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笔记】贝聿铭和他的香山饭店/NO.105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5月16日现代建筑领域的最后一位大师“贝聿铭”贝先生去世了。
当天小蚂哥就决定要好好写一篇关于他一生最特殊的一件作品——香山饭店。但苦于水平有限,在读过论文库里大部分关于香山饭店的文章后,我决定用编纂的方式真实的记录和还原香山饭店设计的细节,ok,让我们开始吧~
由于项目设计在80年代,并且贝先生把庭院设计交给了北京园林局的刘少宗和檀馨。所以严格来说香山饭店是大师和国内设计师的一次碰撞,是一次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香山饭店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旅馆建筑之一。那是一次对“第三种方式” 的尝试 ,这也更值得我们新一辈的设计师学习和思考。一种为中国在不久之后发生的转变所尝试的新本土建筑风格, 它地处北京郊区香山 ,这里曾是皇家狩猎场 ,以秋天满山的红叶而闻名。
故宫博物院藏品《静宜园二十八景图》
网友秋之居拍摄
贝最终的设计是一幢谦虚的与逐渐倾斜的山坡结合在一起的建筑 ,它淹没在了香山的枫树和松树之中。
白粉墙 ,灰瓦顶 ,还有几何形状的窗子 ,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儒家文人的古典园林 ,而贝氏家族本身就曾拥有这么一座被誉为典范的园林——苏州的狮子林。
狮子林原为贝氏家族所有
在我身上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并存。 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不时回忆我的出身背景,不这样做是很困难的。——贝聿铭
就是这么一场神奇的轮回,貌似落叶归根,人的精神也要找到一个落脚的港湾。
以下来自访谈贝先生《寻根——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节选)实际上在 1974年 ,大约在我离开中国 40年后 ,我随一个美国建筑师小组回到了中国 ,对我来说她完全是一个新的国家了。毛泽东是当时的领导人 ,我家的园林已经成了公园。
1978年我应谷牧副总理的邀请再次访华 ,并在清华大学做了学术报告 ,我对听众们说: 你们要更考虑周到些。那时 ,他们还没有建造什么 ,只有一些小规模的工程在进行 ,当然这不包括北京饭店 ,它太高了 ,而且我认为它的形式也不恰当。他们应该考虑一下总体的影响 ,考虑一下象紫禁城这样的因素 ,而它给传统的和谐硬加上了某些东西。对一个建筑师来说 ,周围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我的话是起了作用 ,对此我一直十分自豪 ,那以后 ,在紫禁城附近的区域再也不允许建造高层建筑了。我想这是我最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今天在北京还能被紫禁城的庄严所震撼
他们邀请我在长安街上设计一座建筑 ,我表示很荣幸并说我会考虑的 ,但当他们告诉我是要建一座高层建筑时 ,我变得不太感兴趣。我觉得在那儿建高层不合适 ,他们问我想设计什么 ,我说我想另选一址以便我可以设计一座很传统的建筑。
不知道他是被这种幽美的香山雪景吸引还是因香山本身的景色所陶醉,总之我选择了香山。
或许我这么说不够谦虚 ,但我的确想寻找一种与香港和新加坡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形式。在 60年代末 ,我设计了新加坡的华侨银行大厦 ,但我认为那种风格不适合中国。我想要寻找一种新的中国本土建筑语言 。

华侨银行大厦(英语:OCBC Centre)、官方名称为华厦,位于新加坡珠烈街65号,1976年建成,楼高197.7米,共52层,由贝聿铭设计,曾经是新加坡及东南亚最高的摩天大厦。

