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胜过文鸯,压倒姜维,三国演义末期昙花一现的少年猛将

三国演义中武将武力的谈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被大家夸夸其谈的吕布、五虎、颜文、典许等都是活跃在中前期,而与中前期的猛将辈出相比,后期就显得逊色了许多,不过其中却隐藏着一位武力直追超一流的少年猛将,这人不是单骑退雄兵的文鸯,也并非独力支撑残局的姜维,反而他的长辈,却是三国中最知名的智者。

本篇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准,来分析一下诸葛孔明之孙,诸葛尚的武力。

诸葛尚出场时已接近全书的尾节,此时邓艾已经偷渡阴平,江油、涪城守将望风而降,作为季汉的最后屏障,诸葛尚随父亲一起前往绵竹迎敌,初次交战,魏军先锋邓忠、师篡被武侯大旗所惊,遭诸葛尚率军掩杀,大败而走。

师、邓二人引兵将至绵竹,早遇蜀兵。两军各布成阵。师、邓二人勒马于门旗下,只见蜀兵列成八阵。三鼕鼓罢,门旗两分,数十员将簇拥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纶巾羽扇,鹤氅方裾。前一小将,挺枪纵马而出。车傍展开一面黄旗,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唬的师、邓二人汗流遍身,回顾手将曰:“原来孔明尚在,我等休矣!”急勒兵回时,蜀兵掩杀将来,魏兵大败而走。蜀兵掩杀到二十余里,遇见邓艾援兵接应。两家各收兵退。

此战邓、师二将心气已经先被武侯旗号震慑,战败可以说是理所当然,但之后邓艾下了死命令:

艾怒曰:“纵使孔明更生,安可退也?汝等见假伪者就退,以致败亡,当速斩之!”众皆苦劝,艾方息怒。令人哨探,回说乃孔明之子诸葛瞻为大将,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艾大喜曰:“无名下将,便可破之!”师纂曰:“未知虚实,不可速行。”艾怒曰:“存亡之分,只此一举,有何疑虑耶?汝二人再不取胜,决然斩之!”

在不胜即死的军令下,邓忠、师篡二将必然死命作战,而玩命也不能抵消二将与诸葛尚的武力差距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单枪匹马,战退二人,毫无疑问这是场一对二的胜利。师篡无他战绩描写,按三流以下处理不提,邓忠的武力可是经过姜维验证的

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维心中暗忖:“不用此计,安能胜乎?”便拔马望左边山路中而走。那小将骤马追之。维挂住了铁枪,暗取雕弓羽箭射之。那小将眼乖,早已见了,听得弓弦响处,把身望前一倒,放过羽箭。维回头看时,小将已到,挺枪来刺。维一闪,那枪从肋傍过,被维挟住。那小将弃枪,望本阵而走。

二人三四十合战成平手,姜维需靠诈败计,才能击败邓忠,以姜维武力为弱一流而论,邓忠稍逊一筹,强二流是有保障的,而这样的邓忠,与师篡联手死斗之下,被诸葛尚一人杀败,诸葛尚的武力就已经远在一流之上了。

或者有人会说邓忠、师篡二将偷渡阴平一路而来,状态不够完善,但其实从嘉靖本中来看,二人其实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艾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久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艾选军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颠崖峻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

这里确实可以邓艾一路行军,每百余里,便留三千人驻守,如此七百里下来,三万军里三停去了两停,算上邓忠的先锋,去掉沿路折损,估计所余人马,至多还有一万五千上下。而在与诸葛尚交锋时,邓忠、师篡二人就率一万人出战,难道是邓艾把大半的兵力都压上了不成?其实这点原文中写出了原因: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涪城。此时城内官吏军民,疑是天降,尽皆降之。

邓艾拿下江油后,是派人将沿路驻守的军队都召集过来后才继续进军的,而之前穿过这七百里,是用了他二十余日,道路险峻,行军艰难,就算这时已将路径打通,召集驻军这一来一回估计也需花费十日开外,也就是说邓艾这前部人马,是得到了充足的休息的。也正因这休息,才被诸葛瞻父子率先抵达了绵竹,即便之后魏军星夜行军,还是慢了蜀军一步。

所以影响邓忠状态的,不过星夜行军这一程,但对面的诸葛尚,又何尝不是收到江、涪陷落的消息后,急行军来到绵竹据守的呢?两下抵消,这其中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了。

可见诸葛尚这场以一敌二,战败强二流和三流联手,分量绝对不低。

我们也可以参照演义中前期的一些超一流的类似战绩作为对比:

典韦一对二击败高顺、侯成。高顺五十合外败于夏侯惇,可定位强二流,侯成三流或以下;许褚一对二击败杨任、杨昂。杨任三十合外被夏侯渊拖刀计杀死,二流保底,杨昂被张郃速杀,三流以下。这两场战绩大可以和诸葛尚这场做为对比,就可看出诸葛尚的武力到底有多强了,相对体力有损下战平强二流邓艾的文鸯,以及要靠诈败才赢强二流的姜维,明显高出一筹不止了,可以说已经是直追超一流的表现了。

小编的排名中,也仅将诸葛尚列于吕布、五虎、颜文、许典庞这公认的十一个超一流之后,是为强一流武将中的魁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