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刘海峰的诗』把一切放下,然后行走江湖

编者按:

数月前,好友刘海峰邮给我他近年来涂鸦的为数不少的近百首诗歌,嘱托我帮他审阅,并打算出一部集子,算是对他自己多年来热爱诗歌的一个交代。于是,抽时间阅读,并把比较好的诗歌做了标注,就有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组诗歌。

老实说,刘海峰的诗,虽然谈不上每首都精彩,但他的诗歌无论从语言的质感还是对生活诗意上的解构,都有了一种精神的层面探索和独特的追寻发现。特别是《玉米》这首诗歌,语言描摹出的乡土气息,是在大量排比的“玉米”画面背后所揭示出来的苦难生活及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在诗句紧锣密鼓般的急促的倾诉之下,让玉米的含义在诗歌的结尾有了明确的精神指向:“我心里说,父亲啊我喜欢这种累/就像你一生佝偻的背。”

不仅,《玉米》,我还喜欢他的《放下》:“把一切放下,然后行走江湖”,这是诗人一种特立独行的人格表达。不知为什么,超喜欢。

2019.7.17

      刘海峰的诗歌

玉米

好些年没再种玉米了

好些年没闻到玉米秸子的香了

好些年没听到父亲收获的笑声了

好些年没烧着浓烟的铁炉煮玉米了

我穿上多年没穿过的干农活的衣服

我带上父亲用旧的大塑料瓶子装的水

我爬上姐夫的油惺灰土的三轮车

我踩着泥土松软的田埂

我掰着扛着拾着地里长成的金黄的玉米

我笑着摇着喊着往院里一穗穗地倒着

父亲说你累了就歇会儿

我心里说,父亲啊我喜欢这种累

就像你一生佝偻的背

西山晚归

今晚的月亮真好

害着羞,红了笑脸,醉了酒杯

这葱茏的山路真好

弯弯的月亮弯来绕去

就像这不肯停下来的时光

此刻,停在车里和停在你的身边

没有什么区别

山的围篱,正好挡住了

我俩相依的身影

六月的早晨是诗

窗外的河洲是画

我的心情是一首牧歌

独唱在无人的旷野

在寂寞的山路

我像一位行吟的诗人

一直在寻觅,却不知道在寻觅什么

此刻,我就踟躇在你的屋旁

却不知道你在还是不在

梦中的你啊

是否我一心想往,就能够在此刻和你相遇

哪怕乘桴而上

哪怕万水千山

迟雪

忽然想起她的那一句诗:

“千呼万唤始出来”

她心有忧伤,还怀抱琵琶

一步一步特别小心地

从她的船篷移到我们的船头

她的乐曲是那么熟悉

又那么陌生,月光轻笼

雾霭氤氲,间关莺语

幽咽难流。她倾诉自己的不幸

又叹息我们的不幸

她默然回望着我们

想找见自己的知音

找见那个一同沦落天涯的诗人

可是,她又一次地失望了

她吟咏“相逢何必曾相识”

悲叹不能一见湿了青衫的江州人

她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

迷离迢远,恍若隔世

然后,就只留下悄无声息的渡船

和痴心等待的我们

还有,江心秋月与山歌村笛

攀九龙山

就让我停在路边歇一歇

就让我坐在你的膝盖上牵着你的手

让我看一看过往的人流

那些花丛中的隐密的蜘蛛

那些贪食花蜜的蜂蝶

就让我一个人静静地想一想

就让我淌进你的河水搅乱你的美梦

让我听一听你的呼噜

那些山崖间的崩裂的峰岩

那些只经过雨水的村寨

就让我留下来和你拍几张合影

就让我吻别你沧桑的额头

让我见证你的欣喜和无奈

那些曾经的美丽的神话

那些神话一样清纯的天赖

放下

把一切放下,然后行走江湖

从此,去结交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去一次澳洲,认那里的袋鼠做邻

在无亲无故的非洲沙漠,像三毛一样

挑选只属于自己的旅程。或者独行北美

去过狼才有的一夫一妻的生活

或者,回我梦中的南方

在飘着细雨的小街,踏响久别的石板

我把我的诗画成水墨,把我的屋前屋后

都种上竹子。到南山耕种,到东坡收获

在闲散的黄昏里点起一堆篝火

泛舟湖水轻采莲蓬

或者伴着清幽的古筝曲,对月独酌

有朋友来了,也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斟几杯淡酒,饮一个通宵

天河山的岩石

也许一万年根本不能证明什么

生死轮回或沧海桑田

不,应该是海枯石烂

爱情的誓言写满了时间之路

也许还不如一棵树

不如一棵树对岩石的缠绵

高山仰止,高山之上呢

也许爱情本就是一个让人困惑的蛊

有人坚守堡垒,就有人要冲破堡垒

然而,天河山的岩石呢

天河山的岩石可以支撑起那个美丽的神话

但海拔一千二百米的月老峰

是否也可以见证,每一个攀登者朝圣的内心

一辈子

一条河

不是天上的泪河

一座桥

不是遗梦的康桥

一棵树

不是月宫的桂树

一把伞

不是雨巷的油伞

一句话

不是马嵬坡的恨别

一回眸

不是水莲花的娇羞

一剪梅

不是江南客的叹婉

一归人

不是春帷里的寂寞

但一辈子

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故地

废弃的铁桥还在那儿

锈迹斑驳

斜晖冷照

桥下的溪水没有冰封

烟雾缭绕

鸟儿轻飞

我独坐在铁轨上等你

直到月亮吻上了夜幕

作者简介:

