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情研究
(1512)
关于学情研究
上课时间久了,我们大多都会发现,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比如提问,我们的提问面都局限在某几个学生或某一片学生身上,也许还有几个学生,我们从来没有提问过;比如在教室里走动,我们走动的路线总好像有规律可寻,甚至我们停留的位置好像也很是固定;再比如,一学年下来,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叫不齐自己学生的姓名……所有这些,一方面说明了,作为老师我们要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经常的频繁接触,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着我们并不一定全部了解我们的学生。
备课的时候,我们常说要备学情;上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家庭等等。因此,一个教师要想真正做好教育这件事,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应该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了解学情,才能站稳课堂。课堂上,老师要想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把老师的所教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了解学情。这个学情包括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可能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认可程度。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我们只有认真地研究并吃透了学情,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什么是现有发展区,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平时我们说的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实际上也是要研究学情的意思。一切课堂改革,我认为其本质都是从学情出发,去寻找一条适合学生成长、适合老师成长的最近的路径。
只有了解学情,才能管理好、教育好学生。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我们老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的时候,首先就必须了解学情。这个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习惯、身体状况、智力情况等,也包括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教育方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还包括学生思想动态、情绪变化、最近的言行举止等。治病要知道病因,我们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并弄清楚了学生为什么迟到、为什么与老师顶撞、为什么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研究学情,实际上就是医生望闻问切的过程。我们只有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触摸到了学生思想的脉搏,才能使我们的管理和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
了解学情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大约有三种。一是观察法。例如: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二是调查法。例如:通过家访调查家长、通过座谈调查其他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曾经的老师、以及问卷调查等。三是通过书本、网络等学习别人现成的经验,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不同章节知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疑惑以及应对策略。
学情研究实际上包括了解学情和研究学情两层意思。例如,要想上号好一节课,我们要备学情。那首先就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都有那些需求。譬如通过学生的预习和作业了解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交流、讨论了解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上的疑问。那第二步就是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到的学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等等。譬如如何点拨、如何引导、如何激趣等。同样道理,对学生进行教育或惩戒时,首先要弄清楚症结所在,然后通过分析研究,拿出让学生信服的处理意见。
因此,进行学情研究,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技术活。
走上讲台之前,处理学生问题之前,你了解、你研究过学情吗?你了解学生多少,你的教学、你的教育,就有多少成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