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阳气 秋冬不生病

7月11日起,为期40天的加长三伏天开始了,各地即将进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

三伏天,就是每年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入伏时间不固定,按农历计算,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进入三伏,头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A 三伏养生:少喝冷饮 多晒太阳

文/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梁译尹

小暑已至,又迎来了三伏天。三伏是每年最热的时候,其特点是暑热挟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赵志祥提醒,此时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太阳直照,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同时,养生要注意少喝冷饮,补足阳气。

少喝冷饮,注意养气

三伏天天气炎热,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容易伤津耗气,所以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有的人常在酷热的三伏天里喝冷饮解渴,虽然当时过瘾,但其实一方面耗伤阳气,影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血管的急剧收缩,阻碍了血液循环,并不利于体内散热。建议喝热茶或热水(温度不超60摄氏度),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

适度运动,注意养心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损伤心气,心气不足会导致情志的变化,如精神萎靡、打不起精神。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身体排出大量汗液,会造成一些矿物质的流失,如钾、钙、钠等,这样就容易引起疲倦乏力、萎靡不振,甚至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所以,三伏天养生应避免过度运动、大汗淋漓,要保持身心愉悦、心情畅达,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祛除暑湿,注意养阳

三伏天的缺点是人体由于潮湿困重,容易疲惫乏力、口干口苦、没精神、胃口差,所以就要除湿。除湿要看个人体质,偏寒气重的可以常用苍术、藿香、陈皮等煮水喝;偏阳气不足的加北芪、党参、五指毛桃等煮水喝;偏湿热的可以用薏苡仁、赤小豆、土茯苓等煮水喝。

中医讲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太阳是自然界中阳气的源泉,夏天阳气不断增长,正是我们人体补充阳气扶助正气的好机会,应该适当地晒太阳,使气机通畅,促进机体阳气的积存和壮大,为秋冬天防病治病打下基础。

B 三伏天灸:冬病夏治正当时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查冠琳

随着7月11日初伏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养生重头戏岭南传统天灸,也由此拉开序幕。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岭南传统天灸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李滋平介绍,天灸“三伏贴”,就是在初伏、中伏、末伏的时间节点,通过中药敷贴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这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慢性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冬病”症状减轻或消失。

为何要在三伏天进行天灸

在中医看来,三伏天时自然界与人体都正值阳气旺盛,当腠理开泄,经络腧穴更为敏感,辛温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此可温煦阳气、驱散内寒,以助防病治病。

“经典的天灸散,是以驱散体内寒邪为主的处方,近年来在既往基础上拓展了一些新的适应人群,例如失眠、抑郁、内分泌等问题,也能有所帮助。”省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马瑞提醒,天灸最好在三伏当天进行,效果更佳,有需要的人士可提前在早上或傍晚错开上班时间来天灸。

在天灸次日,便可进行艾灸,选穴大椎穴、关元穴、足三里等进行性质温和的悬灸,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每周2或3次。此时也可适当进食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胡椒煲猪肚等补气助阳,不要贪凉饮冷。

马瑞特别提醒,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症状,敷贴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成人贴药时间在1小时左右,小孩10-30分钟。但两岁以下小孩慎贴药,因为其皮肤娇嫩容易烫伤。而老人家则控制在50分钟左右,不要超过1小时。孕妇则不宜进行天灸。

Tips

天灸疗法的适应病症

肺系相关病症: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慢性肺气肿等)、慢性咽炎、感冒等病症防治。

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慢性疼痛疾病。

其他类:失眠、抑郁、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遗尿等。

C 三伏天太热 多种疾病找上门

三伏天难熬,不仅因为这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也是各种疾病“扎堆”来的时候。像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尿路感染、泌尿结石、急性胃肠炎等等。

老人:小心热中风 预防保健有妙招

文/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朱健

在“三伏天”,气温常常在35℃以上,气温高时人体出汗较多,体内环境容易缺水,这便会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翁应初说,这对于中老年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他们体内水分较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无疑会增加血栓的形成乃至中风的发生概率。

另外,天气炎热时,室内使用空调避暑的情况比比皆是。室内外的温度相差过大,比如超过10℃,就会让人的血管产生剧烈地收缩,再加上一些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忽冷忽热时最容易诱发中风。

翁应初指出,在夏季中风的患者,除了有头晕症状外,还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如半侧身体无力等,并无中暑般面红耳赤的症状,常是突发不适。该如何预防呢?翁应初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补充水分。我们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

2.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

3.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比如藿香正气水、硝酸甘油等。

4.避免过度贪凉。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午睡时空调、电风扇也不宜对着头吹;老年人不宜洗冷水澡,避免筋骨受凉引起关节疼痛,洗完后擦干水珠、穿好衣服再出去乘凉;不宜过多饮用冷饮、冰棍等,特别是消化系统不好的人。

5.动静结合。老年人可晚上到户外适当做有氧运动,如慢走、打太极拳等,运动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10次为宜;内心要静,气温升高时要保持安静勿躁,对预防中风也大有益处。

