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王近山是挚友,两人互相救过对方,王近山落难后他不离不弃

这是2015年为追悼最后一位离世的黄麻起义开国将军所写的悼词,1927年举行的黄麻起义,是我军军史上最早开展革命组建军队的七大起义之一,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起义,共走出125位开国将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开国功臣们也一一离开了我们,而百岁高寿的开国少将汪运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他曾是红安民众的骄傲,而在困难重重、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上,他与王近山的生死之交,也成为红军长征路上令人感动致敬的事迹之一。

走上革命道路

1915年,汪运祖生于黄安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封建地主的压榨以及政府官僚的无情剥削,令劳苦大众们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线上。幼时的汪运祖就有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为什么吃不上几顿饱饭?村里那从不干活的地主,为何每天大鱼大肉,吃得膘肥体壮,和他们家养的大肥猪都有的一拼。

随着年龄的增长,汪运祖也明白了这个社会的各种不公,既然无法改变现状,也只能去接受他,不过从他十岁起,家乡兴起的农民运动,给他们带来改变人生的希望。

两年后,12岁的汪运祖还带领儿童团参加了黄麻起义,这次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给予汪运祖心里巨大的震撼,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只要农民朋友们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

但由于敌人的重兵反扑,起义还是失败了。父亲害怕儿子出什么意外,软磨硬泡让他暂时离开了革命运动。起义失利,曾经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也被镇压下去,大家又回来重新的贫困状态,一年多后,父亲和弟弟在饥寒交迫中相继去世,了无牵挂的汪运祖决心参加红军。

1931年,他找到时任陂南县苏区政府主席的老乡李先念,诉说自己的身世,并向他表达自己参军意愿后,李主席握住这位小老乡的手后说:“我批准你加入红军,我代表大家欢迎你的加入。”

参军表现不错的汪运祖,三个月后就被提拔为班长。

与王近山的生死之交

汪运祖童年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辍学后他又通过自学,学问增长了不少,而且他的字写得也不错。当时红军队伍里会识字写字的文化兵可不多,后来11师政委叶道志偶然得知汪运祖的才学,还专门叫他过来考了考,非常满意,就把他调到师部担任书记(秘书)。

由于当时还没有参谋长一职,虽说汪运祖只是个书记,但权力可不小,而且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能力。长征时,汪运祖还当过红10师副师长王近山的书记,并且还救了他一命。

那是在1935年的绥崇懋丹战役,战斗中,王近山亲率一个团的兵力,乘坐木船突破大金川河。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王近山那只木船遭到疯狂的阻击,战士们伤亡很大,无法靠岸,一时陷入困境。

而汪运祖则率通讯排乘坐另一条船,登上上游一个山崖,通过崖边的树爬到岸上,然后赶到敌人的背后,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在消灭这股守敌后,王近山他们也转危为安,要不是汪运祖的及时赶到,他们那条被打漏的木船就要全部沉到江里了。

对于这段救命之恩,王近山一辈子没有忘记。不过时隔一个多月后,他又成了汪运祖的救命恩人。

12月初,红四军刚刚占领荥经县,就遭到薛岳四个师兵力的反击,战斗中,汪运祖被子弹击中腹部,有三根肋骨都打断了。当天晚上几个战士用担架抬着他向后方撤离。

但没走多远就下了雪,打了一天的仗,战士们都非常疲惫,现在路也不好走,大家走走歇歇,走了大半夜才走了三里多路。幸亏这时遇到了王近山,看到这个情况,王近山连夜赶了十几里山路,从后方调来十二个身体强壮的战士,这才把他安全护送到后方,最后在瞻化医院接受手术,这才保住了他一命。

晚年的汪运祖

在后来的长征路上,大家都非常照顾他,师长陈锡联和副师长王近山也会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但他的伤口经不起骑马的颠簸,周围的战士们见状,都轮流抬着他走,过雪山草地,都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过去的。

在汪运祖的心里,不仅仅王近山是他的救命恩人,还有那些帮助他的红军战士,多年后他清清楚楚的记得,当年为了把他从前线阵地抢救回来,以及护送后方医院的路上,共有三位战士为他而牺牲。

后来到了抗战、解放战争,他与王近山不在一个部队,但这份恩情谁也没有忘记。新中国成立,没有战事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特别是后来王近山犯错误后,他之前的很多战友都对他敬而远之,只有汪运祖不怕牵连,主动帮他照顾几个孩子。

汪运祖对战友情深意重,建国后也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发展。这些年来他多次将自己的存款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2015年2月23日,汪老病逝,享年101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