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2021年第55篇

店长你好,我想请问一下要怎么克服自己的受挫感呢?我自己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工作中挫败感极强。一旦感觉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之后,整个人就会陷入到一种低落自责的负面情绪当中。

久而久之呢就开始逃避解决问题、做事越来越拖延、害怕自己受挫、然后逃避问题、然后又因为逃避问题出现新的问题、然后又自责,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请问店长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吗?

新老糖丸儿们大家好呀~我是越挫越勇的店长王瑞。 一名心理学入坑10年的心理咨询师,这里是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

首先呢感谢这位糖丸儿的来信,Ta对自己的感受呢选择都是有非常敏锐的觉察度的哈。那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种循环里,Ta已经走出第一步了。

像之前我们很多视频都是在教大家怎么去察觉到你陷入了某种循环里边,那这位糖丸儿很厉害,已经察觉到这一步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怎么样在获得意识之后,可以去破除某种一直困扰你的循环。

那这次我们会用到的书呢,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一本《逆转》,然后还有经常在视频里出现的《自卑与超越》,还有最后一本是之前在我们聊那个拖延的时候有推荐过的《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目录

Part1 “总是觉得做得不好”——受挫和自卑

受挫和自卑

自信的受挫

受挫后逃避

Part2 解开受挫感束缚

打破大众固有思维

逃出思维受限

Part3 做的不那么好会怎样呢?

避免进入受挫恶性循环

寻求专业帮助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受挫和自卑
1

这位糖丸儿描述的受挫呢是自信的受挫,是自己让自己不满意之后的这种失望难过。你可能还会对自己生气、指责。那受挫呢往往也是跟自我要求、期待相关的。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的时候,感到这是“不应该的”。那往往这种负面情绪就会从这里开始了。

那这个概念呢跟就是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边提到的那个自卑感的概念很相似。就是当我们深信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有特别特别大的压力。

阿德勒就说呢为了对抗这种自信受挫的感觉,我们通常会寻求优越感来对抗压力。我们身边应该见到过这样的人,或者自己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扰哈。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你的观察还是你自己的感受,这样去解决问题肯定是治标不治本对不对?反而更容易引发你去对问题的这种搁置、隔离和逃避

然后把你自己可能能够打开的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了,把自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得越来越小了,人生呢就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来挑战你。那如果你把自己框在这样一个小的范围里边就没有办法往前走了。

比如说啊有一些人害怕外出和人群。那这种情况呢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广场恐惧症,阿德勒说有广场恐惧症的人,会感觉外界非常危险、 让人受挫、然后会受到伤害所以必须要离开。

那在极端的情况下,很多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是选择绝不出门的。Ta们长期生活在家里,因为只有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边才能有安全感。甚至可能自己在家里边会创造那种摆脱自卑的那种优越,然后这样的话自己的自信就觉得不会受挫啦。

所以我就不用改变自己了,然后也不用去改变环境,也不用去做尝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反正我只要不出去一切都没事。可是大家可以想象啊,如果最后我们都一个人然后孤苦伶仃的,然后永远生活在家里边,是不是也就没有生活了呀?

所以我知道去面对觉得自己相信可以做好却没能做好的事情是很难的。那我们就干脆不去做?然后不去尝试了?也不愿意去接受自己会做不好,然后改变自己一直以来可能应对问题的方式。

因为逃避嘛,它肯定会让你感觉有暂时的舒服感的,对吧?那面对改变这些,都是要经历一段其实不太舒服会有一点点难受的过程。所以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但其实呢,我们的改变不是说我想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或者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人、我要得年级第一名、或者我要在项目上然后获得就是老板最赏识那个人。

就是不是说这些目标期待过高然后就让你放弃这些目标,而是说我们似乎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情况下,都总是用一个绝对的目标来要求自己。相当于你没有去灵活地看自己现在的处境,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以及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差异。相当于这个匹配是没有做好的。

所以呢我们要改变的时候大家不用害怕。不是要让你放弃你最终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样子,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更有效的方式。

解开受挫感束缚
2

那之所以解不开呢,是因为这个受挫感的恶心循环形成了。你一直在里边转转转,那对于这种问题我可能推荐的一本书,刚才提到的《逆转》。

它的作者是马尔科姆,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家,经常会有很特别的角度去打破大众的固有认知。我之前在可能去年的这种书单分享里边,跟大家分享他的另外一本书叫 《眨眼之间》

