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做人的诀窍,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激流则隐,治平则出

  社会复杂多变,谁都无法随心所欲,所以,适当了解和运用捭阖术是很有必要的。环境有利时,就积极进攻,环境不利时,就要闭藏自己,等待时机。

  鬼谷子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这道出了智者做人的诀窍——隐藏不露。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明智者都深知此中的奥妙。

  鬼谷子认为:“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意思是,当世道不需要改造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改造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当时局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有智慧的人在此情况下是不会迎着风头上的,他们懂得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静观事态变化,寻找合适的时机。

  王猛出生于东晋时期,他为人谨严庄重,胸怀大志,气度非凡。可是当时却没有明主赏识他。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亲自率兵攻打前秦,并节节胜利,直逼长安。东晋军队的出现,让隐居山林的王猛再一次热血沸腾,于是他穿着布衣前往桓温的大营面见桓温。在一番交谈后,桓温深知王猛有盖世之才,于是拜王猛为高官督护,希望王猛能同他一起南归东晋朝廷。面对桓温的邀请,王猛深知只有明君圣主,他的才华才能够得以施展,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才能得以发挥。如果对将要追随的这位领导者和东晋朝廷的环境不加以分析,而是一味追随,那么他终将事倍功半,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正是经过这样的再三权衡,他决定放弃这次出山的机会,因为他考虑到在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政权由谢、庾、王、殷等大族轮流把持的东晋朝廷,就算是桓温这样的枭雄也是备受排挤的,更何况他一个桓温的幕僚,如果同桓温南归,他顶多只能是一个桓温倚重的幕僚而已。王猛最终谢绝了桓温的美意,没有随东晋大军南归。他的这一远大目光和敏锐的判断力为他的成功奠下了伏笔,也足以值得今人加以借鉴。

  不久,一个更好的机会出现了,前秦主苻健在桓温退兵后不久就病死了,其子苻生继位。苻生荒耽淫虐,杀戮无道,群臣在他的治下可谓惶惶不可终日。而前秦宗室中的英才苻坚,却正谋划着一场政变,取苻生而代之。就在这期间,王猛经人推荐认识了苻坚。二人一见如故,苻坚把王猛留在自己身边。之后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而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参赞军国大事。从这以后,王猛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舞台,他满腹的经纶,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这一年,王猛33岁。

  经历了一番励精图治的改革,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也有了与群雄角逐的资本,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便统一了北方,连年战乱、百姓颠沛流离的混乱局面有所缓和。

  王猛生活在山河破碎、烽烟四起的乱世之秋,能够隐居华阴山中。然而,他身隐而心不隐,静观时局发展,洞察事态变化,择明君适时而出,从而成就了辉煌人生。

  在顺境中,会面对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定要坚决果断地把握机会,大踏步前进;在逆境中,有很多挑战和阻碍前进的不利因素,你一定要懂得进和退的选择。张良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的道理,他不但工于谋天下,也善于谋自身,处处表现得激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未伤毫毛。

  鬼谷子说:“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圣人知道事务已经发展到很危险的地步的时候,明哲保身才是上策。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善于退与善于进都是一种谋略。善于激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暂时隐匿踪迹,待机而动。就是说即使退也要做到主动、自觉,不露声色地壮大实力,以便时机成熟时,再度奋进。可见,这种退不是逃跑,而是下一步进的准备和前奏。只有这样的退,才称得上是谋略。

  “退”之道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如今,利益是人们追逐的首要目标,为了利益,人们难免会钩心斗角、明争暗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鬼谷子适时进退、“明哲保身”的哲学,这对于保存自己、充分发挥出才干,是非常有利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认清有利和不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决断自己的进退隐显。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甚至更多步。所以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捭阖有度,适时进退。这种灵活的选择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智慧,往往会影响甚至改变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