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心理咨询前要了解的6件事

发布时间:2021-01-28 

我有一位同事,长时间受困于和父母的关系问题,所以偶尔会和我倾诉她的苦恼。通常,我只是作为一位聆听者,偶尔回应一下以表达我对她的理解。

在每次和我的倾诉中,她都或多或少透露出一种“你能不能帮我做做心理咨询”的意思,我当然也是非常明确地表示,熟人之间无法建立咨访关系,这是专业问题,也是伦理问题。

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在我和她沟通的过程中,我仅仅知道她很苦恼,但自始至终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苦恼,究竟是被什么问题给困扰住了。

每每我问到具体事件和场景时,她都可以非常巧妙地打岔“糊弄”过去,坦诚地讲,我也很崩溃。

直到有一天她又一次和我诉说她的痛苦感受,我告诉她,你可以找个家庭治疗取向的咨询师,帮你解决困扰。最后的结果是,他在微信上回复了两个字:取向?

我不太清楚她这个回复是什么意思,但我隐约感觉到,心理咨询或是心理治疗对她是不会有效果的,因为她并没有那么想要改变。相反,她所谓的“痛苦”,实则都是在享受。这种情况下,不做改变就是收益最大的。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只不过是持一种观望态度,“觉得”自己很需要心理咨询,但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界定自己要求助的问题点,也不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但是如果心理咨询免费的话他们倒是“可以试一试”。对他们而言,心理咨询不过是一种“看上去很洋气”的事物罢了,吸引不到他们。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真的想要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解决自身问题,但苦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以及对未知的焦虑、与怀疑,始终无法迈出第一步。

如果你是后者,那么这本《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也许会帮到你。在本书中,作者深度剖析了心理治疗的本质与精髓,并且告诉你,每个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的作者是加拿大人莫妮卡·布里永,是一名心理学博士。她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为儿童和成人进行心理治疗,并致力于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

也正因为在心理治疗领域的丰厚经验,作者一直关注界定心理治疗中推动改变进程的各个维度和因素,因此才有了这本极具价值的《心理咨询如何改变人》。

《心理咨询如何改变人》一书,本来是写给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书籍,书中几乎每句话都是重点,我拿出彩色笔想做些记号,结果发现到处都是重点。

但当我仔细翻看之后,发现它虽是一本略显专业的书籍,但书中的用词及举例并不晦涩难懂,而是非常贴近生活。

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或是正在准备去找一位咨询师和你工作,那么你不妨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得到了著名的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推荐,可以说从推荐序开始,就让你步入心理咨询的专业领域,带你看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本质。

也正因为它的干货满满,没有废话,所以读起来会略显“信息过载”。不过没关系,我帮你提炼了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点,作为你开启一段心理咨询前的“预习”。先搞清楚这6件事,再去决定你是否将心理咨询提上正式的日程。

1、如果你不想改变,那么就永远无法改变

还没进入正文,就有非常干货的知识点了。

推荐序中,李松蔚博士写道:改变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永远需要与来访者合作。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改变,那么咨询师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帮助来访者改变。

虽然接下来的一个段落,李松蔚提到“改变建立在允许不改变的基础上”,但在我看来,这种“允许不改变”是有前提的:来访者的确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在自己的某些特质上做调整,但对于自己认为还没有能力或是不敢尝试的特质上,暂时不做调整。

毕竟改变并不一定要翻天覆地,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最为适合自己的方法,做最适合自己的改变。

所以这里的关键点是:你是否真正具备了改变的意愿?还是你不过是用各种各样看似非常合理的担忧,来合理化自

己根本不愿意做改变的本质。

2、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需要多角度评估,这需要一定的耐心

作者在书中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来举例说明,每种心理疾病背后,都有不同的成因。就像同样是焦虑症状,但背后隐藏的含义却可以是无数的。

有的人因为过去有过不好的经历,所以未来如果遇到类似的场景,就会焦虑;有些人天生对周围比较敏感,一旦有一些变化,便会焦虑;有些人活在他人的评价体系内,当他人对自己有些评论或是指点时,就会焦虑......

我们都希望有一剂“良药”,用上之后焦虑便会消失,但即便是有药物,也是要对症的,不是吗?

