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313】天天读经典:道千乘之国(图:华灯初上北京路)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真不知道能不能继续读下去了,唉!我发现,我读书不多,但是想法真的很多,还好觉着不错,总想指指点点的,真的有点“刺儿头”的感觉......先不细说了,先读经: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篇》
道,有的写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指治理的意思;
千乘(sheng四声)之国,就是拥有一千架战车的国家,每乘有战车一辆,由4匹马拉着,车上有甲士3人,车下有步兵72人,后勤人员25人,总计100人。据说在孔子那个时代,千乘之国已不算大国。
人,在古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民众,(据说)狭义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人”与“民”相对而言,所以通常认为“人”是狭义的人,指士大夫以上“当官的”,“民”则指普通老百姓。
所以通常的解释就是:“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处理国家大事要兢兢业业、言而有信,节约政务开资并且爱护官吏幕僚,要让老百姓按照农时适时劳作。’”
我又好觉着不错了,我在想,孔子他老人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如果是对着一个千乘之国的国君说这番话还可以理解,如果不然呢?对着国君他是在教统治者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领地,对着其他人呢?他就是在讲道理,拿如何治理一个千乘之国来讲道理,他意欲何为?再说了,治理千乘之国需这样,那么治理再小的国、更大的国就不需要这样了吗?
所以我觉得,战车应该属于当时的“装甲部队”,除了战车之外,应该还有其它的兵种;仅装甲部队就有10万人,在当时来说(诸侯国肯定不能等同于现在的“国”的概念)应该算是大国了,起码不会是个小国。
所以我觉得,“道千乘之国”,可以理解为“至千乘之国之道”,也就是要把自己的领地、小国治理好,发展成千乘之国,应该......,这样的话对小国的国君说没有问题,给弟子们传道授业也没有问题。
治理千乘之国我们没有机会,但是把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还是可以的。所以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把事业做大做好,就要严谨认真地处事,重信履诺;节约开资,调动好骨干人员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让下属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经典为什么是经典?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才堪称为经典。而我读经典不多,却动不动“我觉得”“我认为”......有时候仔细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质疑的不是原文,而是后人对原文的解释,一万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经典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应该是不管什么时代,都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智慧;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想到此,我又有些释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