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刘台有桃
诗人沙戈与作家一文自京城来,欲登泰山,欲游曲阜,想不到泰山西麓还藏着十万亩桃林。有“渔樵”导游,也乐得做一回桃源中人。且登高也好,朝圣也罢,都只是寻觅的引线。
客人的新奇,自车站十字路口的“仙女献桃”城标开始。四个亭亭玉立的仙女,背靠背,臂连臂,面向四方,双手高擎,共同托起一枚巨桃,满面春风地迎候远方的客人。
城曰肥城,桃名肥桃。肥桃之肥,一因产地,二因个大,三因味美。千年桃园,不负盛名。而偌大的桃乡,花海荡漾,游不胜游。虽然有点错过了花期,但红肥绿瘦,更见风韵,而且连阴数日的天气,似乎因了客人的到来而突然放晴,又平添几分游兴。那就看看桃乡画卷的“点睛之笔”:世界桃源风景区——刘台。
刘台有四五个小自然村,依山傍沟,散落在桃花丛中。她甩开的桃花裙太大太阔,渐欲迷眼,远望是见不到村子的。欲求不得,这才是最大的诱惑。好在桃乡人并不吝啬,一年一度,大大方方地推出了桃花节、品桃节,以桃为媒,盛邀四海宾客,致力于打造中国桃都,世上桃源。刘台也铺了路,上了油,修了牌坊。一旦打通了呼吸道,疏通了桃花脉,刘台便赶紧梳洗打扮,盛装待客。擦着她的裙裾,嗅着她的气息,想着她的模样,你很快就能触到她的肌肤,听到她的心跳。
刘台人的吉日,在春在秋。春天的名片印满各地游客,歌声敲响桃花节的锣鼓。财运桥,官运桥,桃花运桥,桥桥通幽,皆连着好运。待到秋阳染红枝头,高悬的肥桃是遮不住的笑脸,不是招摇,不是炫耀,只为刘台人上坡下沟一年的辛劳。有了花,刘台不害羞;有了桃,刘台有远亲;有了节,刘台不沉默;有了开头,刘台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摒弃“徜徉”,用词太俗;不用“醉倒”,说得太烂。静静的刘台,一沟桃花,粉红的背后已探出新绿,空气中尚弥漫着昨日的繁华。少了纷纷扬扬的单调,便生出“怡红快绿”的遐想。彩旗飘飘,笑语犹在,节日的绚烂之后,刘台恰如一位刚刚卸去艳妆的新娘,还不习惯角色的转换,正半掩床帏,轻舒罗衣,羞看四散的人群咀嚼婚庆的热闹。
客人的眼睛是取景框,两三位游人,四五个村落,近掩桃花,远映群峰,心动即是按下的快门。柏油路沿沟穿村,起伏连环,圈住了一沟春风,提起一篮相思。谁如此粗心,将一条珠光宝气的项链落在山间?“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无需古老的传说添彩,不用穿凿的故事添足,山村淳朴依旧,热情依旧,一如记忆中的底片。九十岁的老太,坐立有度,行走自如,发全白,眼有神,耳不聋,语铿锵,一见“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只是无寻陶令。环顾皆画,入心为诗。清一色的石头房子,砌成平仄押韵的句子,大红喜字照亮山村怀春的院落。柴门轻掩,关住的是宁静,如抱朴守拙的肥桃,关不住的是流淌的记忆,正在倾诉花开的声音。也罢,权作一回历史的背景,看明媚鲜妍的青春演一段浪漫的游戏。
不要急于锁定镜头。花开之后,刘台还有飘香的肥桃,能否PK香山的红叶?
2009年4月26日于“一鹤轩”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