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炒上天”,“炒茶”热度为何不减?

题图 / 图源:网络

对于茶市和爱喝茶的人来说,春茶上市是件大事儿,然而就在市场热议春茶的同时,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

01 茶叶“炒上天”

这几天,微博上有一个叫“一饼茶叶可以买一辆宝马”话题的阅读数多达1.2亿次,引发了市场关注和网友热议。

原来是《新华视点》视频节目记者近期调查了茶叶市场营销乱象,发现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茶叶被贴上了五花八门的标签,让人眼花缭乱,典型代表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鼓吹“山头茶”、“特效茶”,为销售茶叶,以海拔高度作为卖点,拟售价为2330元一斤。

第二类是“特殊功效茶”,这类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的茶叶,宣传称有“特殊”功效,比如一包降血压,远离并发症。

第三类是“办事茶”、“送礼茶”,在电商平台上有价格为29999元的“送礼茶”,甚至还贴上了一个亮眼的标签:领导爱喝的茶。

在这些被送上热搜的茶叶中,一个某品牌的“办事茶”在短视频中宣传极为浮夸,宣称是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

还有更惊人的是,4月7日,一款名叫2021锦绣茶尊的10公斤茶青开采权在阿里拍卖上,起拍价为168万元,经过49次加价回合,最终被竞拍人以1068万元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

保守估计,10公斤茶青可制作晒青茶约2斤,若不考虑制茶成本及其他溢价,上述普洱茶单价已超过500万每公斤。

新品略作为一名财经观察者,发现“炒”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了,果真是当下年轻人忙着炒鞋,上岁数人忙着炒茶,炒茅台,万物皆可炒啊!

02  “炒茶”热度为何不减?

“炒茶”多年来一直是市场热点话题,珍贵或者收藏级的茶更是被炒到了“天价”,而且“炒茶”热度一直不减。

以近几年火爆的武夷岩茶为例,其价格持续攀升,各种贴上“大师”、“山场”标签的岩茶充斥市场,价格从1斤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而且茶叶市场随着茶季、中秋、春节前后,销量井喷。

消费者以为自己买到了岩茶精品,其实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装而已。

说到“炒茶”,就不提不提前几年十分火爆的湖南黑茶,湖南黑茶在2012年的中国茶市迅速崛起,某些品种10年间升值380倍,比如诞生于1996年的450克装的“茯茶”,10年间,价格从1元/片飙升到380元/片。

黑茶、岩茶等多个茶叶品种被疯狂爆炒,这背后更是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游资入场,就是市场上的“金融茶”、“投资茶”。

比如在2010年底,湖南益阳安化部分中小型黑茶厂在2005年前年后的陈茶遭扫货式收购,有的富商或者是企业直接以亿元为单位收购黑茶。

“炒茶”已经是一个由资本、做市商、消费者以投机客等玩家共同组成的一个小江湖,各家大显身手,纷纷发力,已经催生出了一个“茶叶茅台”江湖。

“炒茶”的一般模式是:大玩家控制上游产业链,垄断产业生产,炒作抬高价格,囤积陈年老茶开始,带动新茶价格上涨,通过拍卖,自卖自卖对敲拉高,炒到后期,成品茶已经供不应求,就开始出现“期茶”。

坐庄的大玩家自然是获利的最大者,通过精心筹划,有组织地出货,把经销商严格分级,控制其发货,最后炒家放量甩货,套取最大利润,到最后发现,最大的利益被炒茶的人拿走了,不少人被割了韭菜。

“炒茶”被割韭菜的可不止个人,其中也不乏企业,据环球老虎财经21日报道,上市辅导2年的七彩云南深陷普洱炒作江湖,大客户炒茶破产,千万应收账款成坏账,也让其A股上市之路,显得可望而不可即。

“炒茶”已经让茶叶脱离了产品属性的基本面,茶叶一旦被赋予金融属性和投资属性之后就变得疯狂起来,“炒茶”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总结:逐利和投机。

03 消费者切莫陷入“炒茶”黑洞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买茶喝的人依然是以消费者占据绝大多数,面对茶市的疯狂炒作,一片热潮之下暗藏的依然是波涛汹涌,消费者在茶叶购买茶叶时,依然要谨慎而为。

首先是,警惕虚假宣传。

目前市场上的茶叶,被赋予了各种标签,比如前文提到的“功能茶”、“疗效茶”等等,本来就不可信。

另外就是过度包装,华美的包装,让人眼前一亮,高端、大气、上档次,产品的过度包装成本最终也要由消费者来买单,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近江苏一家超市因为售卖一款只有5两茶叶,包装却达到2斤的茶叶礼品,因为过度包装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其次是,理性消费是关键。

市场上各种高端茶,高档茶,前文所述的“送礼茶”和“领导爱喝的茶”,这些茶叶被贴上了社交标签和送礼的标签,被赋予了社交价值,价格动辄上千元,高的数万,甚至还有更高的“天价”,更大的意义则在于心理效应,或者是取悦他人的目的。

第三是,炒茶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茶叶变身金融产品后就成为了投资客和投机客的炒物,“炒茶”也就成为了不少玩家的圈钱工具,空手套白狼,有的甚至演变成金融骗局。

“炒茶”只是大玩家的小圈子,普通玩家根本就无法进入,当资本收割完毕后,那些普通玩家就成为“韭菜”,难逃被割的命运了。

炒茶如炒股,炒茶市场也同样存在市场泡沫,而且这个泡沫随时会破灭,新京报也发表评论称,“炒茶”泡沫该戳破了。

前几天,新品略想去东莞的一家茶叶店买点黑茶,店老板说,没有,现在我们已经不卖黑茶了,前几年炒得很火爆,现在已经没人要了。

可见,茶叶被疯炒的背后,都有一大帮幕后推手在操作,但热潮过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最后新品略想说的是,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茶喝不炒才符合市场规律,而作为消费者,理性消费才是关键,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就会陷入“炒茶”黑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