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离开我奔向大学,我却快要抑郁了。从共生里抽离,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精神分娩。

今日导读

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是郁金香家长学校一位妈妈的近期心得。儿子在经历了高中三年的抑郁之后,最终顺利考入了大学。新学期,儿子在外地念书,本应该无事一身轻的妈妈,却因为分离焦虑,出现了种种类似于抑郁的症状:情绪低落、无精打采、什么都不想干....

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妈妈,开始了自救之旅。在和几位心理老师的深入探讨之后,她正视了长久困扰自己的问题:因为受伤的内在小孩没有能力陪伴,因此她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儿子身上,长久下来和儿子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习惯性越界,和儿子的离别,让她陷入了焦虑。这场注定的分离,也促使她要学会放手、走向独立,建立自我。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儿子去上大学了,我应该说无事一身轻啊!

可是我乏力、无精打采,瘫在沙发上啥也做不了,手心微烫,皮肤有轻微的灼热感,心慌气短。我这是怎么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美食,美景,好像连把油瓶扶起来的力气都被抽走了,就像是抑郁了一样,难道我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了吗?

怎么办?明明还有好多事要做,好多题要刷,我甚至还用小本子在纸上罗列下来,可是为啥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与其困在原地,不如审视自己,我是成年人了,要学会自救啊!尘世烟雨中,每个人都是远行的旅人,风雨晴空,无处安放寂寞的灵魂。怎么才能安住当下啊?我在心里无数次的问自己?

学会和内在阴影小孩和解

求助p老师,她说是我的内在小孩出了问题,要和原生家庭和解,化解内在小孩的恐惧和压力。回家把《突围原生家庭》又拿出来翻了翻,书上说内心充满恐惧,就会对外形成控制。

p老师说的和书上讲得大体一致,就是将“内心的小孩”比喻成每个人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童年印记,即内心当中由潜意识控制的那一部分。内心的小孩决定了我们的感觉,例如害怕、痛苦、悲伤、愤怒、抑郁、焦虑,以及快乐、幸福和爱意等。

p老师认为,我最需要的是疗愈我自己内心的这个阴影小孩。

怎么疗愈我们的内在阴影小孩呢?需要厘清和父母的关系,只有我们看清了来路,知道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吃过的苦、作过的难、遭过的罪,才能学会好好爱自己。更何况,父母的养育方式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果觉得和孩子交流比较困难,那多半可以回溯到自己和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果当年的自己内心有多么的不被看见,那么也就会理解孩子的锥心之痛。

很有意思的是,书中居然还讲到懒惰有其基因成分:人们除了活动系统之外,还有一套节能系统,可以节省人的能量,避免毫无意义耗空身体。懒惰就属于节能系统里的东西。那么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接纳此刻的自己,和内在阴影小孩和解喽!

提升行动力

交一个益友,犹如读一本好书。有的让人舒心,有的让人变得有趣,有的让人踏实。p老师如此,S老师更让人如沐春风。

和S老师闲话家常,将最近的困惑和盘托出,即使无解,倾诉本身也是疗愈啊。S老师建议我再把伯恩斯疗法的三本书看看,她感觉我恐惧阴影小孩的背后还是灾难化思维或是以偏概全的想法在作祟。

她建议我用书中的分栏法逐一列出这些想法,再逐一核对现实,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心安。末了,S老师悠悠地说,这些道理你比我清楚,道理都明白,却依然过不好,或许还是因为你缺行动力啊。

是啊,我需要思考的是,拖延需要的能量会花费我一天,甚至一个星期,而速战速决需要的能量、时间、精力要少的多。心里渐渐有了方向,我需要改善的还是行动力。

从共生关系里抽离

晚上,我和C老师聊起辅导员最近的工作安排,无意中说到儿子去上大学了,自己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到飞起,C老师噗呲一笑,和我娓娓道来:原来心理学背景颇为深厚的C老师也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

C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近期状态低落,是由于和儿子共生黏连比较严重而出现的分离焦虑导致的,说得我瞠目结舌。

因为长期和儿子共生,他不舒服我就难受,他高兴我就开心。当儿子离开我去上了大学,我共生的对象没了,空虚无助一下全来了,内心的空洞没法填满,就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这样可以不那么焦虑。但有时又无法完全剥离,所以我的状态会在有时懒的像猫,啥也做不了,有时像打了鸡血似的、累的像狗之间来回切换。

一下子被C老师说中心事,我如茅塞顿开。

前两天,我闺蜜开车带我去看儿子,因为她孩子和我儿子在同一个学校,我居然不太想去,支支吾吾地在电话里说了半天,我自己都很疑惑:为什么很怕面对儿子?

