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那些事儿
陈鸣远所制紫砂簋在目前所见的陈鸣远作品中极为少见,质感逼真,厚实敦穆。制作工艺细致精美,为紫砂博古陈设佳器。器底行书吟有“鸣远”二字款。 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食时使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件紫砂簋圆角,敛口,仿青铜器兽耳,简洁明了,只取上古时代簋造型中浑厚神秘之感,显得庄重大气。簋身并未雕饰复杂的纹样,只在执耳处略施雕琢,庄重而又典雅大方;腹底饰以平行的瓦棱纹,每一层瓦楞皆微微上扬,层层递增,工艺精密细致。泥质紫褐色,坚挺润泽,表现出浓厚的古意,是一件珍贵的陈鸣远所制仿古紫砂器。
金张的诗作也记录了陈鸣远与其他文人合作的形式。康熙三十二年(1693),金张五十大寿时,陈鸣远赠壶祝寿,诗:“宜兴茶壶何足异,异在端妍凿款识。即如前辈时大彬,亦只寥寥一定字。(如年号时节及名讳而已。)无所不可君独能,诗词箴铭随人情。蝇头未有满壶底,五十六字踏莎行。(镌余五十自寿诗)风帆雨屐意良厚,(取途孝丰山中渡苕溪,适大风雨)金帛愧余两无有。纵有亦何以报之,一首歌诗传不朽。”另有一诗曰:“两壶捏既就,题款姑置之。携烦黄叶老,健笔挐蛟螭。摩挲啜茗后,宛如摸古碑。”提及陈鸣远做了两把壶,準备把生坯送去请黄叶老人吴之振(橙斋)题字云云。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除了用来泡茶,还能用来把玩与研究。这是因为紫砂壶不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兼具优雅的艺术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收藏紫砂壶的嗜好,一些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往往呈现“泥比金贵”的现象,所以紫砂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种泥的艺术在世界上绝 无 仅 有,是中国独树一帜的陶艺品种。2015年6月,陈鸣远制素带壶以3162.5万元高价在北京保利拍出,创造了当时陈鸣远作品的拍卖纪录。
陈鸣远长期与文人雅士交往,有画家、学者、收藏家,他的文化素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装饰艺术,与紫砂制作工艺相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赋予了紫砂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从实用品蜕变为艺术品、收藏品。
陈鸣远作品存世稀 少,仅数家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幸存有记载的十余把壶,拍市也仅仅见过3次:南瓜壶842万港元成 交,三足圆壶246万元人民币,拼砂梅桩壶358万元人民币成 交,且都是十多年前的价格。近年来未曾有陈氏壶上拍卖市场,可见其珍贵和藏家的珍惜程度。
紫砂壶,壶体近似球形,由上至下渐歛。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优美,包浆浑厚。圆盖,圆珠纽,短弯流,耳形柄,底部顺势塑成三瓣形足。沿壶身堆塑素带纹一圈,简洁雅致,有冲淡素朴之美。流下方壶腹位置有“陈鸣远”楷书款识并篆书印款。庞元济《虚斋名陶图录》收入此壶,并详述其形制由来:“鸣远喜仿古彝器作壶。此壶圆形短嘴长鋬有三足,盖仿铜器中之盉也。盉,说文:调味器也。有流。其制颇似今之茗壶,此壶寔仿其制。中腰有素带,制作古拙,寉邨制壶向以精能胜,此壶则用紫黑砂,全以雅淡见长。款陈鸣远三字下有陈鸣远朱文方印。”《宜兴县志》载:“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友泉)、沈士良(君用)间,而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证诸于鸣远此壶,冲淡雅健,气宇轩昂,确为出类拔萃之佼佼杰作。
陈鸣远的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 越功勋。