这本书呢就是它从我们怎么样潜意识然后做出了一个小的判断,你可能非常快速地做了一个判断,但其实它可能比你要花很长时间然后去琢磨一件事情、去各种计算、然后各种安排最后做的决定还要更准确。

这就是我们潜意识强大的力量,跟我们普遍的常识“不要冲动做决定、不要仓促做决定”是不太一样的啊。但是呢马尔科姆是这样一个作者,他很喜欢去把我们固有的一些思维打破。带我们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可能有盲区的这个世界。

这本《逆转》呢也是这样一本书。它是讲怎么转败为胜、以弱制强的,开始作者就讲了一个《圣经》的故事:牧童大卫要在山谷里跟巨人歌利亚决斗,没有人觉得大卫能赢。

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跟歌利亚决斗过,比大卫更有力量 、武器更好的人都输了。所以大家对于大卫的决斗不抱任何希望,觉得肯定赢不了, 只让他保护好自己不要被打死就行了。

但是呢?大卫并没有被这种绝望的气氛影响。他拿了两根树枝和皮筋做成了弹弓,用一块捡来的石头从远处击中了巨人把他打倒了。

他没有用自己不擅长的近身格斗去决斗,只是大家都习惯了默认了这种方式:两个人决斗就是要近身肉搏。那巨人庞大的身躯、那么重的铠甲,近身肉搏显然是没有希望的,但它不意味着你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去战胜它。

所以呢,大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然后跳脱出了这种常见习惯的误区,然后取得了胜利。所以这个受挫感啊除了说行动上我们会有回避,它最危险的地方其实是让我们的思维受限。

比如说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困难情况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就像刚才那些吃瓜的人一样啊,就默认自己赢不了、做不好。“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还能赢对方那么厉害的人”“我跟Ta根本没法比”

可是谁说一定要用固定的规则去完成一件事情呢?你看大卫他年纪小、力气小,然后也没有好的装备,那他是不是就压根别去试了,就放弃吧?人生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其实不是的,大卫有他自己没有被世俗看到的优势,没有被我们这种常见的评价看见的优势。那这种优势很多时候其实是只有我们自己能给出来的,是只有我们自己去发现的。

因为放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按照这种既定的思维呢 ,其实就很容易变成那种一定要看成绩好 、一定要看高学历、然后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钱、要好看、各方面要面面俱到,才能解决问题、生活才能更好。

但是呢,这个世界有时候是这样运作的,有时候也许不是这样运作的。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像巨人那样就是天生力气大、装备好。可是这世界上也没有最后就只剩下巨人获得成功,然后做出变化,然后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对吧?

所以我们就压根别想了?然后就自暴自弃这么着嘛,肯定不是。我们不能一直聚焦在这些让自己挫败的地方,那些是事实。

我们不会去骗自己说年纪小没关系,经验不足没关系,这些可能是有关系的,但不代表能够决定你最后事业的发展、生活的方向。

因为在世俗的声音当中,我们很容易去忽略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你根本不给自己时间去看它,你当然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了。

那这些呢,作者就把它们称为“隐形优势”,这些优势绝对不是大众推崇强调的、你一眼就能辨别出来的、你经常被别人夸赞的。但是在解决问题上可能会帮我们实现逆转。

比如说啊,这位糖丸儿的求助的信件里边,我就感受到了Ta对自己观察的洞察总结能力非常强。其实像这样的一种总结是比如说像我们做这个心理工作者的基本功的训练。

那像比如说有心理困惑,去求助心理咨询的时候,在初期呢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是来找到你生活中不断重复的那个恶性循环的那个模式是什么。

这位糖丸儿Ta在自己的观察和洞察之下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步。心理意识、心理敏感度还有洞察力是非常强的。而且不止找到了这个关键问题,还能够积极求助。所以如果能够尝试更多的去探索自己这方面的优势特质,而不是忽略它。

