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断手·原理
以武学打开世界
何谓断手?
断者,断开、截断、堵截之意。宗师王芗斋先生指出:从形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之力。在截断对方来势的情况下,就可有效地达到防守与进攻的目的,此即“善守即善攻也”。
断手又称“实作”,即实战、搏击、格斗、技击。对于推手而育,则需要单臂或双臂的接搭对抗,其目的在于控制与反控制、发放与反发放;对于格斗而言,则是指双方在肢体断开前提下的格斗状态,其目的主要是无招法、无禁击部位限制的打击对方。从武术技术的角度而言,断手(实作)是大成拳的宗旨功法。
断手又分绝对断手和相对断手。绝对断手是真拼实搏,是真实意义的技击和实作,是应敌状态;相对断手又称对手,是技艺交流,擂台比赛就是特殊的相对断手,现代体育把这种比赛叫作散手。绝对断手可能会危及生命;相对断手可能会伤及肢体,但一般无性命之虞。
大成拳断手与其它拳术实战搏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主要有:
1.无固定招法,在无招中见真招,根据触觉感受应变出无穷的打法。
2.攻防统一,顾打结合。在防守的同时打击对方,在打击对方的同时又不失防守之意。
3.硬打硬要。由于习大成拳者大多具有一定的抗击性和较强的肢体棚撑作用,所以,实作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之神威如人无人之地,此即为大成拳的“打实”之说。
4.身如轮轴,化力为乌有。大成拳除了可硬打硬要,还可通过触点的变化,化解来势,使对方有力无处使而陷于被动。与此同时,我以相应的技法进击之。
大成拳断手以兵法中的奇正理论为基础。
所谓奇者,是指出奇制胜的意思。在与对方交手时,要做到“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在这一静一动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展腾挪的身法,在一瞬之间,飘忽而至敌前,出奇不意地攻击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防不胜防。
所谓正者,是指自身功力笃实雄厚,精神饱满,浩气放纵,神态逼人,气势袭人,强攻硬搏,即形意拳中“硬打硬要无遮拦”的做法。
至于具体用法,或用头撞,或用足踢,或用肘顶,或用手击,或用擒拿,或用摔法,或用放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但必须做到得机得势,处处有法,方能克敌制胜。此技击之法,练得日久功深,即能做到在交手时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互变。到此境界,就达到了大成拳技击中的初级阶段。到此阶段之后,在技击时就能很好地掌握动作中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有机性。也就是说在技击时,不论自己出手时的早晚,但触敌发力之时,总在敌先,而能够做到先发制入。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彼不动,己微动;彼微动,己慢动;彼慢动,已快动;彼快动,己先到;彼先到,己先发”的实作原则。
在大成拳断手的训练中,要做到头直、目正、神庄、气静。在做每个动作中,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战意义,切忌无的放矢,盲目而动。并且在动作时,要做到周身上下协调一致,形成一动无处不动的整体运动。这就是《大成拳论》中所说的“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的全身齐动的作拳要领。而且在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还需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形曲意直,神圆力方”。要使自身四肢百骸,处处皆有虚实,处处皆有松紧,处处皆有争力,从而触敌发力之时,浑元一争,形成整体发力。
在技击时,当与对方欲接未触之际,要有善于判断对方“企图”何在的能力。致于用何方法以应敌,用何方法而进攻,或双手齐出,或单手独进,或指上而打下,或佯用拳而实用腿,或双.手配合而攻,或手脚并用而进,或进步而攻,或退步而守,或步步前进,使对方措手不及,无有还手之时机,或步步后退,使对方招招落空,以退为进而发拳,或顾与打相结合,或闪与进相统一。但总的来讲,在交手时不但要配备以上所说的“精神暗示”或“手法暗示”的各种用法,还必须做到“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等要领。
总之,以奇正理论为技击基础,以上而的各种要领为技击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再加上身法和步法上的变化,身体重心的转移,配备合理的间架,掌握好力量的虚实和松紧,加之各种基本技术的具体用法,而形成大成拳断手的技击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