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成绩“看得很淡”,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
在这个中高考放榜季,用几家欢乐几家愁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家有考生的那份焦虑实在是呼之欲出。作为一名中学校长,这个时候说把学生成绩“看得很淡”,真的有点不合时宜,虽然现在各学校之间不进行排名,但天地之间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把成绩“看得很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脱俗”,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因为论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因此,不得不表现出一种“脱俗”,一种闲庭信步,一种不在五行中的样子,来另辟蹊径,顾而言他,从而达到避重就轻,摆脱尴尬之局面,其实这又是另一中无耻,是在拿学生的前途当儿戏,是在误人子弟,虽说分数不是全部,但学生以学为主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另一种情况把成绩“看得很淡”,并非是一位广种薄收的人,一位非常不重视结果的人。因为分数只是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才是固根铸魂的事业,怀揣的是“大教育”,在他那儿,学生总能西方不亮东方亮,总能找到自信。
他们认为,如果仅看升学成绩的评价方式,不仅埋没了学生的鲜活个性,而且也不利于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潜质。只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质,才能全力培养学生的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彰显个性。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校长王宪军既是如此。
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学校不仅设立了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类专业教研组,还专门成立了管乐团、古筝队、二胡队、琵琶队、合唱队等特色音乐社团,让每个学生的潜质都能小荷露出尖尖角,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从而找到自信,找到自我,让学习插上兴趣的翅膀,让人生展翅翱翔。
分分分教师的命根,那只能是一位教书匠的追求。把成绩“看得很淡”,并不等于不要结果,如果说一滴水是浇灌的开始,那么,一支笔就有无尽的力量,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一生,一件事能改变学生命运,教育就应该润物无声,去激活每一位学生内在的潜质,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把成绩“看得很淡”,是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就像种庄稼,只要深耕细作,适时播种,施足底肥,科学地进行田间管理,才能有好的收成。焦急得等待,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结果。
当然,科学地选择地块、种子,因地制宜也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特质。
把成绩“看得很淡”,既不是成绩不重要,更不是剑走偏锋,而是要将功夫下在平时,要为学生施足底肥:“复合肥”。截至1992年,王宪军创下中考英语成绩全县“八连冠”的历史,就是他深耕细作,充分尊重学生特质因材施教的结果。把学生成绩“看得很淡”,这才是一位教育家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