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扼杀逻辑思维,语文阉割想象力,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这样的教育有毒——数学扼杀逻辑思维,语文阉割想象力

///

01

数学扼杀逻辑思维,语文阉割想象力?

前段时间写了一个小系列“这样的教育有毒”,专门谈论因为专业方面的问题导致老师和家长好心办坏事,第一篇文章就是《这样的教育有毒(一)——扼杀逻辑思维的数学老师》,后续还写了两篇,这篇《这样的教育有毒(三)——育人怎么只剩下道德说教了?》是谈论道德教育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另外一篇《这样的教育有毒(二)——成人意志毫无技巧地强加于孩子》谈论的是一些老师和家长用成人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他们的观点的危害。这几篇文章受到教育界的一些网友的“抨击”,也就不打算继续写下去了,可是又看到一位老师给小学五年级一位学生的作文批改,忍不住又想说——这样的教育有毒。

02

为何要阉割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比较一下图片中的原文和下面老师修改后的作文,我们就会发现,本来一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的一篇小作文,被老师修改后就剩下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提纲,读起来乏味无比。或许不少老师会赞同这样修改,认为这样更简洁易读,一眼就明白了故事梗概,也更容易记忆

老师修改后的作文:

这篇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白虎岭,悟空去远处摘桃子,惊动了山中的白骨精,她早就想把唐僧给捉来吃了。便化作一个村姑,悟空回来了,他一眼就看出这女子是妖怪,一棒就打死了她,可白骨精一不做二不休,又变成了老太太和老爷爷,可都被悟空识破了。唐僧见悟空一连打死了三个人,非常生气,便写下贬书,赶走了孙悟空。

诚然,这样修改之后确实如此。但是,这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在阅读能力中的归纳和概括。写作,是让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一般情况下是越详细越好。等经历过细致入微之后才会逐渐过渡到宏观概括。

当然,会有老师说,教无定法,您不能说老师从宏观到微观就是错误的。是的,不管是宏观、微观,都是看外部世界的视角,同时也是方法,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是一个孩子。每当说到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总会有无数的人站出来辩驳,孩子怎么啦,孩子也得吃苦、勤劳……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无知令人汗颜。

03

阉割孩子的联想,就相当于阻止孩子大脑发育

现代脑科学早就证明大脑的发育与分工取决于外部信息的刺激,而大脑的运作主要是靠神经之间信息的传递,同样大脑的发育依赖于信息传递时候神经的刺激。而且我们还知道大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区,联想越多,刺激到的神经就越多,也就是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脑发育的情况。

如果是成人,少一些想象,至少对大脑发育没有什么关系了,而孩子则不然。阉割掉想象力就好比阉割掉大脑的功能。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用了很多年的电脑我们基本上不会再安装新的软件也不会再扩展新的硬件了,因为没有必要。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学电脑的人来说,他总是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电脑的软硬件都装的满满的,如果老师让他什么都不要想,估计电脑只能成为游戏机。

孩子的成长为何需要想象力,从大脑发育的过程就可以知道其重要性。同样也可以知道我们那些阉割掉孩子想象力的那些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04

无知,不是偏执的理由

当然,我们非常理解这种情况大都属于“专业缺乏”的原因。不会、不懂是可以学习的。可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哪一个群体如现在的老师一样“反智”和“不爱学习”。

经常有人“讽刺”本人说,你比较喜欢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应该有一套,那你有本事把我也教会啊。

显然,这人根本就没有分清成人和孩子,他似乎还把自己当做孩子,他似乎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能的。对于孩子来说,教育和他的发育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孩子的求知欲决定了外部信息对他是有影响力的。而成人则不然,那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绝对真理怎么可能会对新事物有兴趣呢?怎么可能会去学习呢?

本人肯定不会对那些无知且偏执的人花费任何的精力,因为本人相信学习是需要主观能动性的,任何外部的压力都不会产生学习的效果,尤其是对成人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层次的教培,这种靠外力驱动的学习,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现在绝大部分老师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甚至不遗余力地去阉割孩子的想象力,扼杀孩子的思维,但是这不是他们愿意发生的,这中间需要“专业力”。

我一直说合格的老师以及老师的底线就是“不教坏一个学生”,如果有一个学生被教坏了,就需要反思一下专业力了。不管老师教出来多少优秀的学生,但是优秀永远都是学生的。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