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教育为何总是“反时代潮流”?
虹野:教育能拥抱即将到来的“5G时代”吗?
文/虹野
众所周知,教育是外部环境与人互动的过程,教育也只有通过外部环境才能够对人施加影响。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学生生活的环境从过去的田野、星星变成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学生的交往从过去的斗鸡、跳皮筋等户外游戏变成了网络游戏、追星;学生学习知识从家长、老师的耳提面授到现在网课、课外培训;学生活动的场所从滚摸爬打的实体接触变成了QQ、微信、论坛等虚拟社交场所……
在德育学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五加二等于零甚至小于零,意指在校五天的教育与校外二天的影响抵消了,甚至不如校外两天的影响。可见环境的改变对当前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数据显示,网游被视作“促进沟通”“增进友谊”的方式,网络游戏盛行的背后,也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同时,这一群体追星更狂热,拥有强大消费能力。与“80后”“90”后不同,生长于网络时代的他们,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在已经发生巨变的社会,教育如何张开双臂迎接这不可逆转的“互联网时代”才能够使得教育更好地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这是值得整个教育界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学校一直以来以“象牙塔”自居,一厢情愿地认为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对待任何可能影响“学习”的事物都是采用“封堵违禁”的方式穷追猛打。反对七零后户外活动和看小说,反对八零后看电视、打游戏,反对九零后网络游戏,反对零零后玩手游……一度小说、电视、游戏机、网吧、手机被当做“洪水猛兽”,在校园一定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时至今日,在学校摔手机等现象依然时有耳闻。
在对待外部事物上,教育似乎一直在与一切社会新事物“作斗争”,到了今天小说、电视、游戏、互联网已经是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可是教育似乎却还没有做任何准备。尽管有了慕课、智慧课堂、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技术进入了校园,但是这些更多的是在书本知识搬到网络上,对于网络环境对人的影响所知甚少。
5G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人工智能将会更加影响人的生活,对教育环境会产生更大的变化,虚拟的场景会更加丰富,对人的影响也更加多样化。我们的教育还是一如既往的“傲慢”地把这些“虚拟场景”包括终端,排除教育之外,还是去关注互联网生活中学生的成长和变化,积极研究和利用互联网的高效和便捷去更加有效的去对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
如不出意外,长期在“师道尊严”文化的影响下、对环境变化不敏感的教育界人士,会依然为保持“象牙塔”的纯洁性而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动于衷,这点或许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