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心法(下)

肺与大肠

一、 肺阴虚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有咽干喑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津液被灼,肺燥火盛,则干咳少痰。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虚火内炽,则有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虚火逼津外泄而盗汗;津液被劫,咽失滋润,则咽燥声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均是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润肺

药物:

1、 养肺阴: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玄参、玉竹、西洋参。

2、 清虚热:青蒿、鳖甲、地骨皮、秦艽。

3、 随症加减:热痰加桑白皮、黄芩、鱼腥草、败酱草;盗汗加浮小麦、五味子;咳甚加百部、紫苑、款冬花;痰中带血加三七、侧柏叶、仙鹤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百合固金汤,或滋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川贝母、沙参、百部、山药、玄参、甘草、白芍、当归、马兜铃。

二、 肺气虚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心病。

主症:咳嗽无力,痰多清稀,甚至喘促短气,面色晄白,声音低弱,乏力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肺主气,肺气虚,则咳嗽无力,短气而喘,声音低弱;气虚者津液不能运化,而成痰湿,则痰多清稀。气为血之帅,虚者血不上荣,则面色晄白。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自汗。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补益肺气

药物:

1、 补肺气: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

2、 随症加减:咳喘气促加百部、五味子;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痰多咳重加紫苑、款冬花、半夏、甘草。

方药举例:一般用补肺汤加减。黄芪、党参、五味子、紫苑、半夏、甘草。

三、 肺燥咳嗽

感冒、支气管炎。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多见于秋季干燥之时。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本证以肺燥为主,无阴虚症状,可与肺阴虚鉴别。

治法:清肺润燥

药物:

1、 清肺润燥:初起可用桑叶、杏仁、枇杷叶。久咳可用芦根、知母、南沙参、天冬、麦冬。

2、 随症加减:咳重加前胡、桔梗;痰少难咳加贝母、竹茹。

方药举例:一般用沙参麦冬饮。初起用清燥救肺汤合桑杏汤加减:生石膏、桑叶、杏仁、沙参、麦冬、贝母。

经久不愈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知母、生地、麦冬、川贝、百合、沙参。

四、 肺热咳喘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肺炎初中期、肺脓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主症:咳嗽或哮喘,痰黄粘稠,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胸痛,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或兼黄腻,脉数、滑数、右寸洪大。

病机:邪热蕴肺,煎熬津液为痰。邪热与痰浊相结,阻于七道,影响肺气出入,使肺气不能肃降,则有咳喘。痰黄为肺热的主症,若热壅血瘀则化脓血痰。肺气不利则胸痛,肺火炽盛则发热,兼有表症则畏寒。舌苔黄或兼黄腻,脉数、滑数、右寸洪大。为痰热互结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

药物:

1、 清肺热:鱼腥草、败酱草、黄芩、栀子、生石膏、桔梗。

2、 化痰热:瓜蒌、贝母、竹茹,痰稠可加海浮石、黛蛤散。

3、 排脓化瘀:排脓用苇茎、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桔梗。化瘀常用桃仁、红花、赤芍。

4、 止嗽平喘:常用麻黄、射干、枇杷叶、杏仁,兼有痰嗽加马兜铃、白前,喘重加苏子、莱菔子、地龙、葶苈子。

5、 随症加药:咳吐脓血加金银花、连翘;咳重加桑白皮、车前子;痰黄稠加贝母、瓜蒌、海浮石;胸痛加瓜蒌、赤芍、元胡;咳血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芨、丹皮。

方药举例:一般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白皮、瓜蒌。

清热解毒化瘀:肺脓肿,用《千金》苇茎汤加味。苇茎、薏苡仁、瓜蒌仁、桃仁、冬瓜仁、金银花、连翘、皂刺。

五、 肺寒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主症:轻者咳嗽痰白清稀,形寒怕冷,不渴;重者咳嗽胸闷,呼吸急促。表邪未解,则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或浮紧。

病机:寒痰犯肺,肺气不宣,则咳嗽多痰,痰白清稀。寒邪郁于肌表肺卫,则形寒拍冷;寒邪未化热,则口不渴。邪实气壅,肺气失降,则咳喘胸闷。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或浮紧,为邪在肺卫,风寒外束之象。

治法:温肺化痰

药物:

