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的钱,用对了是资产,用错了就是资不抵债
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曾经有一位学员询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银行借款1亿,这1亿是资产还是负债?
假设是自己借钱的话,这1亿就是资产。但是在会计里,我们更多强调的是钱的来龙去脉的对应关系。
这时候我们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了。
于是我是这样告诉他的:
当你看到钱的时候,或者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的时候,这一定是资产。
比如说房屋建筑、机器设备,以及用钱可以购买并具有使用权的地皮等等,这些都可以是资产,所以1亿元的现金如果到了你手中,并且能形成资产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就叫做货币资金,也就是可以成为你的资产。
但是这1亿元同样也是负债。
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一个叫借款的项目,比如说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
换句话讲就是资产也等于负债。
当我把这个回答告诉他之后,这个人又问了我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这1个亿变成债权借出了,最后这个债权变成8000万的话应该是资产还是负债?
我们可以这样去分析这个问题:
当你把1个亿借出去之后,此时就形成了债权,而这个债权所代表的依然是资产,是将来能够收取资金的一种权利,简单地讲拿到债权就是资产。
所以当钱被拿走之后,资产总规模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结构发生了变化。
货币资金少了债权多了,其实质量是下降的。
如果借钱的人最后能够给你一定回报的话,这个资产还可以是优质资产;如果只回来了8000万,而剩下的2000万并没有给的话,并且你之前欠银行的钱还是1个亿的话,此时你的资产就不是1个亿了,而是变成了8000万,那么另外的2000万就是费用或者叫做损失,用利润表表示的话就是资产减损的损失。
这个时候就叫做资不抵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