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俞穴 (22)
肝俞穴
取穴方法: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或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肝俞穴 解析:
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肝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肝脏之热。
主治病症:黄疸,吐血,目赤,目眩,癫狂痫,脊背痛,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穴位配伍:
肝俞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
肝俞配百会、太冲,治眩晕、头昏头痛,有清热明目的作用;
肝俞配肾俞、太溪,治健忘、失眠,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
肝俞配大椎、曲池,治癫痫,精神分裂症,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临床运用: 现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九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经曰:东风伤于春,病在肝。
2.《中国针灸学》: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旁开一寸五分。
3.《针灸大成》主多怒,黄疸,鼻酸,热病后目暗泪出,目眩,气短咳血,目上视,咳逆,口干,寒疝,筋寒热,胫筋急相引,转筋入腹将死。
4.《千金》云: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肋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戴上,目眩循眉头,惊狂,鼽衄,起则目䀮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小腹痛,唾血短气,热病瘥后,食五辛目暗,肝中风,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青。积聚痞痛。
5.《针灸甲乙经》 :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6.《千金方》 :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
7.《铜人》:治目生白翳。
8.《针灸大成》:黄疸,鼻。
针灸治法: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明堂》灸七壮。《素问》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欠。
艾灸疗法: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疗法:
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何为肝俞穴?
“肝俞穴 ”,“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年轻人压力大,很多人都有肝气郁结,尤其是女性更是如此。因为七情中的“怒”能伤“肝”,暴怒可导致肝气上逆,郁怒可导致肝气郁结。
遇到这种情况,有两个简单的方法:
第一,就是到户外做呼吸,提升肺金之气,因为肺金克肝木,肺气足了,肝气疏通了。
第二种,就是刺激肝俞穴。中医认为 “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血液运行通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从西医来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产生的毒素,除了正常的通过大小便呼吸出汗排出体外,还可以透过膀胱经排出,这就是穴义所言“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之义。
按摩手法: 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