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责任篇》第四十六讲:根基vs收购

根基vs收购
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的,德鲁克先生推荐了四种工具供经理人使用。其中两种工具,有助于公司朝多元化经营发展:从头发展(俗称“根基发展”(grass-roots  development)意思是自己动手,从基层开始做起,)及收购。另一种工具 ,有助于公司矫正不健全的多元化事业:处分掉不合适或部分合适的多元化事业。最后一种工具 ,有助于公司朝多元化经营发展,并脱离不健全的多元化事业:合资经营。
先来说说根基发展及收购,它们是进行多元化经营及促进企业成长的两条康庄大道。两者均有人大力主张。但两者并非互斥的。它们都是备选方案;面对某个重大问题,两者是互补的。
有人说,收购的成本高于根基发展,但可缩短时间。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很多根基发展比收购耗费更多钱。同时,与公司大力进行的根基发展相较,有的收购费时更久才见到成果。也有人说,收购虽比根基发展耗费较多成本,但风险较小。这种说法也不正确。事实证明,收购案是个昂贵的错误、或至少是令人失望的比率相当可观,几乎近50%。根基发展的失败率虽然较高—也许占三分之二,但大部分的错误在投资金额还不至于高的太离谱时,公司往往能及早发现并着手清算。

还有人说,谁也不敢保证根基发展会有好结果。根基发展经常会有令人惊讶的结果。事实上,其中有一些是令人愉快的惊讶。关于收购,有一件事是绝对可以确定的:合约签妥之日,各式各样鬼鬼祟祟与古古怪怪的事都一一出笼了。

实情是,对待根基发展及收购的课题,我们需要不同的方法、性格特质及态度,需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将遭遇不同的难题。两者有一共通性:一定要建立在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基础上。“我们要成长,让我们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吧!”若以此为出发点,不论走根基发展或收购的路子,都不会产生什么好结果。“我们从事何种业务?我们未来应从事何种业务”才是希望透过根基发展与收购,迈向成功多元化经营的起点。
但接下来,两者本质的差异非常大,以至于很少有公司能同时在根基发展及收购方面有很好的成绩。老是在收购方面“运气欠佳”的公司,就该停止收购。这类公司其实不是运气欠佳,而是欠缺收购的性格特质。面对一些看似非常合得来、顺理成章的收购对象,这类公司还没准备好应付必然随之而来的困难、麻烦及问题。同理,老是在根基发展方面“运气欠佳”的公司,也不是运气欠佳,而是因为不了解新事业及成长的问题,也欠缺创新的能力。这两种公司都将发现,欲取得本身欠缺的东西并非易事。
通用汽车与奇异这两家美国公司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数十年来,通用汽车都未能从根基发展出任何东西,但在发展收购事业,使它们成为绩效优良的成功事业方面,其成绩着实令人羡慕。例如,通用汽车在数年内,将颇为成功的小型柴油引擎制造厂,发展成电动机事业部门,以及庞大的铁路火车头事业。而奇异从创业初期以来,在收购新事业方面从无出色表现,但利用技术或市场创新发展成功新事业方面,却有辉煌的成功记录。
每一管理阶层都必须具备能力,进行根基发展或收购的其中一项。因为每一家公司,或至少是任何规模大于小型企业的公司,都有可能需要进行多元化经营。管理阶层也必须知道,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特质、经营事业的方法及能力,再依据本身能力,选择与自己气味相投的领域投入。拥有一双既灵巧又有力的手,总比拥有一支双灵巧、但毫无技能的手好得多。
根基发展及收购的基本方法,从一开始就不同。在决定朝根基发展方向努力,或实际从事根基发展之际,主要的问题是:“根基发展对我们有何贡献?对我们而言,它可能产生哪些新能力、新力量,创造何种新市场或新技术、总而言之,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然而在收购时,管理阶层的主要问题永远都是:“我们对新收购的事业能做何种贡献?”除非收购者的实质贡献能大大提高被收购企业的能力,从而提升其经营绩效并创造优良成绩,否则收购就不太可能成功。
企业采取收购策略时,必须根据本身的贡献能力。很重要的原因是:收购者不应该视被收购公司经营团队的继续留任为当然——即使收购者希望他们留下来。根据经验,继续留任的机会很少。当收购公司必须安排管理职位时——通常是在出状况时才安排——应采强势领导,并满足被收购者的需要。
根基发展通常不会遇到这种问题,这是坚决赞成根基发展人士最强有力的论点。在根基发展过程中,人们获得所需的能力、技能与竞争力,可以边做边学。在收购时,参与者原本就要拥有这些能力、技术及竞争力。
本书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管理思考,以其简洁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被誉为“管理的圣经”。
彼得.德鲁克系列读书笔记
持续更新中……
主讲:彭信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0)