小孩:室内外温差大 感冒可以这么做

文/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翁志刚 刘庆钧

三伏天气温骤升,很多家庭空调就没停过,空调温度过低,再加上室内外“冰火两重天”孩子难免会受凉感冒了,最近因此而就医的孩子也非常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针推康复门诊主任中医师贾超提醒,别盲目给孩子吃药,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将严重损害孩子们的脾胃。他教家长们几个易于掌握的小妙招,可缓解孩子受凉感冒不适。

贾超介绍,孩子感冒发病前,一般都曾受风或着凉,随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后出现怕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甚至有些会出现发热。孩子刚出现受凉时就开始干预,用以下办法效果更好:

电吹风法:如果孩子刚着凉,有鼻塞、打喷嚏的情况。可用一薄毛巾铺在孩子的大椎穴上,用电吹风吹孩子的大椎穴,注意吹时风速及温度要适宜。这个方法能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

泡澡法:用20克的艾草加上一块生姜煮水给孩子泡澡。这个妙法可以起到发汗解表的功用。但要注意的是泡澡前需给孩子喝点温水,避免津液流失过多。另外将热水放温,不要掺生水。

食疗方:可以试试陈皮紫苏饮,将9克陈皮加9克紫苏洗净煮水半小时后用作茶饮。这个食疗饮主要针对的是感冒初期兼有几声咳嗽的孩子。此饮可以连续饮两至三天。

固本山药饮:用25克干山药煮水半小时后作茶饮。这个食疗饮主要是对感冒彻底好了,但还是有点鼻音,或者一天内还有几声咳嗽的孩子。感冒后勿忘调理脾胃,这样孩子正气才能提升,不易反复感冒。注意此饮不用鲜山药。若孩子舌苔厚腻的可以另加6克薏苡仁。大便干燥的另加6克杏仁。积食已久的,另加6克炒鸡内金。此饮连喝两天即可。

小儿推拿:贾超推荐按摩孩子以下几个穴位——

【揉一窝风】

这个穴位非常好找,在孩子手背腕横纹正中的凹陷中。操作时,揉2分钟既可。此穴有温中行气、散寒止痛、镇静安神的功效。

【推三关】

三关在前臂掌面,从大拇指一侧的腕横纹到手肘的肘横纹的一条直线。操作时,直推三关从腕横纹至肘横纹处,2分钟既可。这是个补穴,有益气行血,发汗解表的作用。注意操作一定要轻快、柔和。

【大椎取痧】

用两手的拇、食二指的指腹同时提起孩子大椎穴的肌肤进行对称挤捏。操作时,要注意力度,以大椎穴出痧为妙。此法可以调节气血,发汗解表。

【颞部扫散法】

可将两手半握拳,用其指间关节面轻扫孩子头两侧的颞部。操作中力度要均匀,避免摩擦毛发,以孩子头部微微发汗既止。此法主要是起到行气活血、祛风解表的作用。

(0)

相关推荐

  • 第一师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 防病治病新选择

    弘扬中医文化 专业打造健康 冬病夏治三伏贴 防病治病新选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又到了一年补养阳气的最佳时期. "冬病夏治"源远流长,中医可是有个词叫做"冬病夏治&qu ...

  • 三伏天养阳气 秋冬不生病 少喝冷饮适度运动

    2021/07/15 07:43 7月11日起,为期40天的加长三伏天开始了,各地即将进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 三伏天,就是每年最热的一段时间.&quo ...

  • 李可:三伏天养好阳气,秋冬不生病!

    李可1930-2013年,著名中医.曾任山西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著有 ...

  • 李可:三伏天养好阳气,秋冬不生病

    李可1930-2013年,著名中医.曾任山西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著有 ...

  • 夏补阳气,秋冬不生病!

    来源:道医(cndaoyi)[整理摘编:时英平] 阴阳在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 ...

  • 收元气、保卫气、补阴津,此三穴让您秋冬不生病!

    秋冬季节,很多人畏寒怕冷.体虚易感,又口干舌燥.身体乏力.失眠烦躁......这往往是因为身体元气不足.卫气不够.阴津不足造成的.秋冬养生除了要陪补元气外,补阴津也很重要. 一.收元气:关元穴 < ...

  • 夏天养脾胃 秋冬少受罪

    关注 进入夏季,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很容易缠上脾胃虚弱的人.因此,保护脾胃是我们夏季治病.防病的重中之重. 1.只吃七分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本身脾胃功能差的人,应多吃易消化的 ...

  • 今日白露,最容易生病的时候到了,养生做好这六件事,秋冬不生病!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 ...

  • 春天养阳气 赶走湿邪春困

    春天天气潮湿,乍暖还寒,容易出现"春困"症状.(来源:香港商报副刊) 春天饮花茶不只可以提神,更可疏肝解郁.(来源:香港商报副刊) 注册中医师蔡梓铭表示,惊蛰天气中的湿度较高,容易 ...

  • 惊蛰多做一事,阳气十足不生病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农耕. 惊蛰,冬眠的动物苏醒了,植物的生长开始旺盛起来.这一切,其实就是阳气逐渐蓬勃的结果.惊蛰养生,生机蓬勃的时候,养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