  刘海峰,男,河北井陉人。曾任中学语文教师,现在石家庄市某单位供职,喜欢诗歌。有作品发表于报刊。

(0)

相关推荐

  • 玉米老了(外一首)

    无题 文/蓝泥 黄昏之后,才是一轮明月 一张牌的正面,红桃A.黑桃K.方块Q 大鬼和小鬼,可以随便是什么 其实,是我们完成了某种交易 在夜市.红灯区,用金币换取另一枚金币 其实,在无可购置的时代 它们 ...

  • 七律 . 万里河山.春雪(编者读诗十一)

    七律·万里河山.春雪        作者:角度 北岭南川景不同,春头落雪压枝弓. 南川把盏临风赏,北岭披寒暖日穷. 夜绽梨花轻满树,朝迎叠絮软如绒. 河山一季分冬夏,吾借文辞蕴笔丰. 2017-01- ...

  • 全国首届“亲情杯”诗歌大奖赛入围作品展:余顺盛

    父亲颂(外九首) 余顺盛 淡定霜髭不畏衰,蹒跚脚步顶家台. 遮风万苦无声怨,挡雨千辛有备该. 望子成龙思五桂,以爹作马盼三槐. 他乡沥血谋生计,故土呕心创富开. ★父亲节悼父 本想明年百岁筵,因尊一病 ...

  • 小诗三首:父亲的菜地

    同我国的古典诗歌一样,欧美诗歌在古典时代也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和限定,节奏.音步.韵脚等均有法度可依. 适应于现代生活内容的现代诗讲求创新,不按格律来写的自由体诗歌蔚成大观.但实际上,传统并不是断裂的, ...

  • 小诗二首:时间

    靠语言写诗是没有突破的.要靠爆发力写诗,那才有分量.诗歌爆发力的问题.简单点说,就是突出诗歌的内质.要从诗歌语言中,跳出来,让你的意思,紧紧抓住读者,得到更深层次的启迪,和快感.比如说,打井,你打开一 ...

  • 『王俭廷的诗』有了水井就有了村庄(三首)

    诗人介绍: 王俭廷:河北井陉人.当代著名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出版诗集.散文集多部.在<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书画评论文章数十篇.被专家称为颇具真知灼见的文章. 有了水井就有了村庄 (三 ...

  • 『余华的路,我的路』‖『阳光诗品&&一米阳光』『001』

    我就这样来了.在我38岁的年纪,尝试在一个没有做过的领域做一件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情. 第一篇文章选材最后定了余华老师,那是玩头条一年时间里流量最高的一篇文章.放这样一篇文章上来不仅仅是因为那个叫 ...

  • 『凯子的诗』四月的哀思

    凯子,男.一个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诗人.一生喜欢奥巴马.仅此而已. 凯子一生没有写过诗歌.但是他喜欢奥巴马.命运坎坷的凯子,他正面临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他根本不知道我在编发他的诗歌.我希望上天佑护他度过 ...

  • 『井陉红十字会』「张永明」我健康 我献血 我快乐

    (张永明在演讲)     我健康  我献血  我快乐 张永明 尊敬的各位志愿者,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叫张永明.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体会. 我的第一次献血是在2003年 ...

  • 『井陉红十字会』「肖紅彥」 鲜红的血液,流动的爱

    (肖红彦在演讲)       鲜红的血液,流动的爱  肖红彦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志愿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叫肖紅彥,是井陘县紅十字会的一名志願者,也是井陉红十字会志愿分队的副队长,今天我演讲的題 ...

  • 『井陉红十字会』「马秀明 」 那些年的献血,多大点事

    (图为井陉红十字会秘书长仇珺为一等奖获得者马秀明颁奖) 那些年的献血,多大点事 马秀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志愿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叫马秀明,是井陘县紅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也是井陉红十字会志愿分队 ...

  • 『井陉红十字会』献血宣讲知识进校园:走进北固底小学

    井陉红十字"献血宣讲知识"进校园 --走进北固底小学 (井陉红十字会仇珺秘书长在讲解献血知识) (苍岩风讯)6月12日下午,井陉县红十字会的"三献"知识(即捐献 ...

  • 『7.19洪灾现场目击』腿部受伤的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一首感人的诗:今天我偷拍了她

    (抗洪中受伤的女孩,她溃烂的腿伤让人心疼) 编者按: 在7.19特大洪灾中,有无数的抗洪英雄奋战在抗洪的第一线.昨晚浏览微信的时候,县委史志办的何克宁女士发布的一张在洪灾现场拍下的女孩腿部受伤的图片让 ...

  • 『孟胜利的诗』: 安静,安静(组诗)

    诗人介绍:    孟胜利,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协理事,中外散文诗协会会员.1968年生于河北石家庄,曾用笔名凡音.晓梦.繁荫发表作品,已发表诗歌.评论.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千余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