲过,如果要想创业,你必须通过三个非常基本的测试。

第一,设想必须足够的宏大。

第二,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上只有你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时机必须是正确的。

1、设想必须足够的宏大

做大事跟做小事的难易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要选择值得让你付出这么多努力,跟你的努力能够相匹配的那些振奋人心的大目标。

黑石在募集第一支基金的时候,当时两位创始人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彼得森说我们可以轻松快速地募集一只小的5000万美金的基金,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地推进我们的业务。

但是苏世民坚持说我一定要去募集10亿美金的大基金,为什么呢?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说我如果是募集5000万美金的基金的话,我也要找10个每人能出500万美金的投资者,这样的过程也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但是如果我决定去募集10亿美金的基金,我不过也就是要找10个可以给我出1亿美金的投资者,难度其实是一样的。

结果苏世民获得了这场辩论的胜利,他们决定挑战10亿美金的难关。

这就是创业者追求卓越的思维,永不言弃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提升自己的挑战高度,把自己的企业目标定得越来越高的一个典型案例。

后来苏世民开始用大量精力来打磨自己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打动那些可以一次出1亿美金的大金主投资者呢?在经历过一次一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成功地敲开了保诚集团的大门。

保诚集团非常痛快地签出了1亿美金的支票,从保诚集团开始,日新证券跟投1亿美金,然后通用电器跟投1亿美金,直到成功募集到10亿美金的所有资金,这样神奇的一个涟漪效应就发生了。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做好一件小事是很不容易的,做好一件大事更是难上加难。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境想要做直接就做一件大事应该怎么办呢?书中讲到,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那些你无法预测的那些罕见的机会。抓住这样的契机的一个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必须时刻保持开放的思维、高度的警觉和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愿意接受对自己的重大的变革。

创立和经营小企业的难度跟大企业基本是相差无几的。一个企业的创立,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会经受相同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筹集资金并找到合适的人才难度也同样非常大。在同样的压力跟挑战面前,你唯一创业成功的办法就是全身心投入,不做任何的保留。

假设我们自己在创业的时候想这么一个问题,做大事实在是太难了,我干脆做点简单的小事,比如说开一个饭馆,这事足够小吧?可是开一个小饭馆真的就这么容易吗?你可以每天4:00起来去新发地去买蔬菜吗?你可以日复一日地淹没在充满着油烟的厨房里面吗?你可以在晚上12点终于打烊之后,送走最后一批客人,然后继续拖着疲惫的身体再去打扫卫生吗?同样第二天早上你4:00还要再起床再去买菜,你可以吗?即使你说我可以坚持,我可以吃这么多的苦,但是即使你做到了以上所有的挑战,但是你的饭馆在开到第一年的时候,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有50%的概率你会倒闭,所以结论是创业根本没有简单这个选项。

2、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

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永远是自己的话题。

如果你能发现对方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越是困难,越是复杂,越是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的价值也就越大。为人人避之不及的复杂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竞争最小机会最大的创业成功的领域。

往往来说我们做一个创业公司的时候,出发点都会基于我们自身的优势是什么,我自身的能力是什么,我的资源是什么,然后拼尽全力的去打造一款自己觉得最好的产品,然后拼命地推销给你的客户,告诉他我们的产品有多么好,并且希望他们能够痛快买单。

然而,这样的尝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好的打磨产品的思路,是要先学会倾听市场的声音,认准客户内心的声音,并加以正确解读,追寻各利益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和它的共同增量的价值所在,最后才有可能打磨出受人欢迎的产品和服务。

苏世民在刚进耶鲁的时候,他非常想在短时间之内成为耶鲁校园里面的明星。但是对于耶鲁这样的名校而言,想要成为校园的明星其实是困难时很大的。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像骷髅会一样有名且受学生们欢迎、追捧的校园组织。

苏世民曾经是这个学校里面打破跳高纪录的跳高健将,但是他并没有去组织一个运动型组织。他深刻地理解到刚刚进大学的耶鲁男生们最大的痛点和诉求是什么——他们非常希望能够跟美丽的女孩子,美丽的芭蕾舞的演员们一起交流,然后成为好朋友。

于是他组建了达文波特芭蕾舞协会,并邀请了当时非常有名的七姐妹女子学院来舞蹈节演出,把舞蹈演员、评论家、观众等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大家产生了良好的互动。

这样一来,苏世民立即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校园明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追捧。但是苏世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想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是他以及他在这本书里面展现的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一点,就是永远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再高一点,直到达到尽可能高的最高点。

于是他就想我既然能够把七姐妹都邀请到耶鲁,那我为什么不去纽约邀请全球最负盛名的纽约芭蕾舞团来到耶鲁表演呢?虽然我没有预算,虽然我没有钱,虽然我也并不认识里面的组织领导,但是我可以创造一个让他们能够来耶鲁表演的动力,可不可以?

