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对《道德经》研究的开创性历史贡献

东方既白 著

那什么是老子所言的“无”,“无”又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历史上魏晋时期的天才少年王弼对于《道德经》和关于“有无”的解读就是比较接近于老子本意。据历史记载,有一天,王弼去拜访他的父辈裴徽。裴徽当时虽然只是个吏部郎,但在思想界却享有盛名。裴徽一见王弼,就很惊异,竟至马上把当时哲学领域的尖端问题向王弼提出来,他说。“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世说新语·文学》)这是关于有与无、儒与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看来,当时立学对贵无的理论已经确立,但对其中纷然杂陈的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用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问题去问年轻的王弼,足见裴徽对王弼的看重了。王弼则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体会,明确而又简洁地回答说:“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为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世说新语·文学》)圣人指孔子。玄学家既尊孔,又崇老,可见当时儒道合流的事实。王弼的回答,就照顾到了当时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妥善地摆正了孔子与老子的地位,把儒道融为一体。他认为,无与有、本体与现象,结成了一对反覆循环的关系。“无”不可以直接训说,必须通过“有”来阐明。孔子由于对“无”有了深刻的体验,尽管从不说“无”而只谈“有”,但处处都揭示了那隐蔽著的宇宙本体——无。而老子对“无”直接训说,却只停留在“有”的现象领域,而不能上升到高层次的体“无”的境界。这就把前辈学者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建立起以无为本,现象与本体相结合的哲学体系。从王弼胸有成竹的回答来看,其对哲学问题已有了相当深度的研究,并对已成为时尚的玄学思想,也作过深刻的思考。但其当时的年纪还不到20岁,后来又潜心对老子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老子》作了专门的注解。

以无为本

在宇宙观上,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具体事物是“有”,“有”是“末”,“无”是“本”,“有”是本体“无”的表现,纷纭复杂的现象世界统一于本体的“无”之上。在运动观上,王弼主张“本”静“末”动,“无”静“有”动。他说:“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老子注》十六章)。因而他强调要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把握不动、不变的主体,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这种主静论在哲学史上曾是反辩证法的一面旗帜,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认识论上,王弼提出了“得意在忘言”的思想。认为名言只是符号,真理不可认识。他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周易略例·明象》)。在自然与名教即玄学哲学与封建政治的关系上,王弼认为,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这种“名教本于自然”的玄学本体论较之之前流行的“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神学目的论,是哲学思维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和跃进。

其核心思想亦和老子一样崇尚“以无为本”的本体论,都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即各种具体事物都是“有”,“无”是“本”,“有”是“末”。“无”是“万物之宗”。“无”能生“有”。他的“无”,有时又称为“道”。他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四十章注)。“卢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易·复卦》注),他把“无”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所以一“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行传》引王弼语),他把老子所说的“道”也用“无”来解释。他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论语·述而》邢囗疏引王弼《论语释疑》)。这就是说,“道”就是“无”,所以“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老子》第三十四章注),“无”或者说“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之宗。他说:“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老子指略》),这个叫不出名称,看不见形体的某种东西,是世界万物的宗主,它不是人们的眼耳口体等感官所能感知的。它“无状元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可得而知。”(《老子》第十四章注),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东西,“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老子》第十六章注),人们感知的只是现象,而“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故隐而无名也。”(《老子》第四十一章注),大象、大音这种本原的东西,是看不见、听不到的,而各种事物、现象却是由它形成。正因为它“无形”所以就只好称它作“无”。也可以叫“道”,“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老子》第三十二章注),“寂然无体,不可为象。是道不可体,故但志慕而已。”(《论语·述而》邢囗疏引王弼《论语释疑》)”。

