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和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pdf-2021-02-26-15-09-16-650
化湿和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胃炎 60 例临床观察
李彦生
(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
摘 要:目的:观察化湿和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20 例慢性 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对照组给予吗丁啉口服,10 mg /次,每日3次;奥美拉唑胶 囊,20 mg /次,每日1 次。治疗组患者给予化湿和胃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 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化湿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部病变,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 湿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关键词:慢性胃炎;化湿和胃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2406(2017)04 -0095 -03
慢性胃炎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多次损害后,固 有腺体发生不可逆的萎缩,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 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1]。是临床最为常 见和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接受内镜检查的患
作者简介:李彦生( 1981 -),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脾胃 肝病。
收稿日期:2016-08 -16
修回日期:2016 -09 - 01
者中占80% ~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
率增高[2]。中医学中并无慢性胃炎名称,依照慢性胃 炎的临床表现,中医内科学将慢性胃炎归属于中医学 “胃脘痛”“胃痞”等疾病范畴[3]。近年来,已开展了多 项相关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得到广泛认 可和关注,很多行之有效的经方及协定方药在临床上 取得了显著疗效[4-7]。化湿和胃汤是在中医经典方剂 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由藿香、厚朴、佩兰等 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疗效较好,现将 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 2014 年 5 月—2015 年 12 月宝鸡 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住院部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 组的原则将 12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男
71例,女 49 例。治疗组 60 例,男 37 例,女 23 例; 年龄
26 ~63 岁,平均(51.42 ±10.62)岁;平均病程(3.35 ± 1.69)年。对照组60 例,男34 例,女26例;年龄26 ~
62 岁,平 均 ( 51. 03 ± 10. 34 ) 岁; 平 均 病 程 ( 3. 68 ±
1. 65) 年。 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比较见表 1 。 两组患者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 比性 。
表1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胃脘胀满隐痛 |
纳差 |
嘈杂 |
嗳气 |
痞满 |
乏力 |
脉细滑 |
舌质淡苔白厚有齿痕 |
治疗组 |
60 |
59( 98. 33) |
54( 90. 00) |
49 ( 81. 66 ) |
45( 75. 00) |
56 ( 93. 33 ) |
51( 85. 00) |
55 ( 91. 66 ) |
50 ( 83. 33 ) |
对照组 |
60 |
57( 95. 00) |
53( 88. 33) |
51 ( 85. 00 ) |
43( 71. 66) |
58 ( 96. 66 ) |
52( 86. 66) |
54 ( 90. 00 ) |
51 ( 58. 00 ) |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中慢 性胃炎诊断标准[8]。 症状及体征: 可有上腹部压痛, 胀满不适,伴有食欲减退,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 大便不成形,口中黏腻,口苦、困乏等。 胃镜镜检查: 胃 镜检查已明确诊断慢性胃炎( 包括萎缩性胃炎、非萎 缩性胃炎) ,黏膜颜色改变,有隆起的红点或红斑存 在; 萎缩时呈灰白色,正常为红色; 同一部位的黏膜深 浅颜色不一致,有局部黏膜萎缩,黏膜粗糙不平,或出 现弥漫性充血水肿,上皮有出血点。
1. 2. 2 中医诊断标准
脾虚湿阻型慢性胃炎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 会组织编著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作为参考标 准[9]。 主要证候: 1 ) 胃脘胀满隐痛,痞满,进食后加 重;2) 吞酸嘈杂,嗳气;3) 食后闷胀,纳呆食少;4) 喜太 息、情绪焦虑。 次要证候: 1) 咽部异物感; 2) 大便稀 溏;3 ) 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4) 肢软乏力,气短懒 言。 证候确定: 具备主证 1 项加次证 2 项,或主证 2 项 加次证 1 项即可确诊。
1. 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证候和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受试者同意 并签署知情志愿书。
1. 4 排除标准
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严重消化性溃疡出血以 及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 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湿和胃汤,每日1剂,300 ml,早晚 各1次。组方:
藿香10 g, 佩兰15 g,白芷10 g,苍术15 g,厚朴10 g,半夏10 g,桔梗15 g,茯苓10 g,
砂仁10 g,生姜15 g,
陈皮15 g,
滑石10 g,黄连5 g,
芦根15 g,
神曲10 g,
白术15 g,
随证加减:大便稀溏者用炒 白术 15 g;
便秘者用生白术12 g;
呕吐者用姜 半 夏 10 g;
兼气滞胀满者,减少白术用量加枳壳10g,莱菔 子15 g;
热象明显者减轻半夏用量,砂仁用10 g, 黄连 用 5 g;
夜休差者用酸枣仁15 g;
纳食差者用焦三仙各15 g,
反酸者加乌贼骨15 g,或瓦楞子20 g
病机:湿阻,气滞,湿热,脾胃不足;
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胶囊 20 mg /次,每日 1 次,吗丁啉10 mg/次,每日3次。共治疗4周,治疗期 间对患者进行胃镜观察及血、尿、心电图、肝肾功能等 常规检查,并进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治疗结束后评 价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两组疗程均为4周。
1. 6 观察指标
1. 6. 1 安全性观察指标
1) 胃镜观察及血、尿、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常规检 查,分别于服药前一天和完成临床研究后一天各检测 记录1次。2)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 检测指标,包括症状表现、发生时间、处理措施及消失 时间。
1. 6. 2 疗效性观测
1) 治疗前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情况; 2) 症 状、体征变化,记录均采用积分法。按照积分法,症状 分为无、轻、中、重四级,分别记主症0、2、4、6分,次症 分别记0、、、分。