在那次访问中 ,我去了许多城市 ,当时天气非常冷。我又重游了我家在苏州的园林 ,我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东西 ,一些能使这种本土建筑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 ,从某些方面说 ,它们已经在那儿了。这些 50年前 , 100年前建造的东西 ,至今仍是站得住脚的。
建筑与人的生活休憩相关 ,人们的生活没有改变。1978年 ,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我在那儿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 ,建筑没有改变 ,有些仍被沿用。于是我打算按照这一信念去设计香山饭店 ,你会发现这个设计的某些地方能使人联想起我在苏州、扬州看到的一些建筑。
当然 , 1978年后 ,中国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 ,今天我是否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设计香山饭店呢? 或许我仍会这么做的。自香山饭店后 ,在其他地方建造的类似的饭店如西安的唐华酒店、苏州的竹辉宾馆证实了这样做是成功的。
西安唐华酒店
苏州竹辉宾馆
(为了设计香山饭店)老实说 ,我做了大量的心灵探索。在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 ,中国的概念与西方的完全不同 ,比如说凡尔赛宫与苏州园林 ,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如果你问中国人他们觉得哪儿更象是在家的感觉 ,他们肯定会说苏州园林 ,这种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今仍起作用。
比凡尔赛宫,苏州园林显然亲近自然,更有家的感觉
如何看待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苏州园林里的那些窗子 ,它们有时是花瓶形状的 ,有时是竹子形状的 ,有时又象扇形 ,而当我们从麦迪逊大街的办公室的窗子向外望去 ,东河在我们的整个视线里。
中国人眼中看待的自然
外国人眼中的自然
在中国 ,土地没有这么充裕 ,人又很多 ,园林不需要那么大 ,它们不是很大并且环绕四周 ,那些窗子更象是一幅幅画框 ,如果你去大都会博物馆 ,你会看到那种园林的一个复制品 ,在窗子的一边是一些嫩竹 ,竹的后面是一面白墙 ,在窗子和墙之间只有五、六英尺远 ,我觉得它创造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个人可以从这些想法中开始寻找地方特色 ,我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1复刻了网师园中的“殿春簃”庭院
就这样,带着对中国现代建筑探索的任务,带着对儿时家的记忆,贝先生设计了这座在今天看来依然经典的作品。
这座建筑利用中国园林的手法,与自然很好地融于一体。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香山饭店的设计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不同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香山饭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的香山公园,建筑就像层峦叠翠里环抱的婴儿,这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对于香山饭店的建筑布局,贝先生说:“民族的东西我把它做到里面,楼内有园是空的,像四合院,四合院里面就是空的,有天井……”
广场式的前院,内院式的大堂,和建筑后花园,这样的布局不仅增强了空间序列的连续性,更加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韵味。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香山饭店和古典园林的经典网师园有所相似。
入口
入口的天地牌坊与主楼间开阔平坦,除了两根方圆结合的灯柱外,以装饰很少的白墙为主,也少有绿化,极为简洁,但这正是设计精神所在,平淡之后便是精彩。
大厅入口采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框景”。入口前的景墙阻隔了交通,却透漏了背后的美景,转身过去,有个小水池,池中假山一卧一立,颇有韵味。
四季庭
大厅顶部采用玻璃屋顶,改善了大厅的透光条件,并具光影效果,但它也造就了温室,在夏天开着空调也会觉得热。不过这种温室环境很适合植物的生长,而对于屋顶的高度,贝先生也经过精心的推敲。
后花园
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 三面被建筑包围, 朝南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 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的东西, 贝幸铭理所当然的加以利用, 事实上这条轴线从入口处的广场就已开始, 穿过入口, 通过主体建筑,直至后花园。
如果说建筑内部 “常春四合院的设置使室内外建筑环境相交融, 那么后花园的设计, 使整个香山饭店更加整体。抽象的曲水流觞正是后花园之于轴线的点睛之笔。
所以在香山饭店,空间的展现是一步步的,含蓄的,你对空间的感受会被贝先生的精心设计一点一点的变化,从朴素前庭让你放低期待,到大堂的内院别有洞天,最后在后花园处达到了高潮,在空间节奏上也通过墙面的围合让你在一开一合间感受庭院空间的精巧。
空间序列
这是从主入口分别抵达大门厅、 接待大厅、接待大厅与主庭院之间的过渡空间和主庭院的一个空间序列。
