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白夜行》好看啊。

(文/大叔家的萝小兔)

如果要问,日本现代小说最为明确的标志之一是什么?

我会告诉你,是第一句。也就是日语当中的冒頭

自从川端康成在《雪国》当中,那一句绝美的冒頭横空出世以后,我们才发现,日系的小说作家当中,尤其是擅长心理,人性刻画的作家们,真的非常善于用冒頭来控制全盘。而这其中,东野圭吾也的确是精于此道。

出了近铁布施站,沿着铁路径直向西。

我想,那些日本的小说家们,恐怕是偏爱铁道的。连接着来处,又无限通往未来,沿着铁道的一个个站点,或许就是下车的那个终点铁道也好,人生也好,不都是如此吗。

他们的梦想,是在阳光下手牵手走路。

现实却逼迫着他们,在白夜中疯狂舞动。

于《白夜行》这本东野的代表作当中,年轻的主人公亮司雪穗就是如此。在绵延近20年的阴谋与杀戮当中,他们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故事从一具尸体开始。亮司的父亲被发现死在一座废弃的大楼里。被一把剪刀刺死。故事又结束于一具尸体。亮司的尸体,胸口插着同一把剪刀

如果我仅仅以报纸的口吻叙述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少年在激愤当中,错手杀死了侵犯自己好友的父亲。失去了家庭温暖的两人,在无情的社会当中相依为命,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身边的人,一个个算计,杀死。

我们无需,也无从去理智地计算这一对只能在黑夜当中牵手同行的少年少女,杀父,弑母,到底是,是

当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在一座废弃的烂尾楼里,不小心看到父亲如同禽兽般侵犯自己的好友的时候,理智,根本是一个奢望在很多时候,悲剧常常萌发于一点点意外。若是那把剪刀并不存在,或许结果会不一样。

然而,即使是萌发于意外的悲剧,恐怕也常常是已经注定了的。

在那样一个时代,在整个日本高歌猛进的泡沫崩溃的时候,悲剧,已经不可避免了。

日本的作者,在我看来,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拜源流所赐,起源于平安时代的物哀属性,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文学基因当中,挥之不去无法自拔,在他们笔下的人性挣扎,充满了血腥杀戮恶毒肮脏,却因为这些物哀属性,显得那么凄婉悲丽。不同于中文著作的壮丽,也不同于美式的直白,日式的物哀之美,在《白夜行》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悲伤。

永恒的悲伤。

这是很少出现在我们华夏文化当中的文学元素,却是日式文化作品中最大的一个部分,而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母亲在家和情人厮混只得跑去烂尾楼玩耍却看到父亲侵犯自己的朋友的少年,被母亲胁迫卖淫的的少女,当两人的时间线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巨大的悲剧,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这样的题材,无论是拿到汉语文坛,或者是欧美文坛,基调一定是一个字,惨。然而,唯独日本,唯独这个独自发展了千年的岛国文坛,能够通过这样的题材,表达出美感

凄美。

这是岛国文化的精神核心。一种烙印。一种独特的烙印。这种内核,无法被他人复制,只能被恶意抄袭

作为一部披着侦探皮的伦理作品,《白夜行》同相当多的本格推理完全不同带给读者震撼共鸣的,不是精巧的阴谋残酷的谋杀而是隐藏在这些血腥背后的悲伤。

纵然是罪大恶极的人,在被剪刀刺穿的那一瞬间,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的,也只是悲伤

为什么会是这样。。。

恶之花。

有时候我在思索,东野圭吾到底有没有看过夏尔的诗集。这跨越百年的情绪,却是出人意料的相似。在整个世代的动荡不安当中,人性中的丑恶开始蔓延,恨意开始生根,经由家庭的悲剧浇灌,迅速地开始成长。

为了保住秘密来之不易的生活,少年和少女,即使分处两个阶层仍然小心翼翼,心怀残忍地生活着,所有可能的威胁,屠杀干净。

我想,少年一定是爱着少女的。从那时候开始就是。否则,那11岁的少年的恨意,不会来的如此的强烈且致命。并且贯穿了整个一生。少年的生命,从那天在那个烂尾楼中开始,就仅仅为了少女而存在着。直到生命的终末也没有变过,只为了将警察的目光从少女的身上引开,他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从高楼上跃下去。

少女,大约也是爱着少年的。在那长达19年的黑夜当中,只有少年可以和他牵手,两个无依无靠的灵魂,只有彼此那一点点光芒可以照亮。虽然少女只是冷冷地扔下一句“我不认识这个人”,便转身沿扶梯上楼,可是“她的影犹如白色的影子。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她的灵魂,再也无法在白天的阳光里,恣意行走。

写在最后

日本是一个对版权问题异常严格的国家,作为看了很多年日剧对日本文化接触甚深的日饭,我们也应该自觉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

你为了抄袭者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对原创作者的二次伤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