作者在书中就提到:我们必须将病理现象看作各种因素结合的结果,也正是因为如此,和咨询师工作的前几次内,你也许会感觉到他们没干什么,无非就是询问你的各种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等等。

但是,不要觉得这些东西无聊或是烦,这是改变的必经之路,要保持耐心。当然,如果你实在忍不了,那么你可以直接反馈给你的咨询师,他会和你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3、心理和生理是“一锅粥”,相互影响着

书中第三章提到,思想、情绪和记忆的功能与机体密切相关,生理状态和情绪、思想、记忆之间相互影响。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问题叫做心身疾病,也就是由心理因素引发的,或是可以找到心理因素的躯体疾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人会在紧张的时候想去上卫生间,有的人会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头疼,这都是心理和生理相互影响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的躯体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发生,并且一直查不出问题,那么你可以考虑是否是心理问题造成的。

4、改变的动机有多强,改变的可能性才可能有多大

如果说第一条是决定你是否开始改变的话,那么这一条是在告诉你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在书中作者也提到改变的动机和改变的决定是两回事。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假设你在路上突然遇见有坏人抢劫,你会怎么办?大概率他会说,我一定会去见义勇为。但如果这是个真实发生的场景,他是否真的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呢?

一个人脑海中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态度价值观,是关于是非对错的理性界定;当一个人真正面临某些场景,所做出的真实行为,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行为价值观。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价值观倾向于不一致,也就是“言行不一”。

言行不一并不一定可耻,毕竟想和做中间,还隔着各种各样的信条、障碍。回到心理咨询这个问题上也一样,你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你的动机究竟有多强?这些,决定了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5、咨询师不会帮你做决定的,他也不会告诉你:“你病了”

作者在书的65页提到,自己不会替来访者做决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这样做是否值得”。这也点出了心理咨询的核心——助人自助。在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人,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自己解决现实问题,比如一个常年单身的男性或者女性,希望能够尽快恋爱结婚;比如一个非常容易焦虑的人,会希望咨询师告诉自己“你病了”等等。

虽然咨询师可以帮来访者介绍个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如果真的谈妥了,恋爱结婚,现实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这不叫心理咨询,叫婚姻介绍所。

咨询师同样可以明确地告诉来访者:“你得了焦虑症,你去吃药吧!”这样一来,来访者因病获益,心里的石头也就放下了。但是,然后呢?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啊?况且,咨询师没有下诊断的权利,也不能轻易给来访者贴标签,这是职业素养和道德问题。

而不论是希望从咨询师这里解决现实问题,还是希望被贴上一个“病人”的标签从此不再难为自己或者不再努力,实则都是在逃避责任。

咨询师要做的,也许就是帮助来访者重新找到承担责任的动力。所以,不要再逼着咨询师帮你做决定了或是期待他给你贴标签了,那并不是心理咨询。

6、不要逼着你的咨询师朋友帮你做咨询,帮你做心理分析

作者在第110页提到了心理咨询工作的范围,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和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关联的人。也许你会好奇,如果我有个咨询师朋友,难道不是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吗?怎么就不能帮我做个心理咨询了?

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因为双重关系或是多重关系会阻碍心理咨询师的倾听。当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过交集,那么就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固定的印象,带着这种印象去倾听,会非常容易丧失客观性,影响信息的加工。

如果咨访双方认识或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势必会影响到信息的收集。谁会愿意和自己的朋友聊起自己上了初中还在尿床的事情呢?又有谁会愿意和朋友提起,自己和初恋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后来堕胎的事儿呢?即便是愿意提起,谁能保证在咨询外的时间,两人不会尴尬呢?

你可以做到很坦诚,但你的意识也许并非完全受到你控制,两人关系中的那些固有的模式、印象,潜移默化中影响咨询效果,最后导致技术变形、判断失误。

所以,双重关系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咨询的红线,不能触碰。所以,你也别再逼着你的咨询师朋友帮助你做心理咨询了,这有悖于咨询伦理。

顺便说一句,也别老是和你的咨询师朋友说,你梦到了蛇,那也有可能会引发尴尬。

除了以上列出的6点之外,在书中还有非常多的知识点可以挖掘:从咨询学派的选择,到心理咨询、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到治疗框架的制定,以及咨访主体之间如何影响和作用等等。可以说是深浅交织,为你解析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作用的过程,以及咨访关系中的注意点。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是一本值得反复翻看的书,心理咨询不能为你提供解决人生重大问题的方案,但它能帮助你重新看待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加油!