我们可看出从刚开始大门厅的低而小的空间进入接待大厅高而大的空间时, 借用了对比与衬托使后者感到更高大,而且也可以使人感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空间序列的第一个高潮。接着到达低而小的过渡空间,此空间正是餐厅休息区,也能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当进入主庭院时,空间再一次的扩大,从室内过渡到室外,完成了空间的再次的对比和变化,达到空间序列的最高潮。
用于各组客房相互联系的的单面走廊迂回曲折。单向景窗的运用,使人如置身于园林之中,客房也因此朝向四面八方,将周围的山林景色尽收眼底。
这种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居然只用了三种颜色,白、灰、黄褐,而且正方形和圆形反复的出现,让建筑产生了一种内在的韵律。
精心设计的建筑材料
建筑空间定下来了,但设计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为了追求材料上的极致,摆在贝先生面前的是:
1、灰色的瓦片装饰已经失传
2、庭院地面的鹅卵石大小不一
3、庭院中的石头去哪里找
建筑采用中国南方传统的建筑颜色:白墙灰瓦,将建筑的“中国风”的这种基调定格下来。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
贝聿铭的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七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窑中复制了这些瓦片。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 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 ——简朴却不失优雅。
建筑立面的处理源于唐宋风格和江南民居。
清版清明上河图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民居
贝先生曾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窗户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给人的是一种神秘的吸引感,让人总是情不自禁想看看窗外到底是什么。
不仅仅在连廊上, 在入口处便将窗户这一重要的园林元素展现出来, 一下子便给进入的人奠定了一个具有中国风的基调。这个小小的园林元素却是整个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也许就是下面图片地上铺装的鹅卵石。话说,这些石子是贝聿铭的助手曹凯文从越南边境附近的边远河床采集来的,当村民们得知这个外国人要花上万美元买他们的石子时,都惊讶得目瞪口呆。结果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下到溪床上拣石子,即使三岁小孩与当了祖母的老太太也不例外。
最后的效果当然无比震撼,经过挑选的鹅卵石大小均等,形态一致
那么石头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贝聿铭希望在客房多、占地面积庞大的香山饭店重新创造出老家苏州私家花园的小巧玲珑感,但贝聿铭童年时代的那些带假山的花园规模太小,无法用到香山饭店。
有一天,在从巴黎飞往北京的路途中,贝聿铭无意中读到一篇游记,文章提到云南石林那如剑一般的石灰岩柱,它会给人一种凝重森然、神秘脱俗的感觉,与香山饭店的灰瓦非常匹配。
云南石林中怪石丛生
这个发现使贝聿铭激动万分,随即他们在云南的石林外围仔细选择岩石,并用彩笔标明选好的石块。
然后,工人们把这些总重量达二百三十吨的尖柱形岩石从二十米深的地基中拔出,装上四十辆平板货车,经过两千四百公里的行程运到香山,那些岩石为花园平添了一份神秘的原始气氛。
而香山饭店四绝之首的飞云石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块
香山饭店的评价
但香山饭店在建设完成后负面的声音一直此起彼伏,有人说在北京香山建这么一座突兀的江南建筑太格格不入,也有人说饭店乍一看像是藏式建筑穿了个江南的外衣。
还有人说香山饭店破坏环境,由于它的建筑体量过于庞大,虽然贝先生把建筑打散,做成这种所谓园林式的建筑,尽量去躲那些古树古木,但依然还是有176棵上百年的古树被砍掉,其实这个事情放在今天,我觉得都是匪夷所思的,但是在当年就砍了,也成为了香山饭店的又一个伤疤。
以至于建成之后,贝先生再也没有第二次踏进香山饭店,记得前年贝先生100岁生日的时候,还有很多粉丝自发去香山饭店组织庆生。想来真的很遗憾。
不论是政治环境还是当时国内的管理水平,亦或是贝先生自己的考虑……香山饭店仿佛变成了一个孤儿,但在97年贝聿铭大师的访谈录中贝先生还是说了很多关于香山饭店的故事。
文章名字小蚂哥放在下面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不过,无论怎么样,这座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意识改革,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崔恺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对香山饭店的评价吧~
以下内容来自《20年后回眸香山饭店》
崔:我1978年开始学习建筑, 在当时很少有国外资料可以借鉴 ,我们很多同学很受早期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几位大师的影响,当时满耳朵听 的都是柯布西埃、赖特这些大师。所以最初在资料上看到一张香山饭店的立面图的时候,就没看懂,觉得这张立面图怎么满墙画了很多线?后来看到它的平面图和轴侧图,有点像中国多点透视的山水画,觉得挺有意思。
但是在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期 觉得这个设计和我们热衷学习的现代建筑好像不是一个东西。再后来我们才知道 实际上当时在国际上正在流行后现代建筑运动 它强调历史主义和地方文脉,我觉得这件作品是受到后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

