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图说】倪熊《西子湖畔,青砖小楼,传统而现代的潘天寿纪念馆》
图文/ 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景云村一号,绿荫葱茏的路边是一座幽静的洋楼,楼前草地上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刻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写的“潘天寿纪念馆”金色大字。
现在的潘天寿纪念馆,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占地二亩的庭园式纪念馆,是一组青砖建筑群,外观质朴、厚重,不仅传统,而且很具现代感。潘天寿故居楼,是四十年代的老楼,1981年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1年在原有故居基础上扩建了现代化新馆。
为求风格统一,新建陈列楼也以青砖为外墙。门厅与沙龙则用了十几米高的灰色反射玻璃幕墙,沙龙内外六个尖屋顶参差错落,与陈列厅的平屋顶相映成趣,从而也使简朴的外观设计带上了一些现代气息。
别致的水池将室内室外、新楼旧楼连成一体,水面清圆,风荷送香,鱼戏莲叶。全馆环境都作了精细的绿化,冬青翠柏遍植,紫藤凌霄满墙。
楼前是一块方形的草坪,正中央矗立着一块洁白的大理石,上面不留一字,似碑非碑,似石非石,纯洁无瑕,令人遐想连篇,恐怕另有玄机深不可测。
故居楼迎面正间是潘天寿先生的画室,陈列着先生生前用过的画桌、画具及文史画类的书籍。与画室相通的起居室、卧室,陈列着先生生平活动照片和实物资料供参观者瞻仰、研究。
一千多平方米的陈列楼无疑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精致、高雅的落地式展柜全部采取屋顶自然光,由电脑微机自动控制,大展柜有五米多高,正面十二毫米厚的浮法透明玻璃彼此相连,中间没有一根遮挡视线的铝材柱子。
潘天寿的巨幅绘画作品陈列在这样的展厅里相得益彰,观赏效果极佳。这里也是现在是国内保存潘天寿作品最多最全的地方。他的一些重要代表作品《雁荡山花图》、《晴霞图》、《雨霁图》、《梅月图》等就长年陈列在这里,给人以高格调的画品和人品的熏陶。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绘画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溶诗、书、画、印于一炉,风格独特。他是以奇雄阔大风格向充满纤弱、枯索而公式化的国画现状挑战的,超越了传统,进入了现代;但是他又以“不雕”等理论模式约束了自己的“一味霸悍”,其实是又回到了古典传统的规范。
因此他一生的奋斗,在于既与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认同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依然滞留于“壮美”的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因此,可以称之为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和风格布置,暗暗契合了潘天寿先生艺术一生的追求、纠结和奋斗和努力的写照。不管是无意为之的设计一个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的纪念一个深藏不露的机缘,我都觉得,这个小型的纪念馆都堪称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