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克 | 无言之痛

从腊月三十早上开始,直到正月初六下午,春节总算是在“和谐”“稳定”“祥和”的氛围中度过!

细细回顾过往岁月,几乎没有哪一年的正月如今年这般平稳,这是真心话。春节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节日,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却呈现着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除夕早晨,我对母亲说:“希望今年能有所改变,过年有过年的样子,不要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再次引发家庭内部“战争”。”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完全没有把握,只是出于某种祈祷、或是期待。母亲停下手里的活儿,语气陡地增加了几倍分量,声音不大,但完全能听得出她决然的态度。“在你们回来之前,我已经给你爸说过几次了,他今年要是在家里乱发脾气,我和他不得了!”我笑说:“不得了还能怎样?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母亲补了一句,“他要是不收敛,我和他不过了!”

此话一出,我心里咯噔一下。

母亲在这个家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她终于下定决心,要挣回“话语权”,争取自己在家里的“地位”!

每个家庭都有拿事说话的主儿,男人可以当家,女人亦能做主,不论谁“掌权”,都是为了家庭的发展和壮大。父亲在家里,从前是说一不二、独断专行的男权主义者。过了六十岁的年纪,俨然成了以自己为中心、事无巨细操持过问、需要别人“早请示晚汇报”的“皇上”!

如此评价父亲,做儿子的有些“大逆不道”,若是穿越到古装剧中,势必犯下了杀头大祸。在即将迎来父亲七十寿诞前夕,我是以谨慎、客观、甚至有些许激动的情绪写下这些文字。原因很简单,刚刚过去的七天春节,这是我和家人们度过的最安心的节日。

每年过年都要发脾气,有时候毫无缘由,有时候为一瓣蒜、一根筷子、一炷香、给祖上磕头晚了、初一动扫把笤帚了……这些琐碎的事情统统都会成为引发父亲大发雷霆的导火索。我无法重现在我拥有记忆之前的生活场景,但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年是我最憧憬的美好日子,但又是担惊受怕、心里隐隐跳动不安和恐惧的时刻。爷爷的脾气简单暴躁,父亲几乎全部遗传了爷爷的脾性,耿直要强的爷俩只要坐在一起,几句话不投机,场景立马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与生俱来的高喉咙大嗓门“完胜”村委会的大喇叭,不用说左邻右舍,几乎半个庄子都能听见爷俩的吵架声。

母亲满脸惶恐,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劝阻脸红脖子粗的父子俩,殊不知她的喊声早已被淹没在炸雷般的吵闹中。坐在炕上、炕边的我们姐弟,早已吓得筛糠一般,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或是溜下火炕,倚靠在大门边,眼看着别人家灯笼通红,耳听着邻家欢笑一片,不争气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心里一个劲地怨天怨地,为什么要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别人家能好好过年,自己家年年都是这个样子?

有遗憾的原生家庭会给每个人的内心打上烙印,无论过去多久,生活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恶魔”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狠狠地打击原以为忘记一切、走出过往的自己,让看似坚强、无惧一切的内心轰然倒塌,有那么几秒钟,世界是苍白的,生活是绝望的,人生如同走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不理解父亲为何是这个样子,他和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一样,用心用力务做农事,用情用爱经管家庭。或许,情和爱两个字用在父亲身上显得有些文雅,但对于家庭的辛苦付出是不争的事实。我仰慕他,敬佩他,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横隔在我们中间。谁也不会刻意表现出热情,谁也不会显露出那种叫做“血浓于水”的亲情,有的只是回家后的一声问候,茶余饭后和谐时刻的交谈,我驾车离开时候停留在后视镜中的他驻足张望的样子。

我是爱父亲的,却同周遭大多人一样,始终与他保持着客气而陌生的感觉。

时光回溯到千禧年之后,爷爷在99年春节离世,家里少了与父亲吵闹的“对手”,原以为“一个巴掌拍不响”,现实又一次续写着父亲的“故事”。三亩苹果园、圈养的两头黄牛、里里外外的家务、供我们兄弟读书……用父亲的话说,这是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为凑学费东拼西凑,为打短工受人白眼,憋屈的事情多了,母亲继续充当着父亲宣泄怒火的角色。节假日返校回家,说话做事稍有不遂父亲的心意,招致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于我来说是小事,某些时候,因为年满18周岁的倔强而要争取自己的尊严,头脑发热顶撞两句,父亲操起顶门的木棍,满村追逐撵打的场面时有发生。时至今日,偶尔回到老家,邻里叔伯大哥说起这些糗事都会打趣我一番。

当年,父亲为何会大动肝火如此?从他口中喊出来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忆犹新。“供你去上学念书,你把书念尻子去了,损你先人的德哩!”“你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还和憨瓜愚蠢一样!”……一句句训斥射箭般扎在心上,即使我都四十岁的中年汉子,只要父亲的骂声响起,我的心里依然颤栗地像20年前的自己!

