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命中注定的对手,并驾齐驱的岁月,天王年代的终局陈词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四大天王终究已经成为历史。
皱纹早已爬上他们的面庞,昔日的青春年华只恍若一梦。
他们亦已很久没有开口唱歌,即便心血来潮,偶发单曲,也只为满足歌迷渴盼。
刚刚过去的大湾区中秋晚会,不再有四大天王哪怕其中一人的露面。
也说明,这个年代已不再需要他们跃马争雄。
而那些从一开始就跟随他们的歌迷,大多数亦已华发渐生。
究竟还有几多热血?
「他们是命中注定的对手」
1981年,以刘德华考进第十期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为标志,天王年代拉开序幕。
三年后,张学友凭一首《大地恩情》夺得业余歌唱比赛冠军,被唱片业巨头宝丽金收入帐下。
这一年的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开始改制,分为艺员、舞蹈艺员和司仪招募,而经由朋友报名,19岁郭富城被「千里挑一」进了舞蹈培训班。
18岁的黎明正在英国的寄宿学校念书,因外出租房导致鼻子过敏。
1985年,张学友和刘德华前后相差一个月左右时间,发行了个人的首张专辑。回到香港的黎明,跑去参加了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歌唱比赛,拿了冠军但无人问津,一年后,黎明瞄准了无线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拿了季军,如愿和华星唱片签约,进而坐起了冷板凳。
1987年,郭富城转入改制结束的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开始了龙套生涯。
1990年,黎明和郭富城也于同年度发行首张专辑。
1992年,四王列位。
但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重申,张学友第一张、第二张专辑销量均破四白金,黎明第二张专辑拿到1991年IFPI最高销量冠军奖,郭富城连续三张普通话专辑过百万,1992年旧歌精选和首张粤语专辑均破四白金,刘德华1992年《爱的空间》销量破四白金。
这就是当年销量的天花板,其他任何候补天王、天王杀手及终结者都不可逾越。
「所以四大天王,是来自市场的选择。
其他人亦不够资格成为他们的对手。」
「没有四大之首,也没有垫底之王」
不讳言,以早期唱功而论,张学友拥有碾压级的实力。
郭富城唱法平直、黎明声音易颤易飘、刘德华嗓音偏干涩,而张学友无论是咬字、共鸣还是天赋和技巧皆无懈可击。
但刘德华有十年影坛成绩做底,加上不断打磨之后渐入佳境。郭富城以颜值、人气与独步乐坛的舞步爆红全亚洲,令他无可取代。黎明身量颇高,亦以深情形象俘获众多歌迷。进入竞争中期后,三人的唱功能力也迅速突破并稳定下来,与学友之间纵有差距,但亦非遥不可及。
而以流行乐坛而论,风格本就百花齐放,不可一概而论,唱功只是一个基础因素。
另一个问题,是在乐坛封王之后,四人的竞逐开始扩展到了电影和广告代言等领域。论及单项成绩和影响力虽有差异,但四个人都在努力向上,极力去补齐自己的短板。而就综合咖位而言,皆是华语娱乐圈的顶级之选,并没有谁有完全压倒其他人的实力。
1996年宣布息影的张学友,去做了《雪狼湖》,至今日更是「整个亚洲」演唱会场次最多的歌手。
郭富城在1998年登临乐坛巅峰,于新世纪后转攻影坛,「已上巅峰」。
黎明在九十年代的歌坛之外,「文艺电影路线」尤其成功,更被媒体封“文艺小生”。
刘德华一直在高人气路线上行进,今日与郭富城在影坛「双王再会」。
虽然张学友和黎明已经几乎彻底淡出影坛。
剩下郭富城和刘德华,还继续在电影上提交答卷。
他们每部作品的口碑,与突破性的票房,都还在为「天王」之名增色。
「除了年龄大小和出道先后,其实他们并没有首末排序。」
「天王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个世界,对手也可以是朋友。
张学友曾在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拉着另外三大天王共唱《朋友》,也说过郭富城是四个人当中进步最大的一个,他觉得媒体太过让四个人对立起来比较,甚至到了让人感到别扭的地步。
郭富城初返港发展时,应主持人要求通过电台呼叫最好的朋友,他选的是刘德华,而前一晚还在熬夜拍戏的刘德华也在半小时内出现在了现场。他说过学友的歌声很漂亮、刘德华特别努力,说黎明个子很高、也非常帅。
黎明说过郭富城和刘德华都比自己帅。而有主持人发问,如果以拍档、哥哥和弟弟角色,该如何以三大天王对位,他说刘德华适合做生意拍档,学友适合做哥哥,而郭富城性格太活跃,不像哥哥,但即使做弟弟也会很难照顾。
刘德华坦承张学友唱歌比自己强很多,说自己过去没放下架子或者没有合适的机缘去找学友讨教,不然也不需要在唱歌这方面摸索那么久。他说在未来想和郭富城合作一部电影,也说过虽然歌迷之间对立,但自己和黎明之间不应该有任何心结。
这些话其实都是肺腑之言,竞争不可回避,但并不需要通过诋毁他人去证明自己。
「其实很多事情都很无谓,尤其是粉丝战争」。
「天王年代的粉丝战争」
这场「战争」从1992年开始,已经延续了差不多三十年。
几乎一刻未停。
从互相取浑名,到质疑奖项销量成绩,再到人身攻击甚至祸及家人。
而四大天王的巅峰直若神话一般,但也接收和遭受了最多的非议和不实谣言,而若非是四人心理素质足够强大,早就不堪其扰,甚至崩溃。
这其中当然也有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但人性的无知和争胜所带来的粉丝卑劣表现是其中主流。
有些人是这样的逻辑,但凡说别人不错,就自动归类为吹,进而若没有谈到自己偶像则归类为黑。甚至干涉写文走向,譬如你如果谈到天王不谈他偶像,就是黑踩,如果谈到他偶像而没有认为他偶像第一,对不起这也是黑踩。
所以谈或者不谈,都需要以他们的视角为中心和标杆,不然就是吹捧和黑踩。
某些粉丝的世界就是如此,掩耳盗铃、指鹿为马、自欺欺人以及恶意攻击,是他们的四大「标签」。
甚至还有「无间行者」。
其实说到底,这是一种病态,病态到无法认清事实、也失去鉴赏力的程度,他们分不清好和不好,也不知道这些表象背后的原因,只知道一件事,「我喜欢的一定是好的,我不喜欢的一定是不好的」。
其实每个人的喜好都应该得到尊重。
但喜欢的同时,肆意攻击他人,尤其在明星公开账号评论区的叫嚣,就更不正常。
「粉丝战争,也是天王标签的一部分。」
他们成名前,都经历了蛰伏时期。
坐过冷板凳、跑过龙套,给别人配戏伴舞。
在成名后,也都遭遇过事业低谷。
但回溯去看,璀璨群星,却终无一人能比横跨歌影的他们更加耀眼。
他们留下来的歌影作品,极具厚度。
有好歌无数,可逐一品评。
以电影而论,刘德华偏商业娱乐、张学友偏大气深沉、郭富城杂糅多变,黎明则内敛文艺。
昔年他们垄断了香港唱片销量前四名。
今天的香港电影,也几乎将唯「双王」独大。
所有成绩,都经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来。
这就是天王年代的终局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