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周瑜因气量小而死?但实际上可能是死于孙权的阴谋!

周瑜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声望天下知晓,他提出来进取西川,得到了孙权的同意。不料,当他走到巴丘这个地方的时候,却生病去世了。有人认为,周瑜是死于一场阴谋,因为凭他的能力和声望,一旦脱离孙权自立,天下尤其是孙权是没有办法制约他的。那么,周瑜之死是来源于东吴的一场阴谋吗?

(周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找一个可以倾心的人?soul,懂你的终会相遇

广告

对于这样的结论应该是否定的,有三点理由。

一是周瑜受过重伤

赤壁之战后,周瑜准备夺取江陵城,渡江到北岸屯驻,约定日期与曹仁大战。很不幸,在交战过程中,周瑜被乱箭射中右肋,伤势很重。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便率兵上阵。东吴士气受损,周瑜只能强打精神到军营巡行视察,激励提高官兵的士气,终于把曹仁逼退。周瑜受伤这件事情,应该是很严重,否则,周瑜不会强挨着起来巡营。这应该就是周瑜早逝的重要原因。古人寿命本来就不如现如今长,周瑜死时三十六岁,受这么重的伤,应该也能说得通。差不多的情况还有郭嘉,去世时三十八岁,还没有记载他受过很重的伤。同样的情况还有孙策,因为伤势过重(创甚),去世时二十六岁

展开剩余71%

二是这事如果存在,一定是瞒不住

三国时期的大将以及郡守刺史,都有自己的属官和亲兵,要想用阴谋弄死一个人,这事情肯定瞒不住。原因是,这不是在东吴宫中,周瑜是死于在外任内。周瑜作为将军,有自己的亲兵;作为南郡太守,还有自己的僚属,尤其是,这个南郡衙门,是从荆州刘表这儿继承过来的,如庞统就是原来的郡功曹。周瑜死后,庞统送丧到了东吴,等到丧事结束回到南郡,他又成了刘备的属下,如果东吴人因为压力不敢说出事情,庞统作为另一个阵营的人,是没有必要隐瞒真相的。再说了,南郡旧有班底,绝不是只有庞统一人。如果这事有那么一点风声,刘备是一定会问的,当年周瑜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于京,刘备就问过庞统。

三是会留下蛛丝马迹

如果真是阴谋,周瑜如果觉得事情不对头,他也会给家里人或者是身边的人暗示些什么,这样就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而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根据现有的资料,周瑜不是暴死,而是病情逐渐加重而死,因为他有时间上书给孙权交代后事,这就证明他知道自己是因病而死。《三国志·周瑜传》写的是“病卒”;《鲁肃传》写的也是周瑜“病困”期间给孙权推荐鲁肃。

再有,如果史家对此有疑问,因没有确凿的证据材料不能下结论,也就是不好直接说,他门也会用暗示的手法写出,如吕后杀韩信故事。《史记》在记载吕后杀死韩信后,刘邦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这就证明了刘邦事前并没有安排。如果刘邦事前作了安排,他的第一反应是“放下心来”,而不是高兴,所以是喜,因为这是意外之喜。还有那个“且怜之”,如果是刘邦早有安排,那他在心理上是早已经迈过了那道坎,还有什么可怜悯的!正因为刘邦事前没有安排,所以韩信之死才是个意外之喜,而同时不免为一代人杰竟死于一个妇人之手而惋惜。回到周瑜身上,明确的记载是病死,暗示性的语言一点儿也找不到,凭什么要认为周瑜是死于阴谋?

顺便解释一下孙权和刘备的谈话,《三国志》注引《江表传》有一段记载,刘备离开京准备回到荆州,孙权亲自送别,宴会后,张昭、鲁肃离开,只有刘备和孙权两个人单独说了几句话。当说到周瑜的时候,孙权感叹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是说周瑜的文韬武略,是当今天下顶尖精英,看他的志向十分远大,恐怕不会长久地做他人臣子。这当中有两个疑问”一是孙权和刘备,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了吗?二是这是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是谁把这样的谈话内容透露出来的?难道就不是刘备假借孙权之口的挑拨离间吗?所以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有一句话:“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谮(音:zen)”是造谣中伤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句话难道就不是刘备自己编造出来中伤周瑜的吗?

所以说,史书不是推理小说,即便是推理小说,也必须有理可推,总不能每一件事情都是阴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