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也越来越像一个“市”

最近因为出差的原因去了趟横店,一个浙江省金华市东阳的小乡镇。
让我感到震惊的除了魔幻的横店影视城,还有一件小事:我在大巴上坐车的时候,司机告诉我,明年从义乌到东阳再到横店,将会实现轻轨通车。
这条金义东轻轨线已经开始试运行,全线将设置金华站、金华南站、义乌站、横店站,形成一条县域之间的联络线。
在司机忧愁的和我说大巴生意在长三角都快要做不下去的时候。
我感受到的却是,在很多城市的地级市未必都通了高铁的情况下:现在的长三角快被轨交连成一个城市了。
长三角现有铺设的轨交,已经形成了一张精密的网。
长三角的高铁里程大概有4200公里,占据全国高铁网络的六分之一,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从地理位置上看,长三角41个地级市,除了四面环海的舟山,早在2018年全部实现高铁覆盖。不仅如此,全国通高铁排名前三的县城是昆山、义乌和宜兴,都在长三角。
目前长三角地级市之间的通勤时间有多快速,根据中国铁路12306网站提供的信息,我们绘制了一张长三角地级市高铁网络图。
(数据来源:中国铁路12306)
可以看到,浙江、江苏、安徽省内高铁实现了2小时覆盖,相邻地级市最长乘坐高铁1小时,最短12分钟。
今年,苏沪浙皖文旅部门还共同策划了一个《长三角高铁游》,从上海高铁出发1小时以内就到达的城市就有9个。
从上海出发到苏州、无锡、杭州,甚至比从上海浦东到浦西花费的时间还要短。
因为人员流通的数量多,长三角城市之间高铁车次也超级多。
以上海出发为例,到杭州、苏州、南京、无锡等各大核心城市,均有100+以上的班次,频次高且多,平均十几分钟。
南京到上海最快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这和我们平时坐地铁通勤的频次没什么不同。
最早一班是早上6点前的,高铁的发车时间甚至早于市区地铁。
不仅上海,长三角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铁班次也非常频繁,如南京—杭州、南京—苏州、每天来往班次都在100+趟以上,差不多十来分钟就有一趟。
站点多、时间短、班次多...每天有上百趟高铁班次来回穿梭,在长三角,从一座城市出发到另一座城市,出门坐高铁就和坐地铁一样便捷。
因为网络密集,甚至形成了环线模式。
能够覆盖如此之广的高铁站点,加上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还有频率如此之多的车次,长三角的轨交网络确实已经形成了一张极其精密的网。
而目前这张网,还交织形成了三节环线,也可以称为长三角高铁环线的内环线、中环线、和外环线。
内环线围绕上海虹桥枢纽、南通站、南通西站、苏州北站、嘉兴南站,最后又回到上海浦东枢纽,这条环线把上海、南通、苏州、嘉兴联系在一起。
中环线围绕浙江杭州、绍兴、宁波、南京、淮安、盐城,外环线延伸的范围更广,把苏北、安徽、浙江沿海的几个城市也囊括在内了。
不仅城市间的大环线,还有城市内的小环线。
长三角地区将会建设首条环线高铁,线路刚好呈现一个环形,这条环线始发站和终点站一样,从合肥出发到合肥结束。
当线路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可言,城市之间的交通以更快更紧密的方式进行联结。
可以想象一个画面,未来轨交上的江苏、轨交上的浙江、轨交上的安徽、轨交上的上海、轨交上的南京、合肥、义乌...如果都能形成组团,甚至形成多条环线。
那么,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环线,组成了真正意义上轨道上的长三角。
即便发达如此,长三角轨交还在继续查缺补漏。
最近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这份文件指明了2025年长三角新建高铁的格局:多层次的深度融合。
首先规划设置了总体目标:至2025年,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
高速铁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ロ5万以上的城镇。
也就是说,未来将会有更多像横店一样的小城镇,拥有属于自己的高铁站,把自己融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路网的一部分。
2025年,在长三角地区会是一张更为精密的轨交网,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多层次和零换乘。
就像大树要有主枝干,也要有小树叶,对于一个城市群来说,轨交的建设要有层次之分,开枝散叶。
所谓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就是这些不同的轨交相结合,服务于不同的旅客,具体来说:
干线铁路:依托国家铁路,服务中长途客货运输+部分短途城际的客;
城际铁路:服务区域节点城市之间的客流;
市域铁路:服务城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的通勤客流;
城市轨交:服务中心城区的通勤客流。
同时在长三角轨交体系内,布局了三种层次的重点枢纽。
多层次的轨交,才会让张网的密度越来越大。
所以,未来长三角到相邻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的通勤时间为3小时
长三角内部相邻大城市之间通勤时间为1-1.5小时
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内0.5-1小时
城市内重要枢纽间为0.5小时。
在以往我们的认知里,铁路是铁路,地铁是地铁,但是在长三角多层次轨交交通规划里,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零换乘。
说白了就是打通那些因为轨交路网还没铺设完全形成的断头路,我们从哪里出发,都可以通过它们到达下一站,甚至可以原地换乘。
这里借用巧克丽丽做的一张图来展示。
比如从环沪城市出发,你可以去到大部分的县城、人口密集的乡镇,来到上海便可以无缝链接地铁,通往上海市区的每一个角落。
然后从另一个高铁站出发,又可以去到不同方向的长三角其他城市。
比如嘉闵线的北延伸线向北直达太仓铁路枢纽站,与苏锡常城际铁路等衔接贯通。
这不仅是上海和太仓,把苏州、无锡、常州三大地级市、昆山太仓两个县级市与上海虹桥、无锡硕放、常州奔牛三个机场联成一条线。
通过这条嘉闵线北延伸线,也让苏锡常成为长三角最先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多层次轨交融合的地区之一。
在这份《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将要建设项目有63项,其中干线铁路24项,城际铁路9项,市域铁路30项,总投资达到1.36万亿。
未来这种“地铁+市域铁路+高铁”多层次的轨交网络构成,不仅会在上海实现,还会在长三角更多其他城市里出现。
这是长三角轨交为什么可以把多个城市连成一个超大城市的原因。
它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轨交连成了全国最大的交通网络,行成更多的不同出行模式的组合,去到更多的地方。
不仅织好了网,长三角轨交出行的便捷程度,已经和同城无异。
2012年长三角高铁网首先进入了全面无纸化的时代,2019年长三角铁路所有高铁线路和160个动车组停靠车站实现电子客票应用,随买随走。
长三角是我国第一个所有高铁站都实现刷身份证,无需取票便可通行的城市群,大大提高了城市之间的出行便捷度。
不仅如此,目前长三角有10座城市的地铁已经实现了一码通行。分别是: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常州。
在这些城市里乘坐地铁,使用本地城市轨道的官方APP便可以一码通十城,同样也是所有城市群之首。
再结合未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全面落实,未来在这座经济体量最大,人口流动最多,轨交网络铺设最密集的城市圈里。
首先高铁班次很多,比地铁还多;其次通勤时间最多不过3小时,大部分城市1.5小时便可以到达,且长三角轨交的票价也多百元上下,甚至更低。
那么,你在任何两座城市之间往返乘坐高铁、动车、火车、地铁,就像是一座城市里坐地铁一样,没有阻碍,高效且方便。
城市群时代的到来,比拼的是一条条互联互通的轨交网络。
长三角是真的通过轨交把城市变成了城市群,未来还要变成一个精密运转的超大城市。
不仅是对于上海,乃至任何一个小县城,甚至小乡镇,都能受益于长三角多层次的交通网络。
当整个城市群的互通变得越来越高效,一体化也就真正实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