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之优雅 /上篇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
满城风华。
锦色欢声人如画,
长街月满千树花,
银烛著玉纱,芳辉漫洒。
上
元
第一帧影像,正是从趵突泉开始,来自一个孩子从年节里嗅出的断舍余味。那是即将过去的元宵之夜,灯会散尽,年也随之最后的散场。人们从趵突泉出来,那时夜已渐深,烟花也寥落无几。寒风吹起,马路上的炮仗皮四散飞扬,人群虽还多,却掩不住空气里夹杂着烟火味道的一股“落寞”。
那是热闹方艾又意犹未尽的一股落寞,是灯盏逐一熄灭的过程,对于尤其敏感于黑暗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掀动其心灵的潮汐。
那一条“龙”也是如此。在黑暗中赐予我心灵最初的震撼的一条长“龙”。
仍是趵突泉的元宵之夜,正是最热闹的时刻。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四周皆是如潮的人海。那些闪光的花灯的“创意”,在并无多少“见识”的人群中,还足以掀动起惊呼和喝彩。当时我好奇的目光正流连于那动态的“八仙过海”、“西游记”、“哪吒闹海”和“七仙女”,人物都可走马灯的转圈,还可以眨眼睛,孙悟空的金箍棒时不时的举起来,七仙女的彩袖不停的挥舞,哪吒的风火轮也是滴溜溜打转…
就是在那时,我看见了那条“长龙”,一条依着水面而搭的巨龙灯,几十米长不止,在一个孩子眼中简直巨大到从深黑的水面伸展到深黑的天空。它明明是静态的,可风寒瑟瑟的水面稍有波动便足以使人想象它的飞舞。在公园一隅和四周的黑暗浑然相接的的广大空间里,它“唯它独尊”的样子令人深感一股“凛冽”的巨大气场。
现在想来我当时见到它的模样,那如火般点燃的全身光亮而通透,闪着粼粼的金色,如星般的闪烁点亮了一层朦胧的柔和,使人联想起夏夜里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丽,可当时年纪小小的我还是一时被它给“吓”住了。
在我与那条“龙”独处的片刻时空里,整个世界消失了,周围没有一丝声响...
没有哭闹,没有睡眠的不安,只是从此梦里有龙都会是这个样子的,卧在水面上、金鳞闪烁的、巨大无比的长龙。
想是黑暗中反差巨大的光明使得孤寂与恐惧尤为凸显,哪怕在热闹的人群中,在亲人的怀抱里,一个孩子都能敏感觉察。然而相比之下,黑暗的反衬却更可使光明之美无比震撼,在幼小的心灵里,照彻黑暗,将美的底色烙印深刻。有时甚至跨越时空,洞见“奇迹”。
关于花灯,常如奇迹般浮现眼前,风雅蹁跹、可入诗入画的景象,却并不是“趵突泉”的花灯夜,也不是“上元”的灯节,而是那年“中秋”,“青龙桥”“黑虎泉”畔的灯谜会。从“青龙桥”南一路延伸到“南门桥”西,那一场长街繁华、灯谜雅趣,入诗可书“风味无价”;若要工笔画下来,真是“罗绮缤纷”,其古雅趣致可作“当代版”的《十二月令图》,其热闹繁华的气息,则堪比《清明上河图》。
好看的、梦幻般的夜一般都是那个样子的:绝不是漆黑的底色,而是湛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中闪着一层神秘晶莹的光晕,如同低调细小的镶钻一般,光芒幽绽。我记得那一天便是如此。那天的天空尤其深邃,因为与夜色中的护城河天水相接,融为一体,深海一般波光盈盈,微澜荡漾。
天水相连的夜色水墨氛围浓郁,河水滋润的岸边花叶婆娑,隐隐舒放着一抹抹暗红。于是空气中水稥花香四处充溢,人行其中,也仿佛随着天水一色飘逸浮动,幻影一般。
并无几颗星,因为月如铜镜高悬,绝色一方,却并不显寂寞。月影之下俊瓦俏檐,线条细致,轮廓疏朗,于岁月深处伫立良久的燕翅层楼琉璃瓦,精简勾勒一番,夜幕中古城便凸显出来,悄悄穿越了时空。
水墨长卷之中,一树一树的灯笼亮了起来,灯光月色交相辉映,开出一丛一丛雪白的梨花;幻影朦胧里,水香花香渐浓;长街灯韵之下,人群穿着仿佛都成了锦缎;一时间,古城繁华,人群俊逸,到处锦瑟烟玉,声色袅袅...
本文作者 蓝迤 ,一个用写字的方式画画的人。因对故乡济南浓烈的情感,将之写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