1、 温肺止咳:细辛、姜、紫苑、款冬、百部、白前、前胡。

2、 化寒痰:半夏、陈皮、白芥子。

3、 随症加药:表寒轻者用荆芥、防风;重者用麻黄、桂枝;喘重加麻黄、苏子、莱菔子;咳重加前胡、百部;重寒加细辛、干姜、附子。气血不足可加人参。

方药举例:一般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细辛、干姜、半夏、橘红、五味子。

六、 痰浊阻肺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气喘,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苔腻脉滑。

病机:痰浊阻塞肺气,气机不得升降。

治法:燥湿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举例:

偏寒者用二陈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厚朴、半夏、陈皮、远志、射干。

偏热者用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瓜蒌、橘红、贝母、苦葶苈子。或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七、 肺脾两虚

主症:肺虚久嗽,痰多清稀,气短,胸闷;脾虚见食欲减退,腹胀、便溏、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濡细。

病机:肺脾久病,可互相致病。出现肺气不足,脾气虚弱症候。

治法:补益脾肺

方药举例:一般常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随症加减:腹胀加厚朴、枳壳;食欲不振加白蔻、砂仁;便溏加莲子肉、山药、苍术。咳嗽有痰加紫苑、款冬花、半夏。

八、 肺肾阴虚

常见于结核病后期、也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

主症:咳嗽痰少,动则气短、气喘,腰酸腿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有裂纹,苔少,脉象细数,细数无力。

病机:肺阴久虚,导致肾阴亦虚。干咳少痰,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脉象虚数。

治法:滋阴补肺

方药举例:一般用百合固金汤,或者麦味地黄汤加减。生地、丹皮、山芋、山药、麦冬、玄参、贝母、五味子。

九、 大肠湿热

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阿米巴痢疾。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形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重者,病势凶险,甚至昏迷,难治。

病机:湿热在肠,气血受阻,传导失司,则里急后重、腹痛;湿热之毒,伤害气血,则下痢脓血;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象。重者,湿热化毒,内攻脏腑、进入营血,发生烦躁、昏迷、高热,则病势凶险。

药物:

1、 清湿热:黄芩、黄连、白头翁、秦皮、马齿苋。

2、 随症加减:表症未解加葛根;热毒甚加双花、连翘;腹痛加白芍、木香;食滞加槟榔、焦楂;脓血加丹皮、赤芍;神昏加安宫丸、紫雪丹;阿米巴痢疾加鸦胆子。

方药举例:一般用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黄连、黄芩、木香、白芍、秦皮。

肾与膀胱

一、 肾阳虚

某些衰弱性疾病、慢性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上腺机能减退症、神经衰弱。

主症:肾气虚主症是“腰膝酸软无力”,同时出现畏寒肢冷,脉象沉迟,就是肾阳虚。腰膝酸软,手足不温,腰脊酸痛,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或尿少浮肿,或食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或舌体伴有齿痕,脉沉细而迟。六脉迟,双尺弱。

病机:肾阳虚,阳气不达于四肢,则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经,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诸经,而腰脊酸痛。相火不足,则阳事不举,则性欲减退;精关不固则早泄;阳虚肾气不足,不能气化,肾关不开,水液不能外排,则尿少浮肿,舌体胖而有齿痕;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食少便溏。六脉迟,双尺弱,是肾阳虚的主脉。

治法:温补肾阳

药物:

1、 滋阴补肾:地黄、山芋、山药、玉竹、黄精、巴戟肉。

2、 补肾阳:附子、肉桂、杜仲炭、补骨脂、仙茅、淫羊藿。腰膝酸软常用骨碎补、仙茅、巴戟肉、续断、狗脊;

3、 随症加减:早泄加金樱子、锁阳、覆盆子、芡实;水肿加牛膝、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性机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肉、肉苁蓉,必要时加鹿茸。

4、 方药举例:代表方剂用金匮肾气汤。山芋、山药、熟地三补,丹皮、茯苓、泽泻三泄,附子、肉桂。

二、 肾气不固

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小便失禁。

主症:小便频数而清,甚至不禁,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脊酸痛,或见滑精早泄,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肾气不足,膀胱之气不能固涩,则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夜间阴盛阳微,肾气虚之症状加重,则夜尿多;精关之气不固,则滑精早泄。