而且我希望哈,大家之后在这个求助的这个内容里边呢,不要老说自己不好的地方。因为会容易让人用刻板的印象去看待你,或者说你给了别人一个忽略你自己优势的机会。

所以大家把这个目光从你关注自己这个负面这个部分上呢,你再看看它的阴影面,你再看看它的背面,有很多被忽略掉的,但其实对于你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的特质是一定有的,不然你是没有办法幸存到现在的。

做的不那么好会怎样呢?
3

最后呢我们再来看看“做得不好”这个问题。因为它是让这个糖丸儿陷入这种受挫恶性循环的一个触发点,做得没那么好就会引发这个受挫感,自卑呀这种痛苦的感受

为了不承受呢Ta又在回避、保护自己这不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了吗,所以这个恶性循环的出发点就是,当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一个点。

可是“做得不好”这件事它就这么危险,它的后果是什么?它可怕到让我们不顾一切地、牺牲一切地只为躲开它吗?

我们很容易有一种错觉是什么,就是某一件事很可怕。 一旦生活中有这件事情就完蛋了,是无法想象的恐怖。那这种感觉其实只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冲动,但它并不代表是事实。

可能哈比如说跟我们小时候听说过很可怕的事情,或者说有点“童年阴影”的经历有关,比如说我小时候因为一部电影就特别害怕老鼠,特别害怕老鼠的那个尖尖的尾巴。我一看那个尾巴然后整个人就是汗毛耸立,然后我一个生理上不太会尖叫的人,看到老鼠的时候会发出完美的高音的尖叫声。

还有比如说那个柯南里面那个黑衣人,我就老觉得,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是在那个晚上的时候看柯南嘛,然后就睡觉之前看柯南对确实有点作死哈。

看完之后呢就是那些剧情啊、杀人画面啊,还会在脑子里边出现。然后就想象着那些小黑人就都在我床底下进行,就有一种生理恐惧。

就是现在,我在看柯南的时候,明明剧情那么弱智,还是会觉得有点害怕。看到黑衣人出现的时候,就是那个黑衣人在阴影里出现,然后只露眼睛,然后背景音配的“呲”一声,还是“嚓”一声,反正就是那个画面很恐怖。

但是我刚才说的这些事情呢,因为在后来的生活当中不会频繁出现。你想改当然可以,但是不改也没关系。就是这个就是你自己害怕的部分。

我们可以有害怕的部分。不是说我们要变成勇者无畏,什么都无所畏惧的样子。但是呢,可能有些这种小时候的阴影可能到你现在还是能重复出现的,那我们不得不去想一些办法了,不能任由其发展。

比如说小时候没考好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些自尊非常受损的经历,让你对自我要求的标准定的这么高的一个原因。就我只是猜测,但它有可能呢让你把人生之后所有的事情都看成了考试。有分数、有好与不好的标准、人际相处有标准、工作任务有标准,你好像每天都在参加大考小考。

这种持续的紧张感真的会吞噬一个人的。而且小时候我们的自尊是容易受损的,比如说父母批评了、老师批评了,还是同学之间笑话了。

那种反馈的方式就会被你自己记下来,然后在你自己之后去做事情觉得没有达到自己标准的时候,你会用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如果就是这个部分的问题不是那么严重的话,当你认识到,其实你的自责是学习了你小时候接受反馈的一种方式,你能把这两部分分开。你能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想法,什么是别人慢慢地植入你脑中的想法,能分开这两部分的时候,这个问题的解决会好很多。

但是如果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发现自己的这种困扰的程度还是很强的话,那说明这个时候可能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帮助可以去改变的一件事情。

我的建议呢,可以尝试着用专业的咨询的方式来去让另外一个专业、中立、客观,并且能够真的理解你经历成长的人,把这个模式的过程重新建立起来,重新更新。

因为你之前就是因为接受了不好的反馈,所以你现在把这部分反馈学习过来了,那这个部分怎么调整、更新、成长呢?那就是你一定要重新建立从外部获得正确的、接纳的反馈的情况下,才能慢慢地把之前那些你不好的、条件性反射一样的反馈,把它重新循环一遍。

最后,我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空间来真的看看自己有没有哪些“隐形优势”是被你自己一直忽略的,的确它可能不被这个主流的这个价值观所推崇,但你知道你的这个优势有帮到过你,而且你可以发展它,然后变成你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

所以大家如果想到了有什么自己的隐形优势,可以在下方留言的地方和大家分享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