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筱塘渠塘村:商儒并举家风淳

仲秋时节,虽然已是白露节气,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减,裸露在骄阳之下的手臂颈脖被灼烤得隐隐生疼。从筱塘集镇出发,穿行于纵横阡陌,两旁水稻生机盎然。过了庙前村,前面不远处又是一村,村前矗立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中间“渠塘村”三字熠熠生辉。
渠塘又称“衢塘”,位于筱塘集镇东南1.5公里处。据《筱塘乡志》记载,渠塘有雷、潘两姓,潘姓较多。雷姓迁来早,宋绍兴二十四年(1155),雷广赘居于此,建村时四周多条渠溪汇聚成塘,故叫渠塘。元朝末年(1279-1368),增加潘姓。现村内约有村民600余人,以潘姓居多,雷姓只有数户。
据相关资料,潘氏受姓于周文王十九子(亦有说十五子)毕公之子季孙,季孙食采(受封)于潘(今河南荥阳),于是以封邑为姓,称为潘氏。历经秦汉晋魏至六朝其间,有一位叫潘远(字有从)的,世居福建三山(福州别称),出任隆兴倅(副职或幕僚),定居于豫章杏花村,成为南昌潘姓始祖。历传至潘汶(字洁之),迁至丰城马驿巷,成为丰城潘姓始祖。《丰城县志》记载,唐代时,县治之东有一座寿昌寺,为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在江西兴建的48座弘法道场之一,乃是潘姓人潘清隐所施。又据《潘氏宗谱》载:“其市基先有清隐居士,无嗣,将市基一片(东至东禅巷、西至汤彦英屋厫、南至大街、北至城墙)及塘与田,皆舍为寿昌寺。至今巷中有潘家井沙湖有潘家围,鹤村有潘家坟,城西有潘家垱,只存空名而已。”可见潘姓在县城居住已久。
到宋代以后,有一位叫潘兴嗣的,是当时的理学名儒,宋仁宗时,赵忭、韩琦、唐介等朝中重臣联名保荐其为筠州推官,潘兴嗣力辞不就。宋元之际,有一位叫潘仲逸的,生有四个儿子:真卿、文卿、荣卿、德卿。文卿官至监察御史,致仕后因政局混乱,元军南下,于是举家迁居于横岸。
真卿、荣卿、德卿之后裔蕃衍壮大,发展到元末时已有300余人。其时,丰城李明道追随陈友谅、徐寿辉在江西造反起义,潘家佃户瘦熊、壮熊等人因不满东家所给予的待遇,纠集一伙人以起义军的名义血洗潘家,300余人一个不留。幸好老三潘荣卿之子潘敬初正好住在洪石(今梅林洪石村)姑姑家,躲过一难。之后,潘敬初迁往位于筱塘东南的渠塘,成为渠塘潘姓开基之祖,时间大约在元至正十三年(1353),距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据《潘氏宗谱》记载:潘氏“代与豪要相雄,故邑人旧有'十税户’之号,吾潘盖忝与乎一者也。”也就是说,潘氏在丰城与达官显要关系密切,当时丰城有“十大税户”,潘氏位列其中之一,可见潘氏当时的家底非常雄厚。又载:“敬初有别业在渠塘,土沃民淳,因从而宅焉。”也就是说,当时潘家在渠塘一带有很多田产房屋,出租给当地佃农,出事之后,潘敬初在县城举目无亲,便搬到渠塘的别业,在那里安家落户。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于家底雄厚,潘敬初很快在渠塘站稳了脚跟,并迅速恢复了元气,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潘敬初有三个儿子:子启(名孟阳)、子润(名仲阳)、子沚(名季阳),潘子润(1357-1425)聪明有为,善于经营,很快把家业振兴起来,家产“不下二千石之富”。平时不问政治,经常邀请一些士大夫赋诗饮酒作乐,笑傲江湖,悠哉游哉。潘子沚(1361-1414),为人纯朴敦厚,轻财重义,乐善好施,曾经对儿子说:“我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只不过安分守己,与人为善,尽量不去外面惹事。”当时的州尹姚用中非常仰慕他的才学,准备向朝廷举荐任用,被潘子沚力辞。兄弟三人克承家训,和睦相处,家业兴盛,富甲一方。
在严格的家教之下,兄弟三人的子辈个个饱读诗书,善于经营且又温文儒雅,成为人中龙凤。潘子润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士温、士良、士恭、士节、士让。老大潘士温(1379-1459),从小聪明敏捷有远见,处事公平公正,被举荐为明代永乐年间的“千夫长”(负责军队的官吏),后来又任“万石长”(征税收粮的官吏),有着很高的威望。到明代永乐末年,由于家族越来越大,老大潘士温担心人太多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于是于永乐甲辰年(1424)带着子孙辈迁居于竹山(即土古塘),自号竹庵。老二潘士良也于同年携子文绎迁往不远处的鲸源。
潘士温生有四个儿子:文纪、文络、文纬、文蕴。由于土古塘地方狭小,发展受限,迁来不久,潘文纬便于正统丁巳年(1437)迁往邻近的梅家塘,潘文络于成化庚子年(1480)带着一家老小迁往苏坊返家山,潘文纪长子潘循仁于成化壬寅年(1482)迁到邱坊(即官塘角),幼子潘循教于宏治戊午年(1498)迁往新坊(螺蛳墈)。潘氏一门遂在筱塘开枝散叶,成为望族。
定居于渠塘的士恭、士节、士让坚守祖上世业,在这里亦耕亦读,课子教孙。潘士节好风雅,喜琴棋书画,村旁有一小溪,溪流潺潺,不绝如缕。潘士节在溪旁建一文馆,号曰“琴溪书院”,春夏可以孝礼乐,秋冬可以崇先祖,成为渠塘潘姓的子弟学校。潘氏不仅产业兴盛,而且个个都是通诗书、懂礼义的谦谦君子,与当时官宦士大夫都有很深的交往。如有一位叫潘文绪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本想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光宗耀祖,无奈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丰城同乡、官居吏部尚书的黄宗载写輓诗叹道:

