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书之《大学》名句
宫明GUUMINN官方发布时间: 07-1209:35云南宫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其中《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人细细品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以下是本人对于这句话一些不成熟的见解。现在这个社会很难再出一个“平天下的”伟大人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知识得来的太过容易,没有古人为求学而程门立雪,凿壁借光,我们的生活太优越了,有什么不知道的随便上网一搜,大把的资料任君挑选。正因为知识得来的太过容易,所以我们学习的思想才不端正了,想要学习的心不真诚了。有人提出了知识付费这个概念,但是大量缺乏内容,缺少内含的文章充斥网络,一时间似乎人人都是学问大师。真正有实际意义的知识是可以付费得来的吗?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阅读伟人的文章,阅读古人的诗篇,我们通过文字与伟人有了一次谈心的机会,我们可以了解他的理想抱负,可以感知他对于事物的看法,但是这终究是他的知识。那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从伟人的理想抱负中来,从他对事物的看法中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思考研究,经过思考沉淀下来的才是我们思想的一部分,这才是学习真正的意义所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