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的“忙春”盛景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改革,逐步推行了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几十年,都是人民公社大集体,以生产队为单元进行劳动。

过了年,立了春,过了正月十五,生产队开始忙了起来,男女社员都忙活起来,开展春季农业生产。

记忆最深的是春初的砸坷垃,男女社员们,排成横向状,像空中排列有形的飞雁,往前砸推,有十几米,人过坷垃碎,连续砸个十来天,全队几百亩白地都砸了一遍。

老年人则被委派修沟坡,把夏天雨水冲出的深沟和垮堤用沟中土全补上,干活的大都是老年男人,边说边干,大半个春天都这样。

生产队的菜地也开始整畦、规划,干活的大都是小脚老太,由有经验的男性长者作指导。

种蒜是最早的,一个个小白蒜,被插入浇过水的畦中,尖朝上,尾朝下,几天就出来嫩嫩的芽,绿绿的杆叶。

生产队的牛驴大都也走在地里,有耕地的,有耙地的,也有拉运粪肥的,拉水车的,与人为伴,左右同行,显得轻松。

又过了些日子,开始播种,棉花、玉米、花生、地瓜和各种豆类,都要按季节时令种完。早了不出苗,晚了误时节,社员们凭的是经验和节气。

往地瓜池窖育苗是最热闹的。男女社员们,把不大不小的光滑地瓜,整齐的排放窖中,盖上草帘,等待发芽出苗。不几日,小苗如同水仙花,整齐的长出来,等待时机移苗到大田。

记得那些年,春天有两大特点,无风时,阳光明媚,到处一片暖象,社员们干劲足,心爽快,说笑欢乐。

有风时,就漫天浑黄,特别是北风劲吹时,连刮几天,到处都是黄黄的细沙土,连家中的水缸盖上、窗台上、院落中,都是黄土。那些年树少,无阻挡,风自然大些。

人们干活休息时,躲在深沟里,用来避风取暖,妇女们做着手中的活,男人们也说笑打闹,用来消磨时光。

记得妇女们推车往地里送粪时,赶上大风刮,推车也总是稳不住,一方面往前推,一方面还要撑握车子的平衡。

田地中的水井旁,也开始忙了起来。有用人推水车的,有用牛驴拉水车的,有浇菜地的,也有浇春麦田的,也有浇白地的,水车不停的转,阳沟满满的清水,流的很慢很慢。

再早些年,因没有水车,社员们都是用手提水,用肩挑水,压得肩红,挑的腰疼,但来来回回,说说笑笑也乐呵。

整个春天,男女社员,都是在田地里劳动,不是平整土地,就是播种耕种,就是育苗插苗,全都是按季节,按规律行事。

队里的场院仍是闲置的,院屋也时而因风大迎来避风求暖的社员,离别了冷清的长冬。

生产队的猪圈粪,社员家中的粪窝子、厕所粪、旧坑坯、灶台土,都会被推到地里,作为有机肥料使用。队里的大猪圈,有几百平方米,几个青年人,一两天就挖扔干净,推向田中,撒向大地。

春季修房的人家,既忙地里,也忙家中,推土、阴土、打地脚、打墙。那打地脚和打墙的呼喊声,优美动听,相传甚远。大概经过月余的辛苦,一座新土房坐落院中。

春天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一年四季在于春,忙着忙着小苗都出来了,大地就变绿了,时而迎来春雨,时而刮来南风,风雨吹浇着大地,大地迎接着阳光。

在社员们的春忙中,迎来了年复一年的春种、春苗,迎来了柳条发绿、杨絮飞飘、榆树出圈、桃杏开花、枣花飞香,迎来了忙忙蜜蜂。村南两湾化了厚冰,变成绿水。不久就迎来了麦稍发黄。

(0)

相关推荐

  • 感念心中那匹骡子 | 赵廷河

    " "老伙计呀,你这么多年为我们家出了力.流了汗,现在都累得老成这个样子了.真不忍心让你离开我们这个家,但又确实没有办法,说啥也得给你找个好人家去享享清福呀--" &qu ...

  • 姜广富:俺们队的老队长|散文

    补世成:前妻复婚记|小说 文/姜广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长,要按级别,应该是十一品(县为七品,公社为八品,管理区为九品,生产大队为十品,生产队为十一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级别最 ...

  • 八月高粱红

    八月高粱红 金秋八月,正是火红火红的高粱收获的季节. 八月高粱红,农家喜盈盈. 高粱,作为东北农村的大田作物,自古至今一直受农民的青睐,粒大.饱满.穗长,尤其是新打下来的高粱米,焖上一锅饭,香气萦绕: ...

  • [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五)

    政治队长(五) 一转眼,已经到了1970年4月中旬.正是春耕时节,生产队全体社员起早贪黑忙着种田. 种地时最累的活就是刨楂子和扬粪.刨楂子就是用镐头,把去年留在土里的玉米根和高粱根刨掉,生产队不分男女 ...

  • 郭志飞||牛犊拉车

    牛犊拉车 文/郭志飞 退休之后得政策红利,我居然到京城过起了说寓公不寓公说北漂不北漂的生活.闲暇无事,有时候竟然得意忘形的开着儿女的好汽车,沿着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转圈圈.路连着桥,桥连着路,看不见城门, ...

  • 难忘的滕州乡村记忆

    编者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月圆月缺,春去秋来,岁月更替,又逢中秋,在大多数家庭的餐桌尤其是节日餐桌食物非常丰富的今天,品一品孙老师让人看到了人性中 ...

  • 【庙东轶事】牛连欣的风流事 连载56

    冷眼看逐鹿 热泪洒神州 秉笔问道义 破胆书黎庶 <庙东轶事>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长篇社会纪实小说,展示了二十世纪30年代--80年代初,华山脚下的历史演变,是富有秦东地域特色的长幅画卷.所叙 ...

  • 四十年前的生产队,还是能吃饱饭的

    一九八一年以前,农村还是生产队,一天吃完早饭,就到生产队等派工,在我们小队只是在春耕或秋收时,地里忙不过来,因要抢农时,才有的事. 庄稼要紧,可以说春耕种要抢天时,抢土头(湿度墒情),在适种季节必须抢 ...

  • 作者:老爷子《旧时尿水车及其龙门阵》

    旧时尿水车及其龙门阵 旧时的成都,有许多生活中的趣事,尽管现在城市里已消失,但仍使人们至今都难以磨灭掉那远去的记忆. 人世间民以食为天,要生存下去就要喝水,更要有一日三餐主食填饱肚子,吃进去的东西总有 ...

  • 魏效征||那个年代的山里人

    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自己也由风华少年变成了古稀老朽.说是老农吧,似乎还不够格,因为我骨子里就不想当农民,与那些铁杆老农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说是文人吧,简直不敢想,因为我压根没念几天书,最多是个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