我在想,当年父亲和爷爷“水火不容”,现在,我与父亲是否会“历史重演”?

母亲嫁给父亲快半个世纪了,这么多年,她是在时不时的“突发状况”中度过的。男权为主的农村家庭,母亲自是没有多少发言权,她能做的,只有忍气吞声,最大程度安抚我们姐弟。她理解父亲的辛苦,晓得他的种种不易,可以在大半辈子的家庭生活中谅解父亲的暴躁无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男人的身上,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宣泄的对象只有自己的家人!

在胆怯和不安中长大,进入社会,不断与各种人交往,原生家庭渗入骨髓的烙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着我的处世方式。我从不抵触与人沟通交流,偶尔遇到歇斯底里、胡搅蛮缠、大吵大闹的对方,脑子里会下意识地呈现出父亲的样子。三十岁之前,我和父亲几乎一模一样,自己把瞬间点燃的怒火以更强硬的方式怼回去。可后果怎样呢?每次状况结束,自己像是大病一场,生理上带来的不适暂且不谈,整个人提不起精气神,心里空落落一片,明明占理的事情反倒心虚!三十五岁之后,遇到此种情况,我不再动肝火,能忍则忍,能让则让,能避则躲,不是怕担事惹不起,而是那些争端完全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只是需要更为委婉迂回的方式罢了!

说到底,我是不想成为父亲的“样子”——那种青筋暴起、吼到撼天动地的样子!我全然拒绝,根本不想“重蹈覆辙”,不想让周遭的人受和我一样的“伤”!

母亲说,我这脾性随了她,吃得了亏,咽得下苦。我说,我在不断地控制自己,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经历我所经历过的种种不愿提起的回忆。她们应该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受到来自外在的高压恐吓,心里永远留下“自卑”与“胆怯”的阴影。

父亲即将七十,按说这个年纪已经看淡一切,像村子那些会享福的老汉一样,游游转转,哪里赶会就看戏,吃好穿暖,啥心不操,儿女各有家庭事业,随他们自个儿拼搏发展。父亲偏偏不是这样,年纪越长,越要牢牢巩固自己在大家庭的“主宰”地位。

有那么几次,父亲说,他要把家“交”到我手里,所谓的“当家”,不过是家里与外界的人情往来、几亩田地的秋种夏收。我没有片刻迟疑,把父亲的话给挡了回去。在一起生活了快四十年,我知道他的脾性,即使不再管家,之前他要管的事情一样都不会放任不管,按照他的思维惯性,即便是一把笤帚怎么放置、走亲戚行礼都要符合他的要求。做了“太上皇”,依然要行使“皇上”的所有职权。

我是好面子的人,可把面子看重了,“里子”就不好受。我与父亲相处的日子里,“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遇到的实在太多,现实也在不断教训着我,面子看淡了,人就能轻松舒服些。我不会再为堆放在房间、过道、柜子那些长年累月、失去价值、完全能够交到废品收购站的东西所造成的困扰和父亲起冲突,不会为了他坚持的种种传统的条条框框起争执。父亲说,这个家是祖宗留给他的,他想怎样就怎样,轮不着儿子指教他!谁的地盘谁做主!父亲可以在他的时空里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我确实没有干涉的必要,选择妥协和让步,给双方保留必要的“空间”,这是“和谐稳定”的最好办法!

正月初六下午,我们姐弟几个收拾行装,即将离开喧闹了七天的家。母亲和大姐在厨房安顿出发前的晚餐,我对嫂子说,“今年算是“平稳”度过了!”她笑着答道,“实在难得的很!不过,距离出发还有一个来小时,这可说不准!”

