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组成药物功能主治

(一)人参

人参的入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6年~公元前32年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急就章》就有本药的记载在出土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已作为常用中药使用。《神农本草经》中人参列为上品,载其“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载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药性论》谓其“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海药本草》载其“味甘,微温。主腹腰,消食,补养藏腑,益气,安神,止呕逆,平脉下痰,止烦躁,变酸水”。《日华子本草》谓其“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本草蒙筌》明确指出“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增加其功效“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张元素对人参功效总结:“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还指出其可“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缪希雍在《本草经疏》谓人参治“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完谷不化,下利清水,中风失音,产后气喘,小儿慢惊,吐泻不止,痘后气虚,溃疡长肉”等证。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言人参“大补肺中之气,泻火益土,生金明目”;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载其治“虚咳喘,心腹寒痛,伤寒,瘟疫”、“痘科险证,外科阴毒”。在配伍方面,《新修本草》载有“茯苓为之使,恶溲疏,反藜芦”。依据历代本草对人参的认识和现代应用,目前认为,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定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人参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故治主虚火旺宜生用,洽脾虚肺怯宜熟用,故四君子汤方中应熟用。人参大补肺脾元气,其性主气,凡脏腑之有气者皆能补之,故作为治疗脾气虚证之基础方,四君子汤以人参为君药。

(二)白术

早在《尔雅》就有“术,山蓟”的记载,这是关于白术的最早记载,但当时暂无苍术与白术之分。至汉代白术的使用变得普遍,仲景用白术主要具有健脾益气、消痞、利水化饮、祛风除湿、止呕止渴、安胎等功效。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术有赤、白两种”,首次明确苍术、白术之分,但并未对二者的性能进行区别。至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才明确将白术、苍术分开。明代陈嘉谟指出:“术虽一种,补脾燥湿,功用皆同。但白者补性多,且有敛汗之效,苍者治性多,惟专发汗之能。凡入剂中,不可代用。

《神农本草经》将白术称为“术”,列为上品,谓其“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疽。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名医别录》谓之“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唐代《药性论》提出本品“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驻颜去黯”、“止呕逆”,主治“水肿胀满”、“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日华子本草》认为本品“补腰膝”、“治水气、利便……除烦,长肌”,可用于治疗“五劳七伤、冷气腹胀…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等。张元素谓白术具有“除湿益燥、和中补气”之功,具有九大功效:“温中,一也;去脾胃中湿,二也;除胃中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热,六也;治四肢困倦,嗜卧,目不能开,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本草汇言》谓“血虚而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本草经疏》卷谓白术是“安牌胃之神品”;明代李中梓《本草征要》载白术能健脾进食、消谷补中、化胃经痰水、理心下急满、利腰脐血结祛周身湿痹,并指出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湿燥则脾实,脾缓则津生”,强调白术治脾虚更适于脾虚夹湿证。随后《本草求真》谓白术“其性最温“为脾脏第一要药也”,自此明确指出了白术健脾益气之功效。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的创制,具有明确的健脾益气功效,亦是重视了白术的这个功效,为后世推崇。在历代本草和医家对白术认识的基础上,目前认为,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之证。在本方中既可益气健脾以助君药人参健脾益气之力,又能燥湿健脾,使全方健脾祛湿之功增强。【用炒白术】

(三)茯苓

茯苓入药的记载早在《诗经》中已有,《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载其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谓其“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唐代《药性论》谓茯苓“开胃,止呃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又谓其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的作用。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谓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张元素《医学启源》谓茯苓“除湿益燥,利腰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指出其“虽利小便而不走气”之特性;清代陆九芝在《世补斋医书》提出“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证类本草》提出其“有抱根者,名茯神性平,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之功效;《本草纲目》提出“后人治心悸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云:“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本草蒙筌》指出“茯神……志理心经,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除恚怒健忘。赤茯苓人心脾小肠,属已丙丁,泻利专注;白茯苓入膀胱肾肺,属辛壬癸,补益兼能”,再次强调茯苓与茯神的功效区别。目前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四君子汤取茯苓健脾渗湿之功,与白术相使为用,增强全方健脾益气、祛湿之功效。

