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留得残荷听雨声
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世人誉为“花中君子”。夏荷郁郁葱葱,清香沁人。而秋荷呢?快到中秋了,终于有空到南湖看那些即将枯萎的残荷。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去看过残荷,觉得“残荷”俩字透着萧瑟、泛着凄清。友说,雨中的残荷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和凄美。今天,天公作美下雨了。于是乎,我决定到南湖打卡,去聆听雨打残荷的声音。
秋水长天,花残荷枯,应该让人有一种残败之感,但有了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会不会变得充满生机而别有一番情趣呢?迎着秋风,沐着秋雨,沿着小路来到湖边。远远望去,南湖笼罩在朦朦胧胧的轻纱里,一湖碧水,随风泛起秋的涟漪,昔日浓郁的荷香渐渐淡了,若有似无地随摇曳的柳枝轻轻飘去。“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娜去哪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去哪了?
一对年轻的夫妻领着孩子从我身边走过,没有回眸;两个相互搀扶的老两口与我擦肩而过,没有止步;来来去去匆匆行走的行人,都不曾向湖以及残荷投去经意的一瞥。显然,残荷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我不由得生出一丝怜惜之情,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有人说,“留得残荷听雨声”很悲壮,有一种残缺忧伤的味道;有人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意味着对美好未来憧憬的终结;也有人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对幸福往事的追忆。在我心里,残荷是生命的记录和延伸,如诗如画。
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残叶,曾经碧绿如玉、圆如盘子、婀娜多姿,而今不再错落有致。干枯的叶子被无情的秋雨打湿,有的卷曲着身子,有的搭拉着脑袋,有的直接躺在水里。那昔日霸道的绿裙子,不再靓丽多姿,荷叶枯萎了,仍不凋零。这些残叶在我眼里不仅多了一份沧桑,多了一份残缺,更多了一份宁静和纯朴,似一幅的巨幅素描,更像国画中的泼墨写意,浓妆淡抹总相宜。
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残茎,犹如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贵妇,时光的烙印雕刻在她们的身上,有的被拦腰折断插入水中污泥,有的则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寒风中轻轻摇荡,用细长手臂高举莲蓬。她们以不同姿态,浸泡在雨水里,但每个人都守住自己的根,守住自己不朽的风骨,守住自己永不泯灭的信念。赋予来年新的希望、新的生命。
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残花,让人回想起这荷塘曾有过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一个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宛如一支支诗人的玉笔,直指蓝天。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像极了十八的少女,在绿叶之间悄悄地探出一张张羞红了的脸蛋,亭亭玉立,微风多处,她的舞姿如此轻盈曼妙,引来蜻蜓久久停留,招来蝶儿翩翩起舞。让我不得不想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一群采莲女唱着优美的渔歌,戏水划舟,笑声惊动那一塘沉思的莲子。而多少痴情男女,羡慕耳鬓厮磨的并蒂莲,在花前留影,期待今生今世永结同心!如今,花瓣落尽,枯败与凄清早隐去了往日的繁华与热闹,冷寂的池塘里仅有几尾小鱼,仍留恋地穿梭于她们之间,不离不弃。或许,花开不语,花谢不伤,才是一种真正坦然超脱的境界吧?
滴滴答答的雨声,敲打着残叶、残茎、残花和莲蓬,我仿佛听到了诗人李商隐笔下敲落的晚唐雨,一直缠缠绵绵下到今天,“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残荷之美,美在凄楚、美在婉约、美在纯洁、美在孤独可爱、美在人们希望……
此文发表在《鹅凰文苑》2021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