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戌
为一古镇,始立年代无考、原称西南店,因路旁设有店铺而得名,后有一草寇,名李霸,占据村后大寨垴为王,称“西戌王”。他曾在山上操练人马,屯兵积粮,现该村仍有“营盘地”“擂鼓垴”“旗杆垴”“杀人垴”“养鱼池”等地名。并传清康熙年间,该村李家刨出十八锅银子、即为李霸占据此地时所埋。遂将村名改为西戍村。后因村东又立一村,称西戍东村,本村也称西戍西村。因“戍”“戌” 字形相似,渐把“戍”讹为“戌”,故称西戌村。1982年地名普查时,鉴于群众习惯,定为“西戌村”。
西戌村刘金鱼,原西戌镇党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荣誉称号。
昭福寺,位于涉县城东北20公里的西戌村北符山脚下。据县志记载,从秦朝起,西戌曾三次立城。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汉平帝旧臣王霸隐退这里,(这里原名为西水),更名李霸,自立为“西戌王”,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举义反莽。并建起“九棱八塔朝王殿”与朝廷对抗。后李霸被刘秀跑南明时收为部将,为汉室中兴立下汗马功劳,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据传,昭福寺沿袭朝王殿旧址改建而成,始建于北齐,已有1400年历史。残碑载,"唐武则天时曾修”,县志载,“明末建制颇宏,上元日香火盛”。历次战乱和文革破坏,千年古刹已是满目疮痍,毁坏殆尽。近年来,西戌村以巨资将古刹修葺一新,并得以保护。
该寺占地3千余平方米,座北朝南。山门一架,钟鼓楼各一,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黄绿琉璃瓦为顶。气势轩昂,蔚为壮观,檐悬铁马(铜铃),数十,院内有古柏。. 该寺占地3000余平方米,座北朝南,山门一架,钟鼓楼各一,皆以巨石为基,仿古青砖为墙,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宇轩昂,蔚为壮观。拾阶进入山门,两侧有四大天王。入寺内,有笑佛殿、水陆殿、地藏殿、阎罗殿、三圣殿等组合为三个院落。各殿内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神像上千余尊。
在昭福寺前面有只前腿断腿石狮子,传说是山上被人打断后,跑到寺前面变成石头的.这只是传说而已.此石狮一看年代久远.有历史年轮的遗物。
东戌
该村和西戌原为一村。后来,有人到西戌村东建房居住,渐发展为一个小村,原称西戌东村。随着户数的增加,此村也发展为一个较大村落, 遂改为东戌村,
沙河
明洪武年间( 1368- -1398年),牛、薛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中有三道旱河沟,即大南河、小南河、小北河,遂取村名“三河”。因“三”字群众习惯读作“仨”,后讹“仨”为“沙”,遂称“沙河”。一说此三道旱河沟每逢大雨汛期沙石顺河而下,故称沙河。
涉县西戌镇沙河村是邯郸·陕北(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所在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旧址,该旧址是全国著名的新闻广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1946年5月进驻,至1949年9月撤离,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这里驻扎三年多时间,齐越、廖承志、魏琳等一大批新中国新闻界的先驱们长期工作战斗在这里,在这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上,将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和战略反攻的声音,通过报纸、电波,化作一把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为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诞生发挥了“不亚于十万精兵”的号角作用。 正是在涉县,齐越第一次走向了话筒前,开始了他一生最钟爱的话筒前的革命生涯,成为陕北(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位男播音员,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位男播音员。
在涉县期间,齐越出色地播出了毛主席的重要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重要文章,还写下了大量的反映播音工作的珍贵日记,并与涉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建国后,他多次到沙河村、西戌村看望当地干部群众,寻找红色广播足迹。80年代末,他最后一次来到太行,来到沙河村,在自己第一次从事播音工作窑洞前简陋民房的木门板上非常认真地写下了“齐越”两个字。
宋家庄
古村, 立村年代无考。先有宋姓在此居住,故称宋家庄。该村真觉寺石碑载有“善主宋郁”。明洪武初,从山西省洪胡县迁来张姓。至明代中期, 宋氏绝后,仍称宋家庄。村中最有名气的建筑当属举人府。举人府的大门楼很有特色,门两边各立一木柱,下面垫有刻着图案的基石,支撑起整个门楼。门楼顶部的瓦当间尽管长满了野草,但看上去依然整齐有序,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建筑特色。
双开的木制门,上部有一些精美的木刻图案,还配有木制牌匾,整个门楼均是明清时代的风格,美轮美奂中透着沧桑。走进院落,主房为木制板棚楼,经历多年的风吹日晒,那些木制板都有些变形,颜色也成了咖啡色,但从那些精美制作的木格子门窗中,依旧可以看出当年举人府建筑设计的精心和细致。
水溢河
明弘治年间 ( 1488 --1505年) ,偏店村赵姓迁该地,因有山涧泉水溢出而得名。水溢河村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村内有清代古建筑,包括禹王庙、关公庙、女娲庙、古戏台、古桥、古券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太行军区招待所所在地,其中被俘和已降或投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居住在这里,不少高级将领向国民党军中各个层面的人士写劝降信,有的还到沙河村的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做统战宣传,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石桥在村里也有着重要一笔,小石块垒成的石桥全村一共有13座,它们或是横跨在河流之上,或是这一条路到另一边的捷径。历经千年、百年时光的石桥仍然屹立不倒,其工艺让人惊叹。
这座古石立交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长16米,宽5米,把相对应的禹王庙、关帝庙、古戏台连在一起,使它们交相呼应。
村里还有一座古戏楼,这座戏楼始建于清嘉庆六十三年,能两面唱戏,中间有隔扇,一面唱给禹王爷,一面唱给关帝爷。
鸡鸣铺
相传刘秀跑南阳时曾在该地收大将姬昌,时值天亮鸡鸣,故名。原村址在村南一里许,其地名叫“铺街”,始居姬姓。后来,因战乱姬姓人绝,村庄焚毁。至明洪武初,郭新林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 开始在现村址打窑居住。 明末,曾改凤阳村。原名已称习惯,新名终未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