所以他就大胆地跑到了纽约跟纽约芭蕾舞团的领导说,虽然我没有钱,但是你能不能到我们的学校来表演?因为耶鲁的同学们未来都会成为你芭蕾舞团的忠实粉丝,甚至是未来你的赞助商,这样可以吗?然后纽约芭蕾舞剧团居然被他说服了。

纽约芭蕾舞团来到了耶鲁,并且演出了当时最负盛名的《胡桃夹子》,这次苏世明是真正的名声大噪,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校园的明星,而且是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优秀明星。

我们常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有志者,事竟成。

3、时机必须是正确的

对于创业公司和投资者来说,在行业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进入赛道,甚至安全上岸,退出 IPO或者是被上市公司收购,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时间点的选择。天时不对,再多的努力其实都是无用功。

还记得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O2O的风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凡是业务,都谈共享,凡是创新,必谈O2O。当时大家在开一个玩笑,但是也是真实发生的玩笑,一个腾讯的年轻的产品经理加一个年轻的百度的技术经理,再加一个阿里的地推经理,三个人写一个PPT,就可以非常轻松地从投资人手中拿到成百上千万的资金,然后再开始懵懵懂懂的地边摸索边创业。最后经历过市场的洗礼之后,大部分的企业都倒掉了,很多的创业者回到了大公司继续去打工,当时的市场是一片狼藉。

03

我们永远无法挣到

自己认知水平之外的钱

顶部永远是最危险的,这本书中关于识别市场的顶部,给了三个简单的规则。

第一,市场的顶部其实相对容易识别,当买家都变得非常自信甚至自负,坚信这次的牛市与众不同。

比如说当股市处于牛市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出现了非常多的股神,每个人都积极大胆地给你推荐股票,而且都会告诉你这次的牛市会持续很长的时间,牛市将永不会落幕。

第二,市场永远充斥过多的相对廉价的债务资本,然后各种机构、个人都会鼓励你大胆地去借债,大胆地去投资,不要担心风险。

第三,当市场触顶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仿佛在说自己赚到大钱的人越来越多。

三个指标供大家参考,这就是市场快要见顶的非常明显的三个标志。

但是很遗憾,在我们的经验里面,大部分的创业者跟投资者在实操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过多地思考行业的周期,而是基于自身的需求,随时随性地进入市场,特别是喜欢追逐当下的热点盲目地跟风,比如说到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去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去投锂电池、半导体、汽车、智能制造。

但是大家没有想到那些在现在的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的优秀的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其实是在5年、8年甚至10年以前就开始认真地做了布局,而现在进入的投资者也许就是在追高,而且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非常高风险的高地。如果接下来市场产生了一系列的波动,很多的投资机构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洗牌出局。

我们创业者都非常清楚,我们永远无法挣到自己认知水平之外的钱,投资者也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要有勇气去打破边界,进军自己本无权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如果失败了就摇摇头,跌倒了就重新再爬起来,从自己愚蠢的教训中去吸取宝贵的经验,仅仅凭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力,你就可以让世界对你做出让步,把你想要的东西都给你。

在创业公司成长的过程之中,创业者和团队总是在不断地重复从0~1的创造性工作,这样的工作往往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也是充满着极高的失败率的。团队将不断承受极大的心理、生理和资源的挑战,处处捉襟见肘还要与竞争对手进行残酷的PK竞争,特别是要跟巨头上市公司进行同类竞争。这像极了去年获得奥斯卡奖的最佳纪录片的《徒手攀岩》中的勇士,稍不留神就会葬身谷底。而只有坚强的意志,充分的准备,以及对以市场为中心反复打磨的精品产品,才能帮助企业破茧成蝶,获得成功。而正如上文讲到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言败的精神、跌倒后继续爬起来的勇气是创业者成功的必备神器。

04

坚持招聘“10”分人才

开辟一个新的业务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为投资人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回报的潜力,否则这事不值得做。刚才我们在做大事跟做小事的这个问题里面,已经非常清晰的解释了理由。

第二,必须要有可能通过这个业务为公司的智力资本得到极大的提升,提升公司的智力资本和组织能力。

第三,必须有一个10分的满分人才来做这个业务的负责人。那么什么是10分的人才呢?

