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该如何应对成绩井喷后的危险与转机?
天下并没有新鲜的事,只有常犯的错。所谓的新现实,只不过是旧历史的重演而已。——题记
随着小威年龄的增长和状态的下滑,女子网坛进入了战乱时代,大满贯得主和世界第一走马灯似得换人,陌生面孔突然得了大满贯,迅即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美丽得如一现的昙花,短暂得又如一瞬的烟花。
而男子网坛现在还被费纳德三人牢牢把控着,他们独霸大满贯,豪夺大师赛。上周,德约在迪拜、纳达尔在阿卡普尔科连夺冠军,巨头们似乎连ATP500这样不太高的赛事也不放过。难怪有人惊呼,巨头们不仅吃了肉,喝了汤,甚至连骨头渣都不留给其他人。
两厢对照,现如今男子网坛和女子网坛的景致,真的差别如云泥,冷暖若冬夏。
如果你喜欢春秋战国,喜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那你就看女子网球就好了。如果你喜欢强盛统一的大汉,崇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那你就看男子网坛就好了。不同历史观、不同价值观的球迷,各看各的,各得其所。
除了看这个或纷争或统一的网坛,球迷们可能还会选一个球员去粉、去追随。热热闹闹的赛事一站又一站地举办,惨烈的厮杀一场又一场地上演。我们看球,我们也看人;我们为某人摇旗呐喊,也为某人扼腕叹息;我们为某人的胜利激动万分,也为某人的失败而心碎落泪。对于网球,对于比赛,我们一直身处其中,一刻也没有分离过。
时代的大潮浩浩荡荡,一直滚滚向前,从不会为谁停留。费纳德三人迟早也会如小威莎娃那样退隐,而年轻一代终究会登上舞台的中央。那么,今日纷乱的女子网坛,会不会成为明日男子网坛的观照?
有人说,现在的蒂姆、西西帕斯、梅德韦杰夫、小兹维列夫这些新生代球员已处于捅破大满贯这层窗户纸的前夜。对于他们来说,首夺大满贯已不是问题,问题是谁将率先打破巨头们的垄断。再往深处想一下,首夺大满贯后该如何避免成为现今WTA的“水货”?在顺利抢班夺权之后,该如何迅即扩大自己的疆域,建立如费纳德那样长盛不衰的王朝?
如果你读不懂当下,就去翻阅一下过去,从过往的历史中或许可以寻得答案。因为纵观人类的历史,天下没有新鲜的事,只有常犯的错。所谓的新现实,只不过是旧历史的重演而已。
那么,对于女子网坛的巴蒂、卡普、大阪、安胖、肯宁,对于男子网坛的蒂姆、西西、总理、紫薇,只要回头翻阅一下历史,就可以找到借鉴,就可以寻得破局之路。
这段值得借鉴的历史就在不远的30多年前,这个值得借鉴的人仍旧闪现在当今的网坛。
你猜的没错,我要说的就是1988年的阿加西。
1988年,是阿加西转为职业球员的第3年。在这一年里,年仅18周岁的阿加西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首次井喷。以下一组数据和事实可以说明,这一年阿加西是多么的疯狂。
1986年的战绩是2战皆负,胜率为0;1987年的战绩是20战10胜,胜率为50%;1988年的战绩是41战33胜,胜率是80.49%,并夺得2个冠军。
1988年2月,阿加西在ATP500的孟菲斯站斩获冠军。3月份,在ATP1000的印第安维尔斯闯入半决赛负于贝克尔,其后又在ATP1000的迈阿密打入第3轮。5月份,在ATP1000的罗马站进入八强,旋即在法网杀入半决赛。7月份,在ATP250的斯图加特站获得冠军。8月份开始,在美网一路击败张德培、康纳斯杀入半决赛,最终负于伦德尔。9月份,在ATP250的洛杉矶战胜麦肯罗后闯入决赛,收获亚军。11月份,参加年终总决赛,收获了1胜2负的战绩。在这一年里,年仅18岁、刚转入职业生涯3年的阿加西来到了世界排名第4的高位。
成绩的猛烈井喷,排名的急剧蹿升,让阿加西瞬间成为了焦点。有极高的赞誉,也有无情的嘲讽;有极度的自信,也有卑微的迷茫;有积极的肯定,也有负面的怀疑。
囿于篇幅的限制,也为了让读者不至于一次读得太累,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梳理阿加西与媒体、球迷、赛事主办方、团队等各方的矛盾与纠葛,并总结阿加西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这些或许可以作为新生代球员的借鉴,也可以帮我们普通球迷看清其中的迷局。
今天要谈的是阿加西与媒体之间发生的矛盾与纠葛,分析一下阿加西在处理时的失败教训,汲取一些成功的经验。
1988年的时候,作为一个还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孩子,阿加西牛仔裤的穿着与胭脂鱼的发型让“体育评论员在这点上大做文章,认为他想要出风头,是在努力改变这项运动”。而阿加西则认为,“自己在尽力保持低调,一直在试图阻止这项运动改变我,他们称我是一个叛逆者,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兴趣当什么叛逆者,我不过是像所有的青少年一样经历着叛逆期。”为进一步解释清楚,阿加西在自传里写道,“心底里,我只不过是想做我自己而已,但是因为我并不完全了解我自己,我想要弄清楚我是谁的尝试是盲目而笨拙的,而且必然也是矛盾的。我现在所做的和我在波利泰尼网球学校所做的事并没有什么不同——挑战权威,寻求自己的位置。我做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现在的我站在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上。”
对于记者来说,他们以为的真实客观就是忠实地记录下采访者说的每一句话。而我们都知道的,说什么话跟前言后语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还与一定的语境有关。从中截取一句话虽然真实无误,但却容易被大众曲解甚至误解,于是被访者不停地再次作出解释,而越解释可能越乱。
阿加西在自传里描述了当时的困惑,“当我说话的时候,记者们总是严格地记下我的每一字每一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阿加西却想对他们说:“等等,这句话不要记,我只是在大声地思考而已。你在问我不了解的领域——我自己。让我好好想一想,组织一下语言,刚刚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但是却没有时间。在阿加西看来,记者们需要的答案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只需要写出几百字有情节的报道,然后他们就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件事了。
我想,阿加西当时的迷茫和困局,现代的网球运动员也同样在遭遇着,差别仅仅或许程度稍好一些而已。如果当时的阿加西成绩稍微差一些,你是不是会联想到现在的克耶高斯?
这样的困局到底应该怎么破?若干年后的阿加西在自传里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就是,在应对媒体的质疑和采访时,宁愿让发布会沉闷乏味一些,也不要试图去营造幽默轻松的气氛;宁愿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也不要对很多事情发表明确的态度。因为,沉闷乏味不会激发别人与你论战的兴趣,也不会伤害到别人;而幽默轻松却容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以为你的幽默没有恶意也没有针对任何人,但别人却很容易用恶意来揣度你的话,并对号入座,说你伤害了自己或别人。发表明确的态度,固然落得一时嘴爽,但其实不管你说什么,总有人会出来反对你,进而上纲上线,再不断引申到其他方面,让你百口难辩。
事实上,现在的网坛巨头们表现也正是如阿加西所言那样,他们在发布会说的那些话简直如外交辞令一般,滴水不漏、中规中矩,虽然在有些人看来很乏味无趣,但最起码很安全,最起码不会引火烧身。不要谈高超的球技、强大的心理了,单单就应对媒体这一点,巨头们的聪明就足够年轻一代好好学习了。
好了,今天暂且就说到这里,明天咱再换一个角度慢慢聊,敬请持续关注。(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