治法:固涩肾气。

药物:

1、 补肾固涩:用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芡实固涩。山芋、山药、熟地补肾。

2、 随症加减:口干加生地、玄参;尿频加黄芪、桑螵蛸、益智仁、乌药、山药。

方药举例:一般用缩泉丸,或桑螵蛸散加减。桑螵蛸、益智仁、山萸肉、沙苑蒺藜、黄芪、乌药。

三、 肾不纳气

肺气肿、久病体虚、肺心病晚期。

主症:喘息短气,呼多吸少,活动尤甚,形瘦神疲,或见汗出肢冷。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细、微弱。

病机:肾主纳气,肾虚不能纳气,则呼多吸少,喘息气短,;活动后肾气耗损,则症状加重。病情迁延日久,则形瘦神疲;兼有肾阳虚者,则出现汗出肢冷;兼有气血不足者,则心悸气短,动则气喘,病情危笃。

治法:补肾纳气

药物:

1、 补肾纳气:用补骨脂、胡桃肉、山芋、山药、熟地、黄精、玉竹。

2、 随症加减:兼有心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兼有血虚者,加白芍、熟地 、当归、川芎;多汗加黄芪、龙骨、牡蛎;四肢发冷加吴茱萸、补骨脂、附子、杜仲炭、肉桂;兼有水肿者加牛膝,泽泻、猪苓、茯苓;兼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

方药举例:一般用金匮肾气汤加减。山芋、山药、熟地、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人参、蛤蚧、五味子、胡桃肉、牛膝。

四、 肾虚水泛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病综合症、慢性心衰、低蛋白血症。

主症: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尿量减少,腰酸痛;重者腹胀满,阴囊肿;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体淡胖,苔白,脉沉细而迟。

病机:肾阳衰微,不能鼓动肾关,水液排泄障碍,则尿量减少;水液停于肌肤,则浮肿;停于腹腔,则腹满;水气凌心,心包积水,则心悸气短,动则呼吸困难。水泛为痰,则咳喘痰鸣。腰膝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舌体淡胖,为水肿,水液代谢不佳,脾肾阳虚之象。

治法:补肾利水

药物:

1、 补肾:山芋、山药、熟地。

2、 利水: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3、 随症加减:腹胀加大腹皮、白术、厚朴;腰酸加续断、狗脊、杜仲炭;心悸加人参、远志、柏子仁。水肿重,用利水药不效者加红芽大戟。

方药举例:一般用济生肾气汤,或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山芋、山药、熟地、泽泻、牛膝、茯苓、猪苓、玉竹、黄精、附子、肉桂。水气凌心,加红芽大戟。

五、 肾阴虚

结核病、糖尿病、尿崩症、久病体虚、神经性耳聋、不孕症、支原体感染。

主症:低热,五心烦热,颧红,口干,盗汗,腰酸遗精,尿量多,或尿如脂膏;或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力减退,或女子闭经不孕,男子精少不育。舌质红光、暗红,舌体有裂纹,六脉细数无力,双尺弱,或者虚大。

病机:肾阴不足,而生内热,则有低热、颧红、口干;阴虚者,睡后,阳无所附,汗液随之外泄而盗汗。腰为肾之府,肾虚主症腰膝酸软。阴虚相火盛,扰动精室则遗精;肾阳偏亢,蒸动肾关,则多尿。精微因肾关不固随尿排除,则尿如脂膏。阴虚,母病及子,阴虚肝旺,则头晕目眩;肾阴不足,不能上荣清窍,则耳聋耳鸣,视力减退。精室空虚,精少,则不育;冲任不足,阴液不足,导致血虚,则经闭不孕。舌质红光、暗红,舌体有裂纹,六脉细数无力,双尺弱,或者虚大,为肾阴虚脉症。

治法:滋阴补肾

药物:

1、 补肾阴:熟地、山芋、山药、何首乌、女贞子、玄参、枸杞子、旱莲草、龟板、桑葚子、淫羊藿。

2、 随症加药:潮热加黄柏、知母、地骨皮、青蒿;多尿加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闭经加当归、白芍、川芎、益母草;头晕目眩加蔓荆子、菊花、夏枯草、枸杞子。

