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年味儿【征文】

家乡的年味儿

盼望着,盼望着,小时候的寒冬腊月总是那么悠远绵长,年简直就是漫长的煎熬等待。时至现在,每每聊起过年,唯独那陕北老家的年味儿令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兴许是对家乡的眷恋吧,着实让人倍感亲切。

从前,一到腊月,过了腊八,家乡的年味儿就越加浓厚了。此时,腊月的街市立刻会沸腾起来,杂货铺、肉食店、理发馆以及那些无名的小店铺、小摊位,到处人满为患。举目远眺,人山人海,车来车往。老乡们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年货小市,尽心选购,讨价还价,置办那些门神年画、姜醋蒜葱、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缺席。那刻,街市虽然已经拥堵得水泄不通了,但也不失过年的热烈气氛,乡亲们的脸颊上依然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欢喜。过年了,窑洞的里里外外也要一通拾掇,灶台上蒸、煮、炖、炸的手艺轮番忙活着,各样特色的年茶饭油然而生。为了备足年三十的团圆饭,爹娘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累也并快乐着,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幸福。

掸尘土扫屋子是家乡久传的风俗习惯,也就是年底卫生大扫除,掸去过去的尘埃,迎接新年的到来。早饭后,趁着冬日的暖阳,一家人便开始所谓的大扫除行动。掌头的婆姨领孩子们把轻巧的家什摆设,小心翼翼地搬在屋外的石桌上,盖上毛巾盖头,生怕落上灰尘。待窑洞里只剩立柜一些不易搬动的物件时,便是男人们大显身手了,头顶拢上手巾,用绳子将扫帚系在稍长的木棍梢头,站在平展的炕石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够着窑顶似刷子般来回清扫。对于立柜、高低柜这些笨重的物件,也要一一挪动仔细拿笤帚扫除,不能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

一会儿,“掌柜的”又趴手在窗框上,扯去旧窗户纸,扫去窗棂的灰尘,再用面浆糊逐框贴上白格生生的麻纸,顿时窑洞里窗户明净,好似清爽了许多,敞亮了许多。生性爱好的婆姨拿出寓意“年年有余”的年画,瞅着讲究地安在相应的位置,时不时问偏离了没有,确实一番啰嗦。待定位无疑了,铆着劲按下图钉,年画就贴好了。这看似不拘小节,却颇有讲究,不乏为整个窑洞增添了年的味道,真是新年新气象。

那时,最有意思的是后院硷畔的碾子忙得不可开交,一家挨一家碾米,一天几乎没有喘气的机会。筐里捞好的黄米,一骨碌倒在了碾盘上,便由蒙着眼睛、戴着笼嘴的毛驴一圈一圈地拉动着碾子,石轱辘不时地发出“咯吱咯吱”转轴的声响,顷刻间米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有时,乖顺的毛驴按捺不住诱惑,扭头想叼一嘴,却立即被笤帚挡了回来,打消了偷吃的分外之想。随着周而复始的碾压,黄米转身变成了米面粉,经筛箩在木床上的来回筛滤,金灿灿的细腻米粉落满了一簸箕,老乡们便笑逐颜开,绽放出过年的喜悦。

锅灶上的水滚烫得热烈,趁热水把黄米面与白面掺和搅揉在一起,放瓷盆里盖上盖儿,外面捂上羊皮袄或被子待一晚上发酵。次日,勤快的婆姨们放上少许苏打揉醒面团,在案板上分成小剂子圆团,挨个摆在笼布上,轻轻手按几下,中间用顶针套个小圆圈,好似那古币麻钱的油馍馍就雏形可见了。上油锅一炸,表面立刻变得金黄金黄,圆鼓鼓胖墩墩的,真宗的油馍馍出炉了,串起在高粱秸上,尤其惹人喜爱,垂涎欲滴。

到了大年三十,上坟祭祀逝去的先辈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大人们带上酥肉、丸子、年糕、油馍馍以及糖果酒水,还有冥币、坟香、鞭炮,领着孩子们上山祭拜先辈,教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的道理。除夕夜,大碟小碟的炒菜、年茶饭摆了满满一桌,尤为丰盛,香味扑鼻,小孩子们早已急不可待了,催促着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年夜饭正式开席了。忘却一年的辛劳,迎接新年的欢欣,斟酒给长辈们,对饮畅谈,彼此祝福,一起辞岁、守岁、迎岁,那真是个美好的时刻。

时光飞逝,现如今年年还在过年,但唯独那从前家乡的年更加富有年味,更加意味深长。那时的年是永远忘不掉的念想,珍藏在历史的记忆中。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贺春峰,男,籍贯陕西清涧,文学爱好者,文笔自然亲切,语言精练,构思严谨,感情纯朴,独具风格,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多篇文章在《榆林日报》《延安日报》刊登,网络文学平台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陕西】马一鸣《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 横山区城关小学六年级 马一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家乡的习俗. 大年三十一早, ...