文:鸵鸟心理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

  • 心理咨询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包括开始的访谈.调研.诊断报告和中期相应方案的形成以及到后面的方案执行,都需要不断的与对方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反复的进行 ...

  • 遇到了此生挚爱却是别人的男朋友,我要不要联系他?

    在<PSYCHOLOGIES>上,看到一篇在线问答,觉得挺有意思. ▼ 来访者问: 最近,在一个派对上,我遇见了一位朋友以及她的新任男朋友. 而我,却对她的男朋友,一见钟情: 我强烈地感觉 ...

  • 世界停一下,我要下车

    好久没和心理咨询师交流了,约老李聊了一会.过程中IT同事要用会议室,咨询过程受到了干扰,我觉得没法专心交流,半个小时后我主动结束了咨询.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短的一次心理咨询.其他的咨询师都有严格时间限定 ...

  • 患有5年的焦虑症被心理咨询师“聊聊天”就解决了 | 心理咨询真的只是“聊聊天”?

    小W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她对心理咨询效果提出了质疑.其实,怀揣这样疑惑的来访者,小W并不是第一个. "我比较关注效果,请您告诉我您要怎么治疗我已经患了5年的焦虑症?有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能 ...

  •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基本原则: (1)保密原则:无论来访者说什么,咨询师都会为来访者保密,绝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所以来访者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这个原则相当重要,所以才排在了第一位. ...

  • 金三银四!财务人离职前一定要把这件事办了,否则后果很严重!

    又到了金三银四跳槽求职高峰期,离职前会计人员千万注意这件事! 01 先看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场景一:企业财务人员离职时,没有变更登记信息. 这种情况除了税务机关无法正确联系到企业相关人员外,对 ...

  • 40岁身体机能迎来巨大改变,睡前不要做这几件事,否则对健康不利

    其实对于人们而言,40岁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篇章,因为在这个阶段身体会发生很多的改变.有很多人可能会由于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说长期晚睡.熬夜等,从而会给身体留下了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 ...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

    Z072021.03.19 19:52:07字数 2,625阅读 227或许是看了一些心理学书籍的缘故,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或者他人的情绪时,我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与这些激烈的情绪隔离开来,以更理性的态度来看 ...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每个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

    一个2岁的女孩子因不明原因住院,在她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双手被捆绑着.而这一举动仅仅是为了防止她拔掉针管.这个女孩子在小时候和父亲比较亲近,而妹妹则是站在母亲那边,她一直希望母亲可以给自己同等的 ...

  • 大学生毕业离校前要做的几件事,说中很多人心声

    仿佛昨天的我们才刚刚入学,而现在的我们,可能都已考虑实习.就业了. 同时是否也是时候问问自己,大学还有什么遗憾没?做过最好的事情是什么,毕业前还有哪些事值得一定要去做? 和同学们再参与一次团建活动 大 ...

  • 人过了60岁后,睡前少做这3件事,不管多喜欢都要忍住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而事实上真正能让人保持长寿的办法,最终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睡眠就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睡前的一些习惯,也会对我们的睡眠质量 ...

  • 打工人离开苏州前必做的5件事

    眼看着年假快开始了,作为城市的打工人也即将踏上归程了.那么,在离开苏州的前一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01. 8:00 再吃一次苏式早餐 美好的一天从早起吃早餐开始,江南的早餐精致而不失特色,种类丰富且 ...

  • 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4件事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什么?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梳理了一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个话题. 在开展这个话题前,我必须先说明一点: ...

  • 任正非:越穷的人,越会在这两件事上“大方”,再不改变不好翻身了

    看过<穷爸爸和富爸爸>的人应该知道,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常言道,思维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一个人穷还是富,除了看他本身财富的多少,更重要是看他的精神思维.我们发现,身边的人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