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春游到郊外“野合”,违背了封建礼教吗?古代反而鼓励这样做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春天万物复苏,动物植物都在春天迸发出生意盎然的景色,一扫冬天的阴霾。
从古代到现代,踏春都是一个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冬天寒风阵阵,人们感受不到自然的温情,等到了春天,一切又变得惬意与温暖。
早在先秦时代,在民间就有春游的传统,青年男女三五相伴,游玩于春意盎然的自然之中,听鸟叫看垂柳,踏青草,观溪水。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温暖。
当时的人们是非常开放与自然的,没有后来的礼教的束缚,很多青年那女在野外愉快的玩耍后,就选择了“野外交合”,在当时的时代,这种事情不但不会禁止,而且会受到鼓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春季出门踏青的传统
在春天出门游玩,兴起于先秦,因为古代的保暖措施并不如21世纪好,即便是21世纪,我们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还是选择呆在自己温暖舒适的家里。
而古代更是这样,到了冬季人们自然要躲在屋里,减少户外的活动,但是到了春天,一切生机盎然,让人忍不住就会想要出门游玩的欲望。
在先秦时代并没有像今天我们所想象的非常的受到约束与禁锢,相反,先秦时期到宋代“程朱理学”出现之前,封建时代的人还是非常自由与奔放的。
女人随便怀上孩子也是非常自然的,就有很多的传说来论证这一点,比如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是与龙交,生下来刘邦,比如,孔子的母亲与叔梁纥野合之后生下了孔子。
在礼教没那么束缚人性的时代,青年那女在春天出去游玩的时候谈恋爱最后结成夫妻在古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当然不能是名门贵族,名门贵族有自己的圈子,不能与平民百姓一样,名门贵族的少男少女们就受到很多限制,不能跟普通家庭一样能够较为自由的谈情说爱。
古代男女趁着春季出游,形成了一个节日,上巳节,上巳节是每年的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确定下来的青年男女结伴出门春游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基本也就可以确定为“相亲”的日子,在这一天适龄的青年男女开始确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在野外愉快的玩耍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心怡的人选。
二、古文记载的相亲场景
《诗经》里开篇就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就是当时先秦时期男子看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十分的惦念,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就产生了爱情。写的是先秦时期,那女之间产生情愫,互相想念与爱恋的情节。
《溱洧》“中也记载:士与女, 殷其盈矣”,溱洧河畔有众多的男女,正在去举行相亲大会,人非常的多,活动既热烈又热闹,甚至比我们今天举行的相亲大会还要热闹
《论语·先进》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的弟子曾点说,春天带着五六个人出去春游,唱歌歌回来,孔子说我也加入!,可见孔子也是非常喜欢春游的。
从很多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对于春游是十分热衷的,并没有进行限制,很多的人在这一天选择外出游玩,欣赏美景美色。
古代的青年男女可以趁此机会,在春游中互相结识自己的意中人,互送信物,在以后可以结成夫妻,成就百年之好。
三、古代野合不算大事
在古代,还没有出现严格的“理学”之前,中国人是十分开放的,在唐朝,男女可以明目张胆地勾勾搭搭,唐朝很多妇女可以改嫁,很多妇女在家里地位非常高。
比如唐朝著名的宰相房玄龄就非常怕老婆,房玄龄的老婆宁死也不肯让房玄龄娶小妾。皇帝为了实验他老婆的决心,给她老婆准备好“毒酒”。
把房玄龄叫过来,当着他老婆的面给房玄龄赐婚,同意就结婚,不同意就把“毒酒”喝了,结果他老婆举起“毒酒”就喝,没想到皇帝给她准备的是“醋”,吃醋的由来就是从这而来。
还有就是孔子,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司马迁一句话道出孔子的来源,可见孔子的时代,是不太在乎是否的礼仪之争的。
当时的礼法并没有很多的规矩,规定男女必须怎样,只规定了男女到了年龄应该赶紧准备成婚,不能拖拖拉拉,年纪大了在成婚是不合法的。
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周礼中就明确说明白了,男女到了年龄,该娶妻子娶妻子,女孩到年龄了,就应该嫁人,到了仲春时候,男女相会,私奔了也不禁止,要是没有原因不去就要处罚他们。
可以看到周礼是非常明确地要求国民有一段时间要出门相亲,进行男女相会,即使私奔了也不应该去管,给男女很大的自由。
很多美好的爱情就应该这么发生了,当然也会有很多的年轻人为了爱情奋不顾身“野合”,这在当时看也是非常正常的。
在古人眼里,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成见,他们认为人和动物基本差不多,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在古代很多的人认为人活着就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繁衍繁衍,这些都是正常的活动。男女在外交合,顺应自然之理,吸收日月精华,也符合道家学说“天人合一”的学说思想。
结语
在中国古代一般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时代是宋以前,一个时代是宋以后,宋朝的“理学”,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使人的思想变得饱受,中国人开始走入保守与含蓄的性格。
在宋朝以前,中国人的性格是开放与乐观的,对于“野合”都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没有以后的“王朝时期”对于观念的保守,诗经整篇的《风》中全是大胆追求的爱情故事,非常直白大胆,根本没有后来的含蓄的感觉。这就是时代的不同所导致的。
古代人非常重视的生殖繁衍,希望有更多的人口,对于中间形式也并不太在意,古代众多的百姓处在远古的氛围中也就并不在乎礼法了,礼法只是贵族的游戏,当时的百姓能够认字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古代社会中没有那么多认字的人哪来的礼法呢?最基层的人更多的还是自然生存。
参考资料:《周礼·地官·媒氏》、《史记·孔子世家》、《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