1. 7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华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太原会议制定的《中 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为标准,分别为 治愈、 显效、 有效 和无效。
1. 8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 9 .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 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 数土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 效率为 9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
治疗组 |
60 |
22( 36. 7) |
24( 40. 0) |
8(13.3) |
6( 10. 0) |
54( 90. 0) * |
对照组 |
60 |
18(30.0) |
22( 36. 7) |
8(13.3) |
12(20.0) |
48(80.0)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2. 2 两组患者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有2 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不同程度 的不良反应,如口腔溃疡。 考虑可能是方中砂仁的使 用过多,调整其剂量后,约4 天后未出现此症状。 而对 照组服药期间有5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四诊后认为是奥美拉唑导致的副作用,询问患者均能 耐受,故未予处理。 由此可见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少 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且 治疗组调整药物更灵活。
2. 3 治疗前后症状特征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化湿和胃汤益气 健脾和胃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后胃肠蠕动改 善,胃黏膜炎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改善,胃 黏膜的修复再生能力和屏障作用增强。 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斤±s)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治疗组 |
60 |
18. 37 ±3. 67 |
7.45 ±1.87* |
7. 467 |
0. 024 |
对照组 |
60 |
19. 24 ±3. 51 |
12. 65 ±2. 71 |
3. 634 |
0. 061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3 讨论 慢性胃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消化系统疾病中 属于常见病,但由于病程长且易复发较难治愈[10-11]。 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以 及炎症细胞浸润,并可形成异型增生。 器官衰老后机 体功能会发生退行性病变,例如胃黏膜血管会发生扭 曲导致供血不足,胃黏膜萎缩或官腔狭窄。 其发病率 随着年龄而增加,其他慢性病如门动脉高压、糖尿病、 肝硬化或心力衰竭都可能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12]。 另外,焦虑或抑郁等不良精神因素或自身免疫机制紊 乱也可能加重慢性胃炎状况。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临 床症状以脾胃虚弱兼胃络瘀血型为主,且本身症状无 特异性,可归为“胃脘痛”“癌满”“痞证”“吐酸”的范 畴。 慢性胃炎病理机制主要是以脾胃虚弱为本,食积、 湿热、血癖等为标,且本虚标实。其早期邪实为本,中期虚实夹杂,后期本虚为主。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饮食摄取无规 律,肆食肥厚油腻之品,导致脾虚湿剩,引起胃脘部不 适。
方解:本方是在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 的[13]。 在藿香正气散的基础方上去掉大腹皮、紫苏, 加用了苍术、佩兰、滑石、砂仁、黄连、芦根、生姜,加强 了本方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 苍术、佩兰、砂仁、 生姜均为芳香化湿药,其气味芳香,对于湿浊阻滞、秽 浊之邪困遏中焦,有芳香避秽,醒脾开胃,燥湿化浊之 效,与原方相比,其芳香化浊之力更强。
其中生姜与半 夏、陈皮构成二陈汤,加强了燥湿化浊和胃之力,同时 生姜还有解表功效。
内伤湿滞,外湿引起内湿,并相互 作用[14]。 湿性的特点为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袭阳 位,易阻遏气机,湿性黏滞,缠绵难愈,本方重在化湿理气和中。
本研究证实,化湿和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胃 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但仍需开展中医药治疗慢 性胃炎科学化、规范化的临床大样本、前瞻性研究。 应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有效控制慢性胃炎的临床 症状体征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拓展新式剂型 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伟,赵尚敏.慢性胃炎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09: 12.
2]赵克学.柴枳异功散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 中药杂志,2014,31( 9) :41 -42.
[3] 刘玲,崔晓红,李爱丽.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 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3,28(8):602.
4] 洪如龙.益气活血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J .福 建中医药,2013,38(3) :23.
5] 闫建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 .中 医药学报,2015,43(5):101-104.
[6] 束昇阳.乌芍散联合西医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临床 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5,43(6):93 -96.
[7 侯立强,井中旭,陈静.舒肝解郁胶囊对慢性胃炎伴抑郁症患者症状及
抑郁情况的改善作用J .中医药学报,2015,43(3): 108-110.
8] 常玉双,洪亚庆,常千松.清胃养阴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 河南中医,2013,29(11):1089-1090.
9] 赵一丁,于莉.步玉如教授论治胃脘痛经验拾萃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4,21(3):169-170.
[10 申珊.理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
察 J .中医药信息,2015,32(5): 101-103.
[11 王莉,任秀英,牟洪香,等.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
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7,34( 1) :99 -100.
[12 金文君,林帆.运脾散(藿朴夏苓汤加减) 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
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9(4):54 -55.
13]刘红云,张晓涛.疏肝运脾法治疗慢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J]. 中国健康,2013,30(3):136-137.
[14 杨明会,窦永起,张海燕.“肾为胃之关”理论探析及临床应
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9(8):461 -463.
word版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