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吴家到梅兰坊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yMTEvMjI2MTE5OTEyXzFfMjAyMTA3MTIxMTQ4NDU0NTc=.jpg)
黄陂南路596弄的梅兰坊,据1993年上海市房产管理局编著的《上海里弄民居》:
梅兰坊,由吴姓业主投资建造,取名梅兰坊,1956年由政府接管,沿用原名未改。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yMTEvMjI2MTE5OTEyXzJfMjAyMTA3MTIxMTQ4NDU5ODk=.jpg)
▲ 1933年2月,梅兰芳受邀到苏州公演,与吴似兰等合影
苏州吴家
据1947年梅兰坊的户籍信息,大房东一栏大多填写的为“吴振声”和“光华公司”。吴振声疑似与吴梅溪、吴似兰同为苏州吴家兄弟,其中吴梅溪原名吴秉彝(1901-1943),名华德,字秉彝,别字梅溪、仌畦,排行第四。吴似兰(1908-1964),名华馨,字似兰,又字庆生,号绿野,别署兰坞,排行第六。吴振声(1904-1990),名华镛,排行第五。吴子深(1893-1972),名华源,号渔村,排行第二。吴氏兄弟自幼习画,其中老二吴子深、老五吴振声工山水;老四吴秉彝、老六吴似兰精花卉,四人合作花鸟图以为乐趣。1930年吴子深创“桃坞画社”,1932年6月吴似兰组织“娑罗画社”。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yMTEvMjI2MTE5OTEyXzNfMjAyMTA3MTIxMTQ4NDY4MDE=.jpg)
吴家原居苏州桃花坞,后迁西百花巷。据民国作家包天笑晚年回忆《钏影楼回忆录》(包天笑是吴家兄弟的表哥),吴家祖上因经营酒业和漆业而致巨富,晚清至民国又在上海买地产,开商店,家业颇富。
我的舅祖吴清卿公生有二子,长子号砚农,次子号伊耕,这是我的两位表叔。他们兄弟两人,相差有九岁,那时候,砚农表叔已娶妻,生有二女,伊耕表叔则年方十八九岁,尚未娶妻,他们兄弟两人,都是在十五六岁,便进了学。两人的资质都很好,但是清卿公的意思,以砚农不再追求科举,教他管理一切家业,伊耕使他学问上进,将来在考试上博取功名。这个在苏州的绅富门第,都是如此打算的,大概以一二人保守家产,其余的进取功名,这样则“富”“贵”两字,都可保得。
包天笑的舅祖吴清卿生有二子,长子吴章焕(1861-1923),字砚农;次子吴章沣,字伊耕,娶妻曹氏,因肺病早逝无子,遂将吴砚农的次子吴子深过继到吴伊耕名下,吴子深跟随其舅舅曹沧州习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看似和睦的昆仲关系,在父亲过世、弟弟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后,支离破碎。1936年8月,六弟吴似兰以账目不清为名将二哥吴子深、族叔吴季玉告上法庭。解放后,吴似兰留在国内继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吴子深离苏去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郑和下西洋,吴子深与女儿吴浣蕙合写
梅兰坊
梅兰坊,解放前划分为四个地块,涉及2081A、2081B、2081C、2082四个地册,其中2081A、2081B、2081C为黄陂南路沿街商铺,2082为黄陂南路596弄1-58号,道契为法册813号,占地8.818亩,即5878.67平方米,户名登记在Banque de I’Indo-Chine,即东方汇理银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坊是一种新式里弄,比“里”稍许高档一点,有煤卫,公共区域比较宽敞,从当年梅兰坊和瑞华坊的招租广告也能看出端倪。1930年12月7日,三清公司地产部在《申报》发布广告,“梅兰坊新屋召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兴许是梅兰坊的招租不顺,表哥包天笑在自己的新书中就帮表弟们打起了软广告,1931年11月10日刊发的《乡下人又到上海》中提到:
“那末我告诉你!我住的地方,唤做梅兰坊。上海的弄堂房子,都是什么坊,什么里的。梅兰坊和梅兰芳,声音相同,不过一个坊字,和一个芳字写法不同,可是到了法租界要问梅兰坊,就容易问到。不瞒你说,我本派在福芝坊看弄堂的,说出福芝坊来,有些人便不大知道,梅兰坊就容易记得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吴家兄弟对于“梅、兰”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梅兰坊上,更见于画作,吴秉彝在1938年作《秋江冷艳》,落款“写于梅兰舫”,只不过这次是在船上。巧的是,吴似兰的夫人姚韵梅名字里面也有一个“梅”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同时由于紧靠上海律师公会(黄陂南路572号),从1932年起,梅兰坊聚集了大量律师事务所,比如4号吴华泰、22号潘仁希、25号宋云涛、31号王德魁、32号黄清元、33号邹绳祖等。除律所外,梅兰坊还聚集了福婴医院(黄陂南路582号)、张克成诊所(13号)、福和长药行(17号)、杭州广大药行(21号)、国医张忍安诊所(26号)、宋光桢女科(28号)等诊所和药房。
外交官女婿
我乡习俗,初嫁之女,于第一个夏季须回母家住过夏季,故婿、女、甥三人现均暂居本户,经夏即去,故未列入查证表。
这是一份来自1947年振华里13号的户籍信息备注,户主张克成,字树勋。
外甥女:刘之润,一岁,出生于1948年三月五号,在上海出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晓(1908-1988),湖南辰溪人,1926年就读于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1937年,中共中央派他到上海,与冯雪峰、王尧山等同志恢复和重建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上海坚持了长达12年的地下斗争。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第二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1954年底,调北京,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书记,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外交部顾问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未完待续
更多上海往事
点击下面名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