回忆起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先生工作比较忙,儿子的吃喝拉撒睡啥都要管。我理所当然地觉得:你的全是我的,你吃饭穿衣,吃什么穿什么都是我的想法决定和安排,你太小很多东西你不清楚,我来安排就好。于是孩子慢慢的接受了我安排的一切,界限模糊,孩子懵懂,我越界已成惯性使然。

我很长时间的qq签名都是“我把自己弄丢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放在孩子这里,自己的需要、期待、想法,不由分说地侵入孩子的领地,自己的情绪无论好坏,肆无忌惮地倾倒给孩子,孩子被迫去承担我的悲喜。

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共生,而我却还不自知。因为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我没有能力陪伴,因此我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目光所及都是孩子,心之所向也是孩子,生活重心都是孩子,孩子苦不堪言,自己也是筋疲力尽。

他高中三年,生病三年,我仿佛经历了人间地狱,仔细想来,还是作茧自缚啊。

高考结束以后四个月,因为生活习惯问题,我对他敢怒不敢言,心想着,他离开我就好了。事实证明,他离开家我并未痊愈。我自己痛的病根还在自己的内在阴影小孩身上。

C老师继续娓娓道来,说在我的潜意识里面亲子关系还是大于夫妻关系。因为我先生比较成熟,有边界意识,所以我只能攀附在儿子身上。另外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对我过于严苛而关爱不足,我长大并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出于补偿心理就和自己的孩子产生共生、黏连的关系,以弥补自己小时候缺失的父爱。

我内在阴影小孩的模式,追根溯源,往往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我不自知却把这样的教养模式复制给了孩子,在我的教育里充满了控制、剥夺,还美其名曰打着爱的名义。

从共生里抽离、建立界限、拥有自己,是一场漫长而辛苦的精神分娩。当下的孩子很勇敢,他头也不回地迈进了大学的校园。分离和告别促使我们两个都要学习更加独立和成熟。分离和告别促使我们两个都要学习更加独立和成熟。学会放手,走向独立,是每个个体一生都在学习和成长的功课。

《少年派》中有句经典台词:“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作为父母,为了真正的爱孩子,要学习放手,把孩子当成是一个跟自己一样独立的生命去尊重,他的人生经验需要他的历练和累积,而非我们的强行灌输,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的路,即便他跌倒,我也要允许他有试错的权利。

C老师如此懂我,是因为前段时间她也经历了一场这样的分离。她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告诉我,距离并不能阻断亲子之间的链接。

那么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

1、互相不是对方的包袱,彼此信任、互相敞开。

2、彼此随时可以连接上,即使失联也不担心什么,一旦重新联系,又能轻松自然地连接上。

3、双方拥有独立的明亮空间,对方也知道空间是什么,不会去粘连和捆绑,将空间还给自己和对方。

4、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样子,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又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彼此的身边。

5、在慢慢拥有了自己之后,继而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即使不认同也会尊重,知道自己是谁,也深知和懂得对方的生命状态。

佛说:“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心中若是装了太多垃圾,哪里还能容得下美好?人生这本书,翻过这一页,才能书写下一页,正如河流有九曲十八弯,想要向前,其实不难,只要学会转弯。

感谢三位老师点拨,在小长假的这一程,倾诉、疗愈,抽丝剥茧,沉淀过往,释怀得失,把不好的扔在风里,把有意义的记在心底。学会和自己和解,及时把心里的杂草除去,重新种上阳光与鲜花,生活才不会荒芜。

- end -

猜你还想看

被抑郁缠上,独自走过了一段漫长又痛苦的日子
我们不是带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过黑暗
95年女学霸写给年轻郁友的一封信
抑郁的儿子两年半未曾开口说话
第三届“无郁中国”抑郁康复论坛温暖落幕
父母不成长改变,保持旧模式,只会导致旧结果
虽然孩子两次复学失败,但我已不再焦虑
一位抑郁孩子母亲7个月的成长经历
拒绝被“名校生”光环裹挟,从抑郁低谷归来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