“道”和“无”既能生成万物,又存在于万物之中,谁也不能叫出它具体的名称来,只能意会而已。王弼又借用古代“五行”的学说,而赋予它新的意义,他在《老子指略》中说:“天生五物,无物为用。”,五物又称五材,即金木水火土,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五种基本物质,是“有形”的东西,与生成万物的“无”是矛盾的,所以,有形的五物依靠“无”才能发挥作用,产生万物。“五物之母,不炎不寒,不柔不刚。”(《老子指略》),那仍然是没有寒热刚柔、不能感知的“无”。他借用老子的“无”来表达他自己对生成万物的原始物质的认识。这个“无”才是本,而一切的表象都是末,是由“本”产生出来的。这种不能感知的细微物质又是怎样生成万物的呢?他说:“中和备质,五材无名也。(《论语·述而》皇侃疏王弼《论语释疑》)。无名,即无形,以无形的“五材”,即细微物质,通过“中和”的形式而生成万物。他的“中和”,不是有形物的掺合,不是保持物质原有特性的物理过程,而是通过化学的过程“中和”出有新特性的新物。他说:“其为物也混成。”(《老子指略》),“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老子》第二十五章注),“混成”的过程是看不见的,“物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成之不如机匠之裁。”(《老子》第四十一章注),它不像机匠剪裁那样,用有形物来拼合。人们最能感受、也最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是“五味”的“混合”。“至和之调,五味不形”。(《论语·述而》皇侃疏引王拐《论语释疑》),完全是形成新物的化合过程了。产生新物的这个过程,也不是“天”有意志、有目的行为结果,因为这些细微物质是“先天地生”(《老子》第二十五章注)。而为“天下母”。所以“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老子》第五章注)。万物自然生成,这就摒弃了神化的天命论。王弼对天地的生成和万物生成的看法,表明他已确知有某种具体的细微物质,却因科学的水平,又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所以只好把它叫“无”。许多后辈学者把他的“无”理解为虚无不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也怪不得了。唐代刘禹锡和柳宗元可算王弼的知音。“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刘禹锡《天论中》)。“独所谓无形为无常形者,甚善”(柳宗元《答刘禹锡天论书》)。“无”即是无常形之物,却能生成万物。“无”能生“有”,“无”是万物之本,而一切具体事物都只是“有”,是“末”。所以要“以无为本”,“崇本息末”,自然界的这个规律,人类社会也应当遵循,所以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因此,王弼并未陷于空谈哲学理论,他从社会政治入手研究,把社会现象也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实际上,他是想用高层次的哲学理论来指导社会政治。

未完待续………

本文为《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原创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免造成侵权纠纷,

出版及其院校课题合作事宜,请与作者《东方既白》先生联系,谢谢。

(0)

相关推荐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之一:魏晋玄学1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之一:魏晋玄学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士族门阀政治兴盛.士族们以清谈为时尚,玄学之风油然而生.玄学是士大夫们揉合儒道而形成的一种新思想体系 ...

  • 王弼(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王弼(226-249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西北)人,三国著名玄学家,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王弼出生于世代儒业之家,祖父王凯为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族兄,父亲王业为刘表的外孙,官至尚书郎.王弼聪颖过人, ...

  •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擎烛照百年  薪火千古盛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历史贡献研究 高玉仲 [摘  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面 ...

  • 共产党的三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都做了什么? 1.新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权 2.新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新道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 ...

  • 孔子与秦始皇历史贡献比较

    孔子与秦始皇,哪一个贡献更大?越是伟大的人物,其价值越难发现 2020-07-06 13:16 来源:寻根拜祖 秦始皇怎么可以跟孔子相比?我们不否认政治实践家的历史地位,但是要论对中国历史的深层影响力 ...

  • 项英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在我党历史上长期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也有某些失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项英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期,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他在这一时期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史学 ...

  • 孔子的历史贡献与负面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礼& ...

  • 【试题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

  • 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被后人忽略了?真相终于被说出

    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被后人忽略了?真相终于被说出

  • 【试题研究】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大全

    一.原因(背景)类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 曹魏重臣孙资的历史贡献,一建议耗尽蜀汉国力,一建议使曹氏衰亡

    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孙资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他位高权重,曾以中书令之职主掌魏国朝政及机密要事数十年,但不是很有名,远不及郭嘉.荀彧.贾诩.陈群.司马懿等出名. 看惯了<三国演义>,对三国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