闻说英才世所稀,南柯一梦实堪悲。

光风霁月人何在,黄卷青灯事已非。

鸿雁断行天杳杳,镜鸾分影月辉辉。

佳城想在渠塘上,长使双亲泪湿衣。

潘姓族裔中,晋身仕途者也不在少数。如潘懋勋考取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科武举,官至缙云(今属于浙江)守备。潘际泰(字至交),考取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乡试举人。潘廉贞,考取光绪辛卯科(1891)举人,大挑二等,历任德化(今九江浔阳)、上犹等县儒学教谕。
在先贤善经营、勤诗书的家风染濡下,潘氏族裔不仅传承了耕读传家的家风,也继承了艰苦创业的传统。清代以后,潘姓后裔已不满足于固守家乡的祖业,很多人走出家乡到外地闯荡创业,足迹踏遍湘、鄂、黔、桂诸省。近、现代以来,渠塘潘姓耕读传家风气益盛,不少人或晋身官宦,或驰骋商场,或从事其他行业,在各自的领域里矢志奋斗,建功立业。
自古创业容易守成难。唯有严谨的家学,淳厚的家风,才是延续万世伟业的不二法门。

参考资料:《潘氏宗谱》、《丰城县志》、《筱塘乡志》等

感谢潘和慧先生提供协助

(0)

相关推荐

  • 潘周家村的一根面,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在浦江县的檀溪镇,有个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它就是潘周家村.村子里的人几乎都会做手工面,而最近几年,"一根面"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据说光一斤面粉,就可以拉出几百米长的面,因为面条的 ...

  • 宁海地名中出现最多的字,你觉得会是哪个?

    ào 在宁海地名 中,"岙"字是常用的地名后缀,在简化字出现以前写作"嶴".如长街的西岙.一市的东岙.深甽的马岙等. 宁海地形图 岙,是山间平地和海边港湾. 地 ...

  •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董家埠村:孝德家风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董家埠村:孝德家风 图文 陈瑜      从潘市下高速,4公里多,经龙溪李家大院就到达董家埠村.    董家埠村其实就在一个丘陵山上,村周围地势低些,村前一口大 ...

  • 深秋探潘家古槐偶得

    深秋某日,约好友几人,奔赴城南潘家,以探古槐.早先探平寿古井,偶问村民,潘家古槐一事,答复已死,不看也罢.领至庞家,看双古槐,不过三百年.后有友告知,潘家古槐尚在,传已死系为谣言,可去看看.今日一行, ...