相关推荐

  • 组织架构是如何决定企业成败的

    <成长之痛>一书认为,那些由组织的发展与其规模及复杂程度不相匹配而出现的问题,叫做成长之痛,这些疼痛提醒组织必须要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转变. 所以,对企业而言,组织架构至关重要,关乎成败 ...

  • 《管理:责任篇》第二十六讲:空降“破坏者”

    空降"破坏现况者" 为了打破现有的局限,寻找空降兵是大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中上层管理阶级应是安插外来人士最适切的职位.公司不妨订定政策,在中上层管理阶级预留少数位置,以利于时机来临 ...

  • 《管理:责任篇》第十六讲:从“关键活动”出发

    确认关键活动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例子吧. 有一家非常专业的小公司,专门供应郊区屋主保养草皮的各类产品,如草皮.种子.肥料和杀虫剂等.公司每一个人都"心里有数",公司的关键活动显然是 ...

  • 《管理:实务篇》第四十六讲:安于平庸的危险

    安于平庸的危险 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从抗日战争期间的两次战役说起-中条山之战和上高会战说起. 先说中条山之战. 中条山位于山西最南端,负责守卫的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从1938年到1940年,日军 ...

  • 《管理:使命篇》第四十六讲:禅宗VS儒家

    46 一般而言,跟工作有关的历史通常都不怎么愉快,但也有例外.常见的是在一个国家的危机状况下,工作者会认为自己可以对国家有所贡献.例如大英帝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的几个月就出现这种情形.抗日期间中国的武 ...

  • 《管理:实务篇》第二十六讲:长板凳计划

    长板凳计划 IBM接班人计划又称长板凳计划是指企业通过确定和持续追踪关键岗位的高潜能人才(具有胜任关键管理位置潜力的内部人才),并对这些高潜能人才进行开发和培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方面的有效 ...

  • 《管理:实务篇》第十六讲:“寡妇制造者”岗位

    以职称代替职务 还有两项内容,我们接着说 六.职称不应该成为当酬劳,或掩盖功能不彰的缺陷.以职称代替加薪,不比"以职称代替职务"更糟糕,也不比后者更普遍.以美国及德国的大型银行为例 ...

  • 《管理:责任篇》第二十八讲:规模的诊断

    规模的诊断 在今天的市场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行为:为了争取主要产品的订单,公司不得不抛售本身价值远超过顾客所付价格的产品,以做为"市场推广"的手段,如何理解这种行为呢? 来看一 ...

  • 《管理:责任篇》第二十二讲: 草率投资的陷阱

    最近的朋友圈大家都在评论恒大冰泉.2013年年底,地产界大佬恒大吹响了多元化号角,推出了首个跨界快消领域产品--恒大冰泉,计划2014年销售100亿,2016年达到300亿,一时间吸引了媒体和众多人关 ...

  • 《管理:责任篇》第十九讲:中型企业的三个类型

    中型企业的管理 在很多方面,中型企业是理想的企业,它兼有小企业和大企业的优点.中型企业的员工相互熟识,容易聚在一起,无须特别费力便很自然地组成工作团队.在这里,人人都应明白自己的工作,也知道上级期待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