(四)甘草

甘草出自《神农本草经》历代具有蜜甘、美草、蜜草、国老等异名。甘草在《神农本草》列为上品,谓其“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尷,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谓其“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一百种草”。甄权在《药性论》中指出甘草“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载本品具有“安魂定魄”、“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之功,可用于“惊悸、烦闷、健忘”。李杲谓其“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本草纲目》谓其能“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总结本品“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气温,补三焦之气,而散表寒,人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邪热,入峻剂则缓正气,人润剂则养阴血,能调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故有国老之称,疗诸痈肿疮疡”。自古以来甘草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其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普济方》指出“生甘平,炙甘温纯阳,补血养胃”,《本草纲目》进一步明确指出甘草“补中宜炙用,泻炎宜生用”。目前认为,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为主要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在配伍方面,早在《本草经集注》就指出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四物”。四君子汤中甘草为炙甘草,为佐使之药,既可佐助参术益气健脾之力,又能调和诸药。【用炙甘草】

(0)

相关推荐

  • 中医儿科学——厌食脾胃气虚——异功散——阴阳解析

    异功散--阴阳解析 厌食脾胃气虚证候: 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小儿药证直诀> ...

  • 四君子茶(益气健脾)

    组成:人参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与作用:益气健脾. 制法:①将人参,白术,茯苓等,炙甘草洗净,放入茶盗中:②用沸冲泡15分钟,或用水煎煮,取汁. 饮法:代茶服用. 禁忌:血虚 ...

  • 脾气虚有痰湿?六君子汤来加减

    先来说说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人参大补五脏气,生津安神:白术苦甘温,燥脾祛湿,可让脾气健旺:茯苓甘平,温和地将脾是湿气往下推动: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可补气健脾 而加上二陈汤下行气的 ...

  • 健脾祛湿方健固汤

    健脾祛湿方 健固汤--------温脾益气,化湿止泻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薏苡仁 巴戟天 > 益脾散----温补脾胃,祛风散寒 组成:<人参 茯苓 草果 木香 甘草 陈皮 厚朴 ...

  •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很常见,有的病人服药后病情更加恶化,有些人服了一些药后,出现了不良的反应,都有可能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当你自己去药店购买了一些药,准备服用,你曾想过这些药品之间会有许 ...

  • 近400人,3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干细胞药物能减轻慢性腰痛

    近日,国际干细胞领军企业Mesoblast 公司公布了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腰痛患者中开展的3期临床试验MSB-DR003的详细数据. 结果表明:单次注射Rexlemestrocel-L可为椎间 ...

  • 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5月1日晚,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杨华夏医生和大家分享了患者教育<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01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治疗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无法治愈, ...

  • 浅析抗体偶联药物的理想抗原靶点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可以将细胞毒药物直接运输到癌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合适的抗原靶点.高度特异性的抗体.理想的偶联子和高效的偶联药物的选择是一个成功的ADC药物需要具 ...

  • 【秦伯未】药物配伍总结

    药物配伍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 ...

  • 特发性震颤的药物治疗?

    特发性震颤的药物(西药)治疗: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尔马尔(盐酸阿罗洛尔).金刚烷胺.美托洛尔.索他洛尔.阿替洛尔.肉毒素.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β阻滞剂),阻断心肌的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脏收缩 ...

  • 痛风发作:降尿酸药物何时用,何时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的「帝王将相」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成为当下中青年人群中,酒桌上相互「攀比」的常见代谢性疾病. 研究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 13.3%,痛风为 1.1%.这 ...

  • 注意了,阿奇霉素和这些药物混合使用,可致死

    阿奇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同罗红霉素一样,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传播性疾病.临床上在应用阿奇霉素 ...

  •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哪些?专业中医师详细实用的来分析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哪些?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知道应该是中医爱好者提出来的问题. 因为问题问得既专业,又业余,专业在这些术语问得挺清楚,业余则表现为把几个治法都堆在一起了. 要知道疏肝解郁和活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