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清雅俊逸的玉雕竹,让你的眼睛流连忘返!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它孤傲、淡薄、坚贞不屈,它正直、刚劲、英气豁达,似乎世间所有美好的品行都与它联系在一起。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在这瀚海的大气候中站成了一道孤傲的风景。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竹子有很多美好的象征意。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着年轻活力,青春永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象征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笔直的外形,象征品性谦虚能自持;竹者重节,节者为信,象征重节、重信的的品质;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偃而犹起,竹梢拔高,竹节必露,象征着高风亮节的品质。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所谓“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 正是因为竹子具有诸多美好的品质,所以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歌颂的对象,淡泊、正直,正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像含有“竹”字的成语如竹报平安、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等都是借用竹子的品质来表达人的某一种情感。
古人爱竹,首先是仰慕它的情操。《三希堂画谱.竹谱序》说:“竹之一物,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凌霜傲雪,无朝花夕瘁之态。”“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竹的正直、虚心、气节、清高正迎合古代文人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人格和精神。
泱泱几千年,流传下来咏竹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并且还涌现出了宋代文与可、清代郑板桥等一大批画竹高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谓是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在《题窗竹》中也曾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心无杂念,甘于孤寂。
竹子也是玉雕作品中广泛应用的题材,巧雕大师们用自己的双手将空灵的竹子搬到玉石之上,雕刻与竹文化相互交融,相伴而生。“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竹,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而且还深深浸透了中国文化的印痕。
(完)
图:综合网络
文:原创
实习编辑:独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