  • 论唐代名相张九龄谱序

    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王氏始祖王元伯公,祖居地在原临川县黄洲,展转落户在崇山峻岭上的仙源村,经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较大的王姓支系.这里地处万载与萍乡两县交界之山区,由于受外界冲击小,因而保留了老谱,甚 ...

  • 储建国 | 少年潘天寿(上)

    <少年潘天寿>封面,冰心题写书名 书已出版,需要的单位与个人可以上书店购买,量多者与平台联系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储建国 ("乡土宁海"特约稿 ...

  • 走进梅江镇潘宅村:潘姓宋代自浦江迁入

    走进梅江镇潘宅村:潘姓宋代自浦江迁入 潘宅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南7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潘宅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自然村中世居潘姓,宋代其祖自浦江迁入定居,村以姓氏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66平 ...

  • 【每日一村】露源行政村

    露源行政村 露源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白露山西麓,地属半山区.村民委员会驻潘村.因村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露源.区域面积4.38平方公里.耕地1224亩,山地3278亩,水面180亩. ...

  • 丰城市厚郭村胡氏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筱塘乡厚郭村 [氏族源流] 始迁祖胡谅,由四川迁入汀州,二世始迁祖胡让(胡谅之子)由汀州迁往抚州(临川)大塘,三世始迁祖寂公(胡让之子)由抚州(临川)大塘迁往丰城厚郭,历宋元成丰城望 ...

  • 瘦石 || 筱塘北下村:古村深巷大宅门

    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甘棠腹地.进入北下村的时候,被几个古老的门头吸引住.门头后面巷道笔直,巷道里的麻条石发出青幽幽的光,心里禁不住一阵激动.凭直觉,这里是一个非常有看头.也非常有人文底蕴的地方. 北下村 ...

  • 瘦石 || 筱塘炉坑村:北岭灵光照嵊山

    大嵊山是筱塘境内唯一的山脉,位于集镇东约四公里,是筱塘与白土两乡镇之间的天然屏障.其海拔高度虽然只有183.1米,但是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嵊山以其山顶庙内塑有神仙之像, ...

  • 瘦石 || 筱塘安坪村:驱车泛棹慕高义

    邱氏受姓始于齐太公助周伐纣,因功高勋巨,被周武王封于营丘(今属山东淄博),后世遂以邑为氏,称作"丘"姓.西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谏,避孔丘 ...

  • 瘦石 || 董家老塘村:风光形胜见神仙

    金姓的来历,多以汉武帝时汉秺侯金日磾为始祖,董家镇老塘村金姓也一样.据<老塘金氏族谱>载,金日磾三十七传至崇岳公(字嵩高),官至宋徽宗朝右正言兼延和殿侍读学士,后世尊称其为"正言 ...

  • 瘦石 || 段潭横塘村:儒素家风传佳话

    小时候读过的唐诗中,记得有一首崔颢的<长干行>(<长干曲四首·君家在何处>):"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文虽然短小简洁,但读来意 ...

  • 瘦石 || 尚庄侯塘岗:石木牌楼竞风流

    丰城熊姓为第一大姓,约有十三四万人的规模,占丰城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因此丰城有"无熊不成席"的说法.丰城熊姓大多源自于鄱阳世系,始祖为西晋鄱阳太守熊缙.熊缙传至熊琳,封汾阳侯,徙居 ...

  • 瘦石 || 隍城大屋村:人文仙迹多胜游

    松湖镇,自古便是锦江流域商贸集镇和航运码头,又是通往省城南昌的重要通道,在丰城河西地区鼎鼎有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松湖街还是一个热词,虽说松湖镇隶属于新建县,但在集市做买卖经商的却多数是丰城河西地 ...

  • 瘦石 || 白土齐园村:温情悠悠传话厦

    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肆虐,炎炎烈日晒得皮肤灼痛.好在一路山色青翠,稻田碧波万顷,虽然久旱未雨,满眼的绿色足可养眼怡心,内心的浮躁稍稍有所平静. 华平兄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多年,是地地道道的白土通,说起白土 ...

  • 瘦石 || 袁渡王洲村:此洲地胜黄州地

    袁渡镇王洲村位于抚河中游西岸,是"三府(抚州.宜春.南昌)四县(临川.进贤.丰城.南昌)"交界处,东临抚河,西接三江口镇,南面有株山,北座温家圳.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墟,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