  • 母亲挑出九九炒,配上家乡人都爱吃的油辣椒,闻着这个味儿都醉了

    母亲挑出九九炒,配上家乡人都爱吃的油辣椒,闻着这个味儿都醉了

  • 邢仪:我为路遥母亲画像

    1997年10月,本文作者邢仪(右)与路遥的母亲 早在路遥出名之前我就认识大娘了.大娘是路遥的养母,也是他的大伯母.路遥七岁时,父亲因家贫和孩子众多,把他从清涧带到延川,送给自己没有子嗣的哥哥做养子. ...

  • 桐叶馍馍

    桐叶馍馍 文/吴敏 正月里,新婚女儿携女婿回娘家拜年,家宴热闹之际,女儿附耳低语:"这个年,破五前不能回娘家的规矩熬得我心慌,早就想吃妈做的饭了."我很诧异,"不是哇,你 ...

  • 【陕西】张轩硕《家乡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 横山城关小学 张轩硕 新年的钟声又敲响了,2021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时光老人因此为我们打开一页新的篇章,等这我们去书写.去创造-- 大年三十的清晨,我一眨眼, ...

  • 亚凌随笔:可爱的肥肉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高考试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l ...

  • 《那会儿我就在盐池》连载13:盐池婆姨耍日能:做馍馍炸花花

                                             <那会儿我就在盐池>                                           ...

  • 【孜然炒馍馍】是它是它就是它,抗饿顶饱顶呱呱!

    正如们所知,爱吃能做擅长长肉桌儿,有个在吃这方面特别有能耐桌儿妈,桌儿妈能耐,主要表现在:在物质生活极为不丰富桌儿童年,把桌儿养白白胖胖... 嘿,白白胖胖... 桌儿妈是这样桌儿妈: 油条吃剩了,桌 ...

  • 张建军||怀想家乡的年味

    儿时一过腊八,年味渐浓. 现在年关到了,年味淡了. 可以说现在天天在过年,吃好的,穿好的.不买窗花,不买年画,不买香烛,不买爆竹,不买灯笼,不垒火笼,到商店购物人家送二副春联,年货就齐备了.只等大年三 ...

  • 散文||家乡的年饭【征文】

    家乡的年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前除了剪窗花.贴门神.写春联.挂灯笼.买鞭炮外,还得提前杀年猪.磨豆腐.炸油饼等做好备年货工作.备年货的目的主要就是为春节期间吃年饭提前做准备. 在我们 ...

  • 散文||家乡的龙灯【征文】

    家乡的龙灯 我的家乡是一座宁静从容的小镇,静静的漳河从镇边流过.已经不惑之年的我,随着升学就业娶妻生子,在城市里落地生根,如今一到过年,我却再也感受不到以前的浓浓气氛,在我的记忆深处,过年最热闹的事情 ...

  • 散文||家乡的糍粑【征文】

    家乡的糍粑 又是一年春节到,此时身在他乡的我们,想到家乡的飘香年味,回忆着家乡每年此时打糍粑的情景,不禁吟出<七绝·有感家乡的人打糍粑>:"糯米香溢糍粑出,巧妇撒糖锅里熟.壮汉挥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家乡的年味儿/黄光炎

    在城市生活了二.三十年,仍旧思念家乡的年味儿.城市过年,虽然也有城市的热闹,但和在农村的家乡比,那年的味儿,总觉得欠缺许多. 家乡的年,是在劳作和盼望中来到的.自开春起,人们春播夏种,秋收冬储,就奔着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家乡的年味儿/周丹丰

    时序进入腊月,接近年关,小城还没有下过一场雪,人们都在盼望着雪润大地.街道两旁梧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华灯初上时分,小城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快过年了,天南海北的人,这个时候都朝着自己 ...

  • 散文||家乡的年味【征文】

    家乡的年味 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过春节了.叔叔.姑姑.唐兄.唐妹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和我们相聚在一起,大包拎小包的走进我家,各种零食.五颜六色的花炮,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 ...

  • 散文||家乡年饭的美食【征文】

    家乡年饭的美食 盼望着,盼望着,年到了,农历的辛丑年即将来临,农历的庚子年将在六十年后才会再次重逢. 又快到农历的春节了,相比往年,我们更为期待新的一年,因为庚子年太难了.可到了年关,我们又有些不舍, ...

  • 散文||儿时的年味儿【征文】

    儿时的年味儿 山涧小溪||河北 时间累积,成了岁月,而岁月这东西,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得飞快,有时甚至快得有点儿吓人.这不,只是眨眼的一瞬,又该过年了. 过年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似乎越来越没啥意思 ...

  • 散文||别样的年味儿【征文】

    别样的年味儿 "反向过年"有几个年头了.送走父母以后,就像没根的浮萍,飘向海外和孩子团聚. 异域年味儿淡淡的.密歇根大道上,听不见欢悦的炮竹声,闻不到甜美的炸果香,就连号称第三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