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用柴胡疏肝散现代和古代临床研究
中医学认为,食管属胃,为胃气所主,脾与胃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共司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 精微的吸收、转运和输布的生理功能,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脾胃运化又与肝主疏泄密切相关。其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胃关系密切,治疗上应以疏肝和胃疏泄气机为治法,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 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动物实验表明柴胡疏肝散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皮质酮,提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抑制慢性应激,对大鼠精神状态、胃肠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疏肝散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黏膜修复。柴胡主含皂昔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能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速度。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有辅佐柴胡疏肝解郁之功。白芍配甘草 有明显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和止痛作用,可降低迷走神 经兴奋性,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川芎能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香附可疏肝解郁并消宿食,陈皮理气和 中,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奏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之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