方药举例:一般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山芋、山药、玄参、地骨皮、牡丹皮、知母、黄柏。

六、 命门火衰

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尿潴留、肠结核、产后风年久、久病入肾。

主症:小腹凉痛,牵引腰膝,风吹透骨,手足常年不温,舌质淡,苔薄白,六脉具迟,右尺独弱。伴随黎明前腹泻,泄后则安,或者排尿困难,女产后百日后多见,关节疼痛,寒凉,白带多,久治不愈,五六年胃痛,十年以上心病心悸,胸痛、头痛等。男阳痿、遗精、早泄、举而不坚。男女不育。长期发冷,甚至夏季不能脱棉衣。

病机:命门就是生殖系统。命门火衰,就是阳虚,相火衰微,不能温煦机体,而出现长期发冷的疾病。典型脉象,右尺独弱,六脉具迟。无论男女,皆表现畏寒肢冷,百病丛生。阳气不能温煦,则男阳痿、遗精、早泄;女小腹凉,牵引腰膝。长期发冷,甚至夏季不能脱棉衣。

治法:温补命门

药物:

1、 补阳:五药联手。附子、肉桂、杜仲炭、补骨脂、吴茱萸。非吴茱萸,不能暖小腹命门,吴茱萸走厥阴经。

2、 滋养肾脏:山芋、山药、熟地、玉竹、黄精、仙茅、巴戟肉、大云。

3、 补益气血: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

方药举例:一般用右归饮合吴茱萸汤加减。山芋、山药、熟地、玉竹、黄精、仙茅、巴戟肉、附子、肉桂、杜仲炭、补骨脂、吴茱萸。

黎明腹泻用四神丸,肉蔻、五味子、炮姜、木香、补骨脂。

排尿困难用济生肾气汤合五苓散。

七、 心肾不交

神经官能症、某些虚弱性疾病。

主症:具有心经和肾经征候。心悸、心烦、失眠、头晕健忘;遗精、腰酸腿软、耳鸣耳聋,小便短赤或灼热感,舌质红,脉细数。

病机:心火下济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热,叫做水火既济。心火不能下济,肾水不能上济,水火不交,称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坎离不交”。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头晕健忘;遗精、腰酸腿软、耳鸣耳聋,小便短赤或灼热感,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

方药举例:一般用交泰丸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茯神、山萸肉、山药、丹皮、黄连、肉桂、酸枣仁。

以遗精为主者,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玄参、丹皮、山芋、山药、芡实、莲子须。

头晕加枸杞子、菊花;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腰酸腿软加续断、牛膝。

八、 肝肾阴虚

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耳源性眩晕、久病虚弱等。

主症:头晕目眩,目干,视物模糊,耳鸣,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腰酸腿软,遗精盗汗。舌质红,脉弦细。肝血虚除有肝阴虚症候外,尚有口唇及指甲苍白,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

病机:肝血不足,则头目眩晕,视物模糊;肾阴虚,则口燥咽干、耳鸣、颧红、五心烦热,腰酸腿软,遗精盗汗。肝血虚,则口唇及指甲苍白;任冲脉虚,则月经量少或闭经。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举例:一般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菊花、生地、山芋、山药、丹皮、玄参、川楝子。

血虚加黄芪、白芍、当归;月经量少加当归、益母草、白芍、丹参。虚热加青蒿、鳖甲。

九、 脾肾阳虚

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核具有肾阳虚体征者;肝硬化腹水、慢性心衰、肺心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主症: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肢冷便溏,腰寒怕冷,甚至黎明腹泻(五更泻),浮肿或腹水,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沉细而迟,尺弱甚。

病机:脾阳不足,则身疲乏力,少气懒言;阳虚不运,则肢冷便溏。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衰微,肾阳虚,命门真火不足,则黎明泄泻。肾主水,肾阳虚衰,肾关不开,加上脾不能运化水湿,则浮肿水蓄。六脉沉细,脾阳不足,尺弱,肾虚,迟者为寒。

治法:温补脾肾

药物:

1、 温脾阳:炮姜、干姜、肉蔻、小茴香。

2、 温肾阳:附子、肉桂、补骨脂、葫芦巴、益智仁。

3、 随症加药:腰寒怕冷用肉桂、附子、杜仲炭、吴茱萸、补骨脂。久泻脱肛加赤石脂、黄芪、升麻。水肿加牛膝、泽泻、茯苓、猪苓、白术 。腹水加大腹皮,重者加大戟。

方药举例:水肿一般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或用济生肾气汤加减。附子、肉桂、山芋、山药、熟地、丹皮、泽泻、牛膝。

腹泻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附子、党参、白术、茯苓、肉蔻、补骨脂、五味子、诃子。

十、肺肾两虚

见于结核病后期

主症:咳嗽痰少,动则气短,腰酸腿软,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肺阴久虚致肾阴亦虚,除肺阴虚症候外,并有腰酸腿软,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等症。舌红苔少,脉细数,是阴虚代表脉症。

治法:滋补肺肾

方药举例:用百合固金汤,或麦味地黄汤加减。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百部、山芋、山药、丹皮、地骨皮、贝母、白芍、当归。

十一、膀胱湿热

泌尿系感染、结石、前列腺炎。

主症: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突然中断,尿色混浊或有脓血,或为血尿,或尿出沙石,舌苔黄腻,脉象濡滑稍数。

病机:湿热蕴结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则出现排尿机能异常;湿热煎熬,热结成石,则出现沙石;濡为有湿,滑者为结,数者为热。

治法:清热利湿

药物:

1、 清利膀胱湿热:用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滑石、萹蓄、瞿麦、黄芩、栀子、萆薢。

2、 排石:用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必要时加5克芒硝。

3、 随症加减:尿血加小蓟、白茅根、生地、生地榆;腰痛加金毛狗脊、续断;小腹痛加川楝子、元胡、乌药;发热加龙胆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柏、

方药举例:一般用八正散加减。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滑石、车前子、大黄、芒硝、栀子。

(0)

相关推荐

  • 治疗“哮病”方剂汇总

    哮病是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病的病因病机: 1.哮病的常见病因:① 外邪侵袭 ② 饮食不当 ③ 体虚病后. 2.哮病的主要病机:病理因素以痰 ...

  • 医道荐方 | 哮喘的6个特效方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强度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心法(上)

    心与小肠 一.心气虚与心阳虚 包括某些虚弱病症,神经官能症,心绞痛,心梗.心律不齐,心衰,休克等病症,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症:心气虚则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胸前憋闷,面色晄白:苔白,舌质淡,脉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经验整理

    心与小肠 一.心气虚与心阳虚 包括某些虚弱病症,神经官能症,心绞痛,心梗.心律不齐,心衰,休克等病症,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症:心气虚则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胸前憋闷,面色晄白:苔白,舌质淡,脉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五)肾与膀胱

    一. 肾阳虚 某些衰弱性疾病.慢性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上腺机能减退症.神经衰弱. 治法:温补肾阳 药物: 1. 滋阴补肾:地黄.山芋.山药.玉竹.黄精.巴戟肉. 2. 补肾阳:附子.肉桂.杜仲炭.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与小肠 一.心气虚与心阳虚 包括某些虚弱病症,神经官能症,心绞痛,心梗.心律不齐,心衰,休克等病症,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症:心气虚则心悸.气短.自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四)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 一. 肺阴虚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有咽干喑哑,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津液被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一)心与小肠

    中医五运六气 3天前 一.心气虚与心阳虚 包括某些虚弱病症,神经官能症,心绞痛,心梗.心律不齐,心衰,休克等病症,具有以下征候者. 主症:心气虚则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胸前憋闷,面色晄白:苔白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二)肝与胆

    中医五运六气 3天前 一. 肝郁气滞(肝气不舒) 包括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胆囊炎.小叶乳腺增生,月经前后不定期,胆结石等. 主症:常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胸胁乳房小腹胀痛.伴随呕逆吐酸.食欲不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三)脾与胃

    中医五运六气 3天前 脾与胃 一. 脾胃虚弱(脾气虚.胃气虚)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肠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放化疗后不能饮食. 主症:面 ...

  • 刘臣彬校正《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协定处方》

    刘臣彬校正 业余时间,收集到上个世纪文革前后中医资料,感觉很实用,每一个字,校正,核对,成现代文字,剂量也换算成现代名词,处方用名,也核对成常用药物名称.发布,供中医临床医生.以及爱好中医的朋友临证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