弗兰克·欧恩·盖里著名的作品古根海姆美术馆

小蚂哥觉得从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循规蹈矩的反叛,所以香山饭店是不是也在用这种方式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性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朱:香山饭店用的材料,其实我觉得还是很一般的,甚至用了些很将就的材料,但是在当时应该是比较贵的。从建筑跟环境结合的角度讲 ,我个人感觉它用的这些材料有非常可取的地方。
一个是灰色和白色的外墙材料用得很专业,白的材料衬托出松树的剪影,灰颜色是青砖、青瓦的颜色,中国很多地方,包括北京 , 都用这种青砖青瓦的材料。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它的这种三围合型的形式, 跟自然是咬合在一起的,后来被逐渐认可 ,越来越觉得这个建筑做得还不错。
贝先生是一位华裔建筑师,他是站在国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 ,凡是中国的东西,都应该代表中国建筑的特点,所以他把北方的特点和南方的特点混到一起,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其次我觉得它虽然强调中国文化这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体量毕竟还是过大,我来住过几次,这个走廊很长,要走很长时间,转来转去的。就跟自然的亲和力来说,因为它毕竟也是多层的建筑,这个园林的尺度还是比较大的,它有西方建筑庞大的体量和中心感,又要强调自然,它和自然的结合还是受到了这种体量和尺度夸大的限制。
最后借用贝先生访谈录里的一句话做我们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贝: 中国建筑要改变 ,我在香山所做的一部分源自怀旧 ,一部分源自时代。在当时 ,中国事实上还在原地不动。如今 ,我还会那样做吗?或许我会用不同的方式 ,我会考虑到变化的时代 ,考虑到期待中的变化。
这期就到这里啦,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0)

相关推荐

  • 周四产品说|中式建筑的极致作品——评融创桃花源系

    要闻速看 中国金茂称将继续深耕已经走进的22个一线和经济活跃的二线城市,同时考虑一线城市周围的卫星城市,到2019年签约金额目标800亿元:另外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慎重寻求海外发展机会,尽快找机会走出 ...

  • 缅怀贝聿铭先生,感悟崇高品格

    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逝世,引起国内外各界的一片惋惜.他为世界留下风格独特的不朽遗产,他可贵的精神品质也十分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志向远大 以梦为马 在贝聿铭读中学时,他发现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开业时间1982年,新近装修时间2007年,共有客房总数283间(套),标间面积36平米.是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酒店,坐落在北京西山旅游胜地香山公园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

  • 贝聿铭:20世纪华裔建筑的风云人物

    美国当地媒体报道,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溘然离世,享年102岁."一代大师落幕!斯人虽逝,作品犹在."当地媒体以这样的标题报道. "贝聿铭"这 ...

  • 建筑大师贝聿铭:我这一生最骄傲的不是建筑,而是我的老婆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杜荀鹤 当你去到苏州,一眼望不尽的都是水,弯弯的河道,遍布着小船,连生活仿 ...

  • 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倾情之作

    很多人去苏州博物馆是冲着贝聿铭去的,苏州博物馆是"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先生在中国大陆的三件建筑作品之一,博物馆建筑的知名度甚至高于其馆藏品,这在博物馆中并不多见.美籍华人建筑 ...

  • 高品质旅游产品策划(1)|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那个世外桃源,其实我们也可以拥有!

    提起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那可是学贯中西成就非凡的国际大师中的大师.资料显示:贝聿铭,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 ...

  • 贝聿铭著名建筑作品回顾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 ...

  • 贝聿铭:我的一生和光同尘

    物道 物道君语:他和他的建筑,终其一生,看见光,追逐光,成为光.在纽约市曼哈顿路边,人们常常看见建筑大师贝聿铭跟年轻人一样,敏捷地冲过第五十七街,忙着工作,赶着回家.工作在这儿的人,都多多少少地改变着 ...

  • 贝聿铭&卢爱玲:幸福的婚姻,旗鼓相当,各自精彩

    在苏州,拙政园附近,太平天国忠王府的旧址上,坐落着一座白墙黛瓦,清新雅致的博物馆. 馆内绿竹镂窗相映成趣,小桥水池相得益彰,颇有江南园林淡雅轻盈的美,而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斜坡屋顶的几何图形,又有着现 ...

  • 102岁贝聿铭逝世2周年,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传承至今的秘密是什么?

    精英说 一个讲故事的公众号7小时前 编者按:提起贝聿铭这个名字,他象征着建筑界的极致传奇.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作为现 ...

  • 青山周平爆改贝聿铭老宅,造出一座日式苏州园林?

    文末附 青山周平-苏州有熊公寓设计资料合集 大家知道设计界的男神是谁吗? 人送外号"建筑小栗旬" 他就是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青山周平 一个在中国做建筑的日本 ...

  • 爆改贝聿铭祖宅被喷后,青山周平又一设计爆红!

    一个日本人,要改造清代的苏州老宅! 更重要的是,这曾经是建筑大师贝律铭的祖宅! 青山周平来了,用"共享"的概念,营造了新型住宅.他最终将有熊公寓--15个房间的公寓,每个房间同时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