父亲在院子里拾掇几个孩子随意丢下的耍活,期盼了一年的大团圆即将结束,到了晚上,这个拥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重又回归两位留守老人的世界,不知道他是否习惯?会不会有些许孤单和寂寞?对于母亲,这个春天是她最舒心的节日,没有争吵,没有冲突,一切遂心如愿,尽管马上与自己的孩子分别,但分别是圆满和愉悦的,没有任何遗憾和难过!这种幸福是过往多少年都不曾拥有,现在真真切切的来了,她应该比任何时候都幸福!

从县城回老家就十分钟的车程。正月初九的夜晚,大门口的红灯笼渲染着春节的固有氛围。走进客厅,父亲在与邻家大哥聊天,气氛融洽,交谈甚欢。母亲在里屋的炕上陪着小孙女玩耍。窗外的月牙挂在树梢,透射着清冷的白光。我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有了想在热炕上睡觉的冲动。

所谓家的幸福,在别人看来简单平常,于我来说,这是“奢侈”的幸福。我开始期待明年的春节,是不是圆满如今年?

END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

  • 丁姐读女人之154--奶奶丁刘氏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奶奶是我人生中唯一一个认可的,从没有年龄限制的美女 她的脸上的皮肤永远是光滑的,肉感的,似乎,不管多大年纪,她的皮肤都是饱满的,一直到她去世,我似乎都没有在她的脸上,真正看到过多少皱 ...

  • 二哥闲话|写在夏至(二)

    (摄于2014年11月,照片中婆婆的其中一个弟弟也不在了.) 二哥闲话|写在夏至(二) 今天是婆婆去世四周年的日子.如果她还在,今年九十岁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她了.最近半年只有一次梦见她,那几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回忆我的奶奶/宋亚兰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有三十个年头了.尽管岁月已经远去,她的音容笑貌,乃至和奶奶在一起的每一个细节都永远地烙印在了我的生命里,梦中萦绕. 奶奶是韩家山的,嫁给爷爷生养了六个子女,父亲是老小. 正值饥荒年代, ...

  • 冬日的思念

    父亲离开我们一百天了,心里的悲伤似乎淡了好多.可是,当纸灰在风里飘散时,依然没有忍住泪水,任是涕泗滂沱. 冬日的风清冷,没有太阳,有云有霾,天乌沉沉的,一如我们此时的心情.地里的庄稼早就收尽了,只剩下 ...

  • 5588  我的爷爷

    写了那么多小文和小诗.沒有爷爷的综影.觉得少了点什么? 爷爷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话常回响.在我耳边.不写爷爷將是人生一大缺憾.更何况爷爷那么勤奋,善良--. 爷爷的身体里外全都是正能量.非常值得把他记 ...

  • 马金莲:一个人的阅读史 | 西海固女作家专辑

    一个人的阅读史 马金莲 我的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 因为八十年代初的西海固乡村实在不怎么重视教育,而且小学校离家很远,我七岁时候跟在那些大孩子身后去学校糊里糊涂混了一学期就病倒了,等我正式走进学校已经 ...

  • 小说连载:徘徊在城市边缘(41)----何为爱情

    第四十一章    何为爱情 文/天云 吴健平照例去洗头房,粟彬偶尔也会在卡得像牛吼一样的光驱里塞黄色光盘. 连日的郁闷让刚刚沉寂不多时日的病魔再度潜滋暗长,且成不可抑制的茂盛局势发展. 十月的下午,太 ...

  • 倒影《走到最后,才会想起最初》

    走到最后,才会想起最初 又是一年开学季.依稀记得往年的这个时候,远在苏州打工的父亲都会打个电话过来,"火车票可买好了?东西收拾好了没有?多买点东西在路上吃!还有哈,走的时候一定看看家里们可锁 ...

  • 顾城之子木耳,10岁曾回国19岁考入新西兰大学,却不知其身世

    说起诗人顾城,很多的人都会惊叹于他才华横溢,但是他背后的故事也是让很多的人惊艳.一个本该应有无尽荣华和赞誉的男子,最后却有了一身罪名,很多的人都在探究其中的原因,但是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一直都是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学费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学费   山东  张同军  又要开学了.既盼望.又忐忑. 经过一个假期农耕生活的磨练,自己又黑又瘦,盼望着早点逃离风刮 ...

  • 依依:忆大伯|散文

    邹开歧:东方魔手--书写在三台古城的中医骨科传奇(7)小小医院治大病 文/依依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端午节据传是纪念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的爱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