苏世民是这么认为的,8分的人才是任务的执行者,9分人才非常擅长执行,同时可以制定一流的策略。

10分的人才从来无需得到上级的指令,他自己能够非常主动地发现商机,同时能够组织各种资源把这个业务做到成功推向市场,并且在市场里面建立一定的行业地位,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增长的收益,这样的人才叫10分的人才。

这三个看似非常平常的条件,却是我所看到的尤其是初创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新开辟一个新业务的过程之中,要求最高的三个条件。

创业公司由于刚开始的时候捉襟见肘,缺兵少粮缺钱,所以很难能够吸引到市场上已经被证明的10分人才,甚至是9分的人才。那么如何破局呢?这就要求我们创始人首先你自己就必须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10分的人才,否则公司无法破局上升到下一个高度。

一个创业公司虽然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创始人的能力要求是非常多非常高的,你必须同时要有精准的战略的制定能力,要有建立团队的能力,要有管理能力,要有研发的能力,要有供应链的能力,要有打磨产品的能力,要有能够做PR的能力,要有能够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能够把产品卖出去并回款的能力。因为回款才是真正的创业公司的生命线,这件事情至关重要而又特别困难。

我们认为的人才通常来说与颜值、级别、年龄、学历、血型、星座、家庭出身、性格类型等等基本都无关。那么什么是优秀人才的特质呢?我觉得是有事业心、成功的经验、良好的认知水平,痛恨失败,渴望成功,喜欢阅读,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等特质才是所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种能在痛苦中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提升,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认知的瓶颈,同时善于高质量地学习,并能够巧妙地运用企业捉襟见肘的各种资源,能够有创意地打造商业盈利闭环,能够吃苦耐劳的那些优秀的人才。

说白了就是创业公司苦苦寻找的是胸怀大志,能接受刚开始的低基本工资,能够吃苦,没有条件还能创造条件完成任务的战士。这样的人当然非常难得的,但是想想创业要面对的这么多的挑战,想创业的朋友们要自我来衡量一下,你们能吃这么多苦吗?能具备这么多优秀的特质吗?能做这么多看起来是逆人性的,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回答的问题。

05

募资是企业的生命线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募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无外乎有两种,第一种是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第二种是如何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钱包里。而创业公司就是要在短时间之内同时把以上的两项工作都要完成,可见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募资是创业的生命线。一个小小的团队要凭一个PPT,一个非常小规模的产品的试运营,就去找一帮非常精明且充满着经验的见过无数多的优秀人才的投资者去要成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现金。募资对于创业团队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这个书也进一步给投资者给创业者们提出来几个建议。

首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书中也提到金融界有一种说法,时间会成为所有交易的负面影响,你等待的时间越长久,你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

黑石在募集第一支10亿美金基之后忽然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1987年9月,美国的股市在当月创下了历史新高,资本市场是一片繁荣,大家都信心爆棚,但是苏世明非常敏锐的嗅觉让他感受到了资本市场隐藏的风暴,于是他给整个团队下了一个死命令,无论是不是能够募集齐这10亿美金,必须在10月份关闭基金,拿到所有能够拿到的钱。团队加班加点拼搏战斗,到了10月中旬把基金全部关闭,把钱全部都收到了自己的账上。

1987年10月19号,一次巨大的股灾来临,资本市场一片哀鸿,所有的投资者在兑付在出资的过程之中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如果不是苏世民当时及时把这个工作完成,再拖两周的时间,就将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投资者们其实一直也都在市场上寻找最好的投资,你越是能够降低投资者的决策的难度、压力,每个人获得的收益就越大,他就越容易做出能够投资你的决策。

如何能让投资者做轻松而快速的决策呢?比如说有的投资者就喜欢小体量、低风险的决策,又比如你是否真正地研究过你对面的投资者通常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他们内心最喜欢什么样的项目,他最讨厌什么样的项目,最担心什么风险?这些都是需要创业者在见一个投资者之前就做好的功课,当把这些功课做得非常细,做得非常好,你的募资难度降低了很多。

第三,所有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他们自己的问题,却忽略了想要解决自己的困难,最好的办法是解决你的客户的困难。

黑石集团在募第一支基金的时候,在美国本土的进展非常缓慢,日本日新证券的加入一下子打开了局面。碰巧当时日新证券非常希望有一个渠道能帮助他们把多余的在日本市场上赚到的日元投入到美国的资本市场中,黑石集团巧妙地运用了日新证券与野村证券的竞争关系解决了这个难题。

苏世民说,你其实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你也可以做成你想做成的任何事。

我们自己在募集基金的过程中,也碰到了黑石刚起步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到底是做小基金还是做大基金。

我们自己内部在讨论的时候定的目标非常高,当时我们的合伙人就提出来了说这个数字太高了,全中国可能不到10家基金可以在一个年度里面募集这么多的资金,你凭什么可以确定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知道我们需要这个数字的资金,才可能完成我们2021年的既定的投资的战略目标。

当然,我也知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既定每年上一个大的台阶,那我们就要坚定地、以终为始地去朝这个目标前进。道理很简单,就像苏世民算的账一样,既然都是同样困难,为什么我们不去逼迫自己去做最困难而正确的选择呢?

好的,我的演讲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编辑:姚娅婕

本周,北京科复时代集团创始人,CEO李侃为我们分享了《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内容十分精彩,令人获益匪浅。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车汉澍也来到